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晓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梗死
  • 4篇预后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3篇动脉
  • 3篇癫痫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溶栓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疗效
  • 2篇静脉溶栓
  • 2篇抗凝
  • 2篇抗凝治疗
  • 2篇活质量
  • 2篇阿加曲班
  • 1篇低白蛋白血症
  • 1篇电图
  • 1篇学法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苏州市广济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董晓峰
  • 8篇冯红选
  • 7篇吴冠会
  • 6篇程庆璋
  • 4篇沈明强
  • 2篇孔凡贞
  • 2篇奚晓雪
  • 1篇周华
  • 1篇王怡
  • 1篇张丽丽
  • 1篇朱浩
  • 1篇刘春风
  • 1篇丁志良
  • 1篇王锋
  • 1篇罗蔚锋
  • 1篇吴德峰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伴发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CI)患者伴发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LTS)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8例急性LAA-CI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并分组。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随访1年时进行mRS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T3正常患者151例(对照组),LTS患者57例(LTS组)。LTS组患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1)。LTS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与LTS的发生密切相关(均P〈0.01)。LTS组患者1年后mRS评分3-6分及6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LAA-CI患者伴发LTS预后较差,高龄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吴德峰吴冠会董晓峰孔凡贞程庆璋罗蔚锋
关键词:预后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联合NIHS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临床价值
2023年
急性脑梗死,是全世界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静脉溶栓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预后较好的方法,但仍有一半的患者存在预后不佳[2-3]。早期确定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结果进行分层,并积极地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最近几年炎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也日益得到关注。研究证实,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4]。
朱浩冯红选董晓峰王媚瑕王锋周华丁志良周凡杰张丽丽
关键词:静脉溶栓NIHSS评分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组,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试验组,未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入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病程14 d时进行NIHSS评分,病程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155例患者,试验组107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NIH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NIHSS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NIHSS评分峰值,试验组病程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和NIHSS评分峰值(均P<0.05)。结论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好。
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冯红选
关键词:脑梗死阿加曲班疗效预后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 PPI)及脑桥腔隙性梗死(lacunar pontine infarction, LPI)的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及脑小血管病之间的区别。方法将58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分为PPI组(n=37)及LPI组(n=21),对PPI组、LPI组及对照组(n=121)三组间的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血管病变情况、脑小血管病等比较分析,并回顾分析PPI及LPI的危险因素。结果 PPI组中高血压(91.9% vs 64.5%,χ2=10.330,P=0.001)、高血压控制不佳(56.8% vs 25.6%,χ2=12.442,P<0.001)、糖尿病(40.5% vs 17.4%,χ2=8.658,P=0.003)、糖化血红蛋白[(6.99±1.66)% vs(6.12±1.38)%,t=2.889,P=0.005]、空腹血糖[(6.74±2.15)mmol/L vs(5.62±1.98) mmol/L,t=2.963,P=0.004]、高密度脂蛋白[(1.13±0.26)mmol/L vs(1.29±0.32)mmol/L,t=-2.850,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6±4.92)mmol/L vs(15.02±3.48)mmol/L,t=2.122,P=0.039]、基底动脉硬化(67.6% vs 16.5%,χ2=36.237,P<0.001)及其不规则(62.2% vs 16.5%,χ2=29.788,P<0.001)及颅内血管粥样硬化(64.9% vs 43.8%,χ2=5.032,P=0.025)显著高于对照组。LPI组高血压(95.2% vs 64.5%,χ2=7.925,P=0.005)、高血压控制不佳(66.7% vs 25.6%,χ2=13.920,P<0.001)、糖化血红蛋白[(6.97±1.65)% vs(6.12±1.38)%,t=2.213,P=0.036]、空腹血糖[(6.72±3.05)mmol/L vs(5.62±1.98)mmol/L,t=2.133,P=0.035]、甘油三酯[(2.17±1.96)mmol/L vs(1.41±0.91) mmol/L,t=2.886,P=0.005]、同型半胱氨酸[(16.80±4.48)mmol/L vs(15.02±3.48)mmol/L,t=2.067,P=0.041]、基底动脉硬化(52.4% vs 16.5%,χ2=13.478,P<0.001)、不规则(47.6% vs 16.5%,χ2=10.380,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危险因素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OR 7.457,95%CI 2.806~19.820,P<0.001)是PPI形成的独立�
董晓峰吴冠会程庆璋沈明强
关键词:脑桥梗死
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部位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分析后循环不同部位梗死患 者的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 患者156例,根据MRA检查结果分成椎动脉优势组(86例)及非优势组(70例)。比较两组间后循环各部位 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分析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关 系,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85.1%(40/47) 基底动脉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呈负相关(r=-0.704,P < 0.01),优 势组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2%( 44/86) 比22.9%( 16/70),χ2=13.063,P<0.01]。两组 间在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和基底动脉(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两组间的发 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患者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优势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 的发生,基底动脉易向优势对侧发生弯曲。椎动脉优势容易发生PICA供血区及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 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侧;而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多发生在 椎动脉优势侧,即基底动脉弯曲的对侧。
