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功能
  • 2篇他汀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功能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2篇斑块
  • 2篇AKT
  • 1篇大株红景天注...
  • 1篇丹参川芎嗪
  • 1篇滴丸

机构

  • 10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立杰
  • 5篇王微
  • 5篇杨帆
  • 5篇田志鹏
  • 4篇李敬
  • 3篇韩冰
  • 3篇葛华
  • 2篇孟亮
  • 1篇韩冰
  • 1篇周雪莹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血管成形术Akt的表达及厄贝沙坦干预治疗的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Akt在再狭窄中的表达探讨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及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动脉血管成形术模型,分为:损伤组、厄贝沙坦治疗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厄贝沙坦组,每组20只,1周、2周、4周处死动物,通过Western blot测定Akt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大鼠损伤模型前后,AKt水平较前升高,应用厄贝沙坦干预治疗后,AKt较前改善。结论 Akt参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应用厄贝沙坦后可以通过改善Akt进一步影响支架内再狭窄。
李立杰葛华高兵刘佳慧王月
关键词:AKT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CysC、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ys C水平、颈动脉斑块情况、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第2、3、4周的血清Cys 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Nbh)、全血低切黏度(Nbl)、血浆比黏度(Np)及纤维蛋白(Fb)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含量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 C水平和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丹参川芎嗪冠心病心功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100例AM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A组给予30 mg阿托伐他汀;B组1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上升,A组血脂改善程度优于B组(t=5.624 4,4.815 1,7.079 0,5.444 6;P=0.000 0);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上升,血管内皮素含量降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数FMD升高;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高于B组(t=10.704 1,8.654 9,20.200 7;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血管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A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t=25.000 0,3.192 3,9.006 9;P=0.000 0,0.001 4,0.000 0)。结论 3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斑块及体内的血脂水平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李敬孟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王微韩冰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管内皮动脉粥样斑块
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科就诊的持续房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6例)和达比加群组(56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用于抗凝治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与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华法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变化不明显(P>0.05);达比加群组患者APTT和IN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 INR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达比加群组患者的APTT和TT水平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而PT、INR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华法林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血栓事件5例(8.93%),达比加群组发生1例血栓事件,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血栓事件发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133,95%CI:0.014~1.278,P=0.08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6%和1.79%,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HR=0.329,95%CI:0.046~2.335,P=0.311)。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组患者随访期间分别发生出血事件5例(12.50%)和2例(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43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9%和19.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371)。结论在持续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两种药物的血栓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似,安全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关键词:心房纤颤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血栓事件
动脉球囊损伤大鼠Akt、GSK-3β表达及药物干预治疗
2021年
目的观察糖代谢基因Akt、GSK-3β在动脉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 g,由沈阳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制备大鼠动脉血管形成术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药物组(n=16):50 mg/(kg·d)厄贝沙坦溶于1 ml生理盐水,用灌胃针缓慢喂药;模型组(n=16)及对照组(n=16):等量生理盐水灌胃。Western blot测定Akt、GSK3β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组织的Akt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GSK3β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干预后Akt表达量较未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GSK3β表达量较未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组织中Akt表达升高,GSK3β表达降低,厄贝沙坦抑制动脉内膜增生可能与激活Akt、GSK-3β有关。
葛华潘龙庆王天如王月李立杰周雪莹
关键词:动脉损伤AKTGSK-3Β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狭窄程度主要是90%~99%,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狭窄程度主要是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74%中高血压、高尿酸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75%~89%中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90%~99%中冠心病家族史、饮酒、超重、高三酰甘油水平患者居多,血管狭窄100%中男性、肥胖、高FIB水平患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饮酒、超重、肥胖、FIB、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均是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超重、肥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为血管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立杰高兵王月陈曦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接受治疗的2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液相关检查(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心电图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和累计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采用改良冠心病疗效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6.35±0.38)m Pa·s]、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4.98±0.67)m Pa·s]、血浆D-二聚体含量[(562.15±168.22)g/L]、纤维蛋白原含量[(4.08±0.51)μg/L]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3.14±1.26)次/24 h]、ST段压低累计持续时间[(24.16±9.32)min]、肌缺血总负荷[(41.69±16.28)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1.0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心肌供血,疗效显著。
王微杨帆田志鹏李立杰李敬韩冰
关键词:冠心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尼可地尔心肌缺血总负荷
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心肌细胞焦亡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室重构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脏重构的改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45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n=15)、心衰模型组(HF,n=15)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SK,n=15)。小动物超声用来评估各组大鼠心脏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pro-IL-1β和pro-IL-18在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IL-1β、IL18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焦亡相关因子NLRP3和炎症因子pro-caspase-1、ASC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F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大鼠的EF和FS显著升高,而LVIDs和LVIDd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纤维化范围明显减小,胶原蛋白染色区域显著降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显著抑制心衰大鼠ASC的表达,抑制IL-1β和IL-18在心衰大鼠心脏组织中的含量,下调NLRP3和caspase-1的水平,并上调pro-IL-1β和pro-IL-18的表达水平。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和改善心室重构,该结果与其抑制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的焦亡和炎症水平有关。
李立杰姚辉王一钧王桤
关键词:心力衰竭
麝香通心滴丸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及其对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及同类正常血压大鼠10只,随机分为正常血压组(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组(SH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TX组),每组10只。观测各组大鼠血压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管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实时PCR检测血管组织中ET-1及VEGF 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组织中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RhoA、ROCK及ML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R组比较,STX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SOD活性及NO含量显著增加,而MDA水平却明显降低;ET-1及VEGF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与SHR组比较,STX组大鼠血管组织RhoA、ROCK及ML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李立杰葛华陈曦鲁伟王月陈克研
关键词:麝香通心滴丸自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RHO/ROCK信号通路
microRNA-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miR-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健康体检人群49例。在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后的不同时间段(入院时、发病8 h、发病12 h、发病24 h、发病后第7天和发病后第14天)收集全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全血miR-1,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 I)。结果 1全血mi R-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的表达量都较对照组增高,在T0[(入院时,(4.98±2.46)h]、T8[AMI发病8 h,(8.00±0.50)h]、T12[AMI发病12 h,(12.00±0.50)h]和T24[AMI发病24 h,(24.00±0.50)h]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全血mi R-1在AMI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增高,在发病8 h达峰值,T24之后有所下降,7 d降至正常范围;c Tn I在AMI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增高,在发病24 h达峰值,T24之后有所下降,7 d降至正常范围。mi R-1与c Tn I相比较具有更早的达峰时间;3血清mi R-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T0(A)、T12(B)和T24(C)分别为0.888(95%置信区间CI:0.812~0.964,P=0.001)、0.906(95%置信区间CI:0.839~0.974,P=0.001)和0.838(95%置信区间CI:0.745~0.931,P=0.001)。结论 AMI患者全血mi R-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血浆c Tn I表达水平相比较具有更早的时间窗和达峰值时间,具有诊断AMI良好的早期敏感性,提示未来血清mi R-1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田志鹏孟亮杨帆李立杰王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MICRORNAS肌钙蛋白I生物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