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鑫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修补术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导管溶栓
  • 2篇导管溶栓术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术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腹股沟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良性疾病
  • 1篇动脉
  • 1篇性疾病
  • 1篇修补术后
  • 1篇血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9...
  • 1篇血栓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赵鑫
  • 4篇田广健
  • 2篇韩威
  • 1篇姚成礼
  • 1篇龚平明
  • 1篇丁路

传媒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发生特征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9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根据有无发生尿潴留分为尿潴留组(22例)、非尿潴留组(176例)。比较二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共有22例(11.11%)术后发生尿潴留,其中以男16例(72.73%)及年龄≧50岁者15例(68.18%)多见;尿潴留组的年龄≧50岁、有良性前列腺肥大、术后应用麻醉性镇痛类药物、术后首次排尿时间>5h患者比例高于非尿潴留组(P<0.05);年龄≥50岁(OR=1.826,95%CI:1.107~3.010)、麻醉性术后镇痛药物(OR=1.883,95%CI:1.142~3.1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5h(OR=1.984,95%CI:1.244~3.163)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容易出现一定的尿潴留,年龄≥50岁、术后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术后首次排尿时间>5h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赵鑫韩威刘鹏杨佩
关键词:腹腔镜
一种消毒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毒护理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毒护理装置,包括外箱,外箱的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底壁和内顶壁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导杆。该消毒护理装置,通过丝杆、喷淋组件、伺服电机和防护门的...
赵鑫
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与完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析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与完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行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2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随访并发症情况。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6.81±33.90)min,术中出血量(14.05±7.85)ml,并发症发生1例(5%);对照组分别为(126.75±23.36)min,(27.25±15)ml,3例(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5±0.51)d、住院天数(6.95±2.31)d,对照组分别为(1.71±0.64)d、(6.38±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田广健刘鹏杨佩赵鑫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腹腔镜开放手术疝修补术
大面积Ⅲ度烧伤三种植皮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Ⅲ度烧伤三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特点。【方法】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保痂肉芽创面植皮、切痂微粒皮植皮、削痂微粒皮植皮三种治疗方法,处理156例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保痂肉芽创面植皮组(65.6±9.8)d,切痂微粒皮植皮组(53.8±9.2)d,削痂微粒皮植皮组(45.5±9.5)d。保痂组病程长,病人消耗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几率增大;切痂组手术损伤重,对病人烧伤后第二次打击大,愈后外形和功能差,丧失了皮肤附属器,对功能康复影响大;削痂组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疤痕平坦、柔软。【结论】伤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对创面进行有效的覆盖,对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创面侵袭性感染,减少脓毒症的发生,保护各脏器的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非常重要。削痂微粒皮植皮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可保留皮肤组织的部分功能,减少疤痕,愈后外形和功能良好。
丁路赵鑫
关键词:皮肤移植
导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1例行静脉导管溶栓术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52例于术中行长鞘管负压吸栓术。术后通过观察下肢周径变化、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率,探讨导管溶栓术的疗效。结果71例患者中,65例(91.5%)术后造影提示静脉通畅改善,5例髂静脉重度狭窄于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1例静脉闭塞未能开通。71例患者下肢周径均有所改善。71条患肢溶栓后膝上、膝下15 cm周径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6±0.8)cm比(54.4±1.3)cm、(37.0±0.8)cm比(39.1±0.9)cm](t=8.190,P=0.029;t=7.580,P=0.038)。患肢消肿率为(74±9)%,静脉通畅率为(73±8)%。结论导管溶栓术在下肢DVT治疗方面疗效肯定。
田广健杨佩赵鑫许铮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
血清CA199、CA125、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125、CEA、CA153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胆囊癌患者(肿瘤组),4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各组血清CA199、CA125、CEA、CA153,计算单独及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胆囊癌诊断的敏感性。结果与良性组和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CA199、CA125、CEA、CA153水平升高(P均<0.05);CA199、CA125、CEA、CA153联合检测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CA199、CA125、CEA、CA153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龚平明姚成礼赵鑫
关键词:胆囊癌胆囊良性疾病
导管溶栓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选择采用导管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7例(33条患肢)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导管溶栓术后,31条患肢成功行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手术成功率93.9%(31/33);腔内治疗成功患者ABI从术前的0.47±0.09提高到术后的0.80±0.11(P<0.01);术后随访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0.32%、80.65%、77.42%.术后血肿形成1例(3.85%),未出现髂动脉破裂,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导管溶栓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去除动脉腔内血栓容积,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成功率高,近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
田广健刘鹏杨佩赵鑫
关键词:置管溶栓
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疝环缺损关闭对预防血清肿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疝环缝合关闭对预防术后血清肿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疝中心收治的154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腹股沟直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试验组给予关闭缺损组,术中将腹横筋膜关闭并固定于耻骨梳韧带或腹直肌下缘及腹壁坚韧组织或仅做疝环腹横筋膜的“十字”缝合关闭;对照组给予不关闭缺损组,术中对突出变薄的腹横筋膜予以旷置处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此外通过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4±11.29)min和(46.33±7.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 d血清肿范围分别为(3.65±1.50)cm和(5.14±1.77)cm,术后7 d的血清肿直径分别为(2.66±1.24)cm和(3.51±1.36)cm,术后1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2.99%和28.57%,术后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2.60%和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通过缝合腹横筋膜关闭直疝缺损,尽管增加手术时间,但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其安全性好,尤其对于较大的直疝而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田广健刘鹏杨佩赵鑫韩威
关键词: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