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宏
-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NIHSS评分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0.5~6 h)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A组采用标准剂量(0.9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小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溶栓1d、溶栓7d、溶栓30d测定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 ADL)量表Barthel(Barthel index,BI)指数评分及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两组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变化,统计治疗不良反应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ADL量表BI指数评分及颅内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不同时间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ADL量表BI指数评分上升,颅内血流信号分级上升(P<0. 05),但组间溶栓不同时间NIHSS评分、ADL量表BI指数评分、颅内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总有效率、90 d预后良好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mg/kg、0.9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短期预后,但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颅内出血风险低,安全性高。
- 何雪苹莫晔李应宏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 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耐药性癫痫患者颞叶和海马组织中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40例耐药性癫痫患者(实验组)脑组织中Nurr1基因及蛋白产物的表达,并与1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RT-PCR结果显示Nurr1mRNA水平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增高,Nurr1/GAPDH(内参基因)灰度值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为6.18,对照组为2.39(P<0.05)。免疫组化与RT-PCR结果一致,显示耐药性癫痫颞叶和海马Nurr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ur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脑内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发生与发展。
- 李应宏莫烨李劲梅阙玉梅张玲
- 关键词:NURR1基因苔藓纤维难治性癫痫
- DD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89例)、小动脉粥样硬化组(88例)和心源性血栓组(71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D水平,并于住院时和住院后10 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组脑梗死患者之间的D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血栓组的DD水平最高,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结果显示,心源性血栓组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住院10 d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三组之间的改善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D水平预测心源性血栓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P=0.000),95%CI为0.681~0.936,cutoff值为112 ng/ml,其特异度为0.586,敏感度为0.931。结论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心源性血栓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李应宏李家明
- 关键词:D-二聚体脑梗死
- 和血祛风通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西药组予VitB1、VitB12、强的松、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静滴;中西医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和血祛风通络中药内服(当归、川芎、白芷、鸡血藤、白附子、益母草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平均治愈时间18±4d;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平均治愈时间26±5d。提示本方法具有养血和营,祛风化痰通络的作用。
- 刘华宝李应宏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药疗法牵正散八珍汤
- 伴面部抽动的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是临床罕见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1962年由Fisher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肢体抖动综合征(limb shaking syndrome,LSS)[1]。该病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癫痫发作、锥体外系疾病等而延误治疗,若能对其及时、正确的诊治,不仅可以终止其发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远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等。既往认为LS-TIA不累及面部和躯干,并将其作为与局灶性运动性癫痫的鉴别要点之一[2]。我们将临床遇到的1例伴面部抽动的LS-TIA报道如下。
- 刘运宝莫晔吕鹏杰王霞李应宏
-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抖动抽动FISHER锥体外系疾病
- 4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锥体外系症状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锥体外系症状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436例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6例中 41例 (9 36 % ) )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多数在病程第 1~ 2周内发生 ,少儿患者以扭转痉挛、舞蹈、手足徐动症多见 ,青壮年患者以震颤多见 ,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不一定有相关影像学的改变 ,其预后较未合并锥体外系症状者差。
- 李应宏李玲黄如训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锥体外系症状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15年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并且病情在发病6h后持续加重,即病症呈阶梯型加重趋势[1]。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会大幅度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2]。有大量资料表明,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阶段,给予有效的抗凝治疗,对控制患者病情十分有益[3]。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对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李应宏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 神经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结果52.8%的腕管综合征的病例正中神经在腕以下段感觉神经传导波幅降低或消失,90.3%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84.7%的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延长,33.3%的CMAP波幅降低;54.2%的病例拇展短肌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对8例针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的患者,进行了刺激环指,比较相同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潜伏期之差值,有6例差值大于0.4ms。结论不同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正中神经支配的拇展短肌肌电图、同侧正中、尺神经传导对比的神经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环指比较同等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潜伏期的差值是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 张玲李应宏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
-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收集39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 李应宏
-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影像学检查脑功能障碍抗凝治疗
-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扩大时间窗的动脉介入干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80%左右,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阻塞的血管,使缺血脑组织复流,挽救缺血性半暗带。静脉溶栓治疗有时间依赖性,发病后4.5h内溶栓患者获益最大,同时溶栓开始越早、组织化管理越好、院内延迟越短、患者获益越多、且风险越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仅约3%的患者能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效果不佳。
- 李应宏刘运宝刘昀张玲何雪苹陈光艳莫晔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干预时间窗前循环动脉缺血性半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