朱伟冯红选董晓峰刘春风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后循环梗死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标准化视频联合PBL在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培训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分析标准化视频教学联合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PB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本部神经内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4名学员为调查对象,将单月32名学员设为对照组,双月3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讲授式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视频教学联合PBL教学法。通过比较两组学员教学后理论知识、模拟案例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学员理论成绩、模拟案例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学员课堂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视频教学联合PBL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培训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课成绩,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满意度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侯晓夏王媚瑕董晓峰张琴徐梅花熊文婷冯红选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PBL教学法
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在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至2016年间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结果判断其TOAST分型,电话随访其1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脑梗死伴发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ESS组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ESS组死亡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NIHSS≥8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S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OR=0.883,OR=1.125;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均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R=1.049,OR=1.329;均P<0.05)。结论 ESS可以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预后不良。高龄及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伴发ESS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伴发ESS的独立危险因素。
费菲徐勤荣孔凡贞冯红选桂千董晓峰程庆璋吴冠会
关键词:脑梗死TOAST分型低白蛋白血症
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癫痫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况、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及焦虑情况。根据HAMD-17得分将患者分为伴抑郁情绪组(>17分,n=34)和对照组(≤17分,n=53;无抑郁和可能伴抑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量表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探究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伴抑郁情绪组患者中女性占比更高,癫痫发作频率更高,担忧癫痫发作的时间更长,治疗满意度更低,PHQ-15、HAMA得分均较高,QOLIE-31总分及癫痫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惫、综合生活质量维度得分均较低(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焦虑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对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可解释生活质量总变异的65.4%(调整后R2=0.654,P<0.01)。结论伴抑郁情绪癫痫患者的抑郁情绪严重程度、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是其生活质量受损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或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媚瑕奚晓雪桂千吴冠会朱伟沈明强侯晓夏赵慧敏谈心董晓峰徐勤荣程庆璋冯红选
关键词:抑郁癫痫生活质量躯体症状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心理治疗,治疗组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评估患者病情。结果治疗前,两组QOLIE-31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其中QOLIE-31总分及药物影响、发作担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王媚瑕吴冠会奚晓雪桂千朱伟董晓峰程庆璋冯红选
关键词:癫痫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病例227例,发病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48例为阿司匹林组;早期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72例为阿加曲班组;早期联合使用阿加曲班和阿司匹林的患者107例为联合组;3组均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脂、血压血糖控制等治疗;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方法为首日和次日以60 mg剂量+生理盐水500m L于24 h内滴完,自第3 d起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生理盐水250 m L分早晚2次滴注,每次于3 h内滴完,连续5 d;使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疾病高峰时、14 d、6月进行评定,比较3组疗效。结果阿司匹林组、阿加曲班组和联合组入院基线资料比较,性别构成、年龄、入院血压、入院血糖、LDLC、入院初始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14 d时NIHSS评分较峰值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3组NIHSS评分改善度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显著大于其余2组,而阿司匹林组和阿加曲班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15.379,P<0.05);3组患者病程6月时mRS比较联合组要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其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F=2.37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有效,联合抗栓治疗显示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后。
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冯红选
关键词:脑梗死阿加曲班抗凝治疗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