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国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麻醉
  • 6篇术后
  • 5篇依托咪酯
  • 4篇蛋白
  • 4篇丙泊酚
  • 3篇断尾
  • 3篇应激
  • 3篇应激反应
  • 3篇幼儿
  • 3篇镇痛
  • 3篇术后认知
  • 3篇术后认知功能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应激
  • 2篇电针
  • 2篇幼儿早期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术后认知功能...
  • 2篇术后镇痛
  • 2篇全身麻醉

机构

  • 17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爱国
  • 13篇蒋奕红
  • 12篇黄志华
  • 11篇熊威威
  • 10篇谭毅
  • 3篇杨华
  • 3篇彭凌云
  • 3篇胡越
  • 2篇刘莉
  • 1篇王华
  • 1篇赵振海
  • 1篇柳元铭
  • 1篇陈治军
  • 1篇蒋德斌
  • 1篇梁萌
  • 1篇黄子津
  • 1篇樊芳玲
  • 1篇倪旭青
  • 1篇邹良群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急性应激反应大鼠模型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三种急性应激反应动物模型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建立相对适宜的急性应激反应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Ⅰ)、断尾组(Ⅱ)、烧伤组(Ⅲ)和截肢组(Ⅳ),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断尾组在靠近尾端的尾干处(即S3和S4脊髓神经之间)横切,烧伤组制成30%体表面积III度烫伤模型,截肢组以左下肢截肢作为严重创伤应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组相比,Ⅱ、Ⅲ、Ⅳ组ACTH、CORT水平均升高(P<0.05),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Ⅲ组相比,Ⅱ、Ⅳ组ACTH、CORT水平、c-fos蛋白表达较高(P<0.05);但II组与IV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低位尾干切断制作急性应激反应模型,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致伤程度较一致、应激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人类遭遇突发事故时的应激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急性应激反应的建模方式。
胡越熊威威谭毅黄志华李爱国蒋奕红
关键词:急性应激反应断尾
不同浓度吸氧下依托咪酯对幼鼠行为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吸氧下依托咪酯对幼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1~2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5):单次腹腔注射0. 9%氯化钠溶液10 mL/kg复合空气暴露2 h;空气+依托咪酯组(n=5):单次腹腔注射依托咪酯5 mg/kg复合空气暴露2 h;中浓度氧组(n=5):单次腹腔注射0. 9%氯化钠溶液10 mL/kg复合45%~50%浓度氧暴露2 h;中浓度氧+依托咪酯组(n=5):单次腹腔注射依托咪酯5 mg/kg复合45%~50%浓度氧暴露2 h;高浓度氧组(n=5):单次腹腔注射0. 9%氯化钠溶液10 mL/kg复合95%~100%浓度氧暴露2 h;高浓度氧+依托咪酯组(n=5):单次腹腔注射依托咪酯5 mg/kg复合95%~100%浓度氧暴露2 h。通过旷场实验、洞板实验及电迷宫实验观察空间认知、空间探索及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旷场和电迷宫实验中,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洞板实验中,对照组、空气+依托咪酯组、中浓度氧组、中浓度氧+依托咪酯组、高浓度氧组、高浓度氧+依托咪酯组成绩依次为(7. 80±3. 35)次、(2. 45±2. 00)次、(10. 80±4. 44)次、(2. 60±1. 14)次、(4. 12±3. 00)次、(1. 60±1. 14)次,与对照组比较,空气+依托咪酯组减少(P <0. 05),中浓度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浓度氧组减少(P <0. 05);空气+依托咪酯组、中浓度氧+依托咪酯组、高浓度氧+依托咪酯组任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中浓度氧组比较,中浓度氧+依托咪酯组减少,与高浓度氧组比较,空气+依托咪酯组、高浓度氧+依托咪酯组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2 h的95%~100%高浓度氧暴露可损害幼鼠空间探索能力,而不影响空间认知和学习记忆能力;依托咪酯对2 h 95%~100%浓度氧暴露下的幼鼠有空间探索能力保护效应; 2 h空气及45%~50%浓度氧暴露下,依托咪酯均仅损害幼鼠空间探索能力,2 h 95%~100%浓度氧暴露下,依托咪酯对幼鼠有潜在空间探索能力损害作用
蒋奕红葛坤黄志华熊威威李爱国
关键词:氧气依托咪酯行为学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与容量的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时对老年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为确定使用合适的罗哌卡因的剂量与容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拟行右上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0.375%罗哌卡因20 mL组(A组)和0.5%罗哌卡因15 mL(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和比较2组臂丛各主要神经根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并观察与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测量阻滞前和阻滞后30 min时2组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右侧膈肌移动度,通过观察膈肌移动度的变化来反映膈肌麻痹情况,计算和比较2组膈肌麻痹率。结果 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30 min后A组和B组分别有20例(66.7%)和19例(63.3%)出现平静呼吸时部分或完全膈肌麻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深呼吸状态时B组膈肌完全麻痹发生率明显高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20 mL与0.5%罗哌卡因15 mL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有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而0.375%罗哌卡因20 mL在深呼吸时引起的膈肌麻痹较少,为罗哌卡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秦朝生李爱国林澄柳元铭
关键词: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膈肌麻痹
门诊全身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术对成人不同年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观察门诊无痛胃肠镜丙泊酚麻醉后及离院时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年龄对门诊麻醉后认知恢复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拟行无痛胃肠检查,根据不同年龄(20~79岁)分为I^VI 6组,每组30人,共180人。应用警觉镇静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测量表对丙泊酚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后的麻醉清醒时间、离院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及程度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所有年龄段患者麻醉后警觉镇静评分达5分时,记忆力及回忆力明显受抑制;在离院时,所有年龄段患者的记忆力完全恢复,但70岁以上患者的注意力与计算力仍受抑制;I^VI组患者结束麻醉后离院的时间逐渐延长。40岁以后各组患者自觉认知功能行为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大于实际离院时间。结论丙泊酚麻醉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后认知功能部分受抑制;40岁以上患者应适当延长离院时间至其认知功能完全恢复。
蒋奕红刘莉倪旭青熊威威谭毅李爱国郑天衡蒋德斌
关键词:门诊麻醉丙泊酚麻醉安全
电针对断尾大鼠椎管内麻醉下应激反应调控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 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 :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刘莉蒋奕红熊威威谭毅黄志华李爱国杨华
关键词:芬太尼应激反应脊髓
血浆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水平对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对幼儿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浆谷氨酸(Glu)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改变,探讨血浆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水平变化与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幼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1~3岁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各50例;50例同年龄段健康幼儿作对照组(C组)。A、B组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丙泊酚1~3 mg·kg^(-1)、依托咪酯0.1~0.4 mg·kg^(-1)。比较A、B组内及组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术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A、B组术后3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分别为10例(20.0%)、9例(18.0%,P>0.05)。与术前比较,A、B组出麻醉恢复室时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略有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儿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A、B组幼儿出麻醉恢复室时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均,与其术后3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可间接反映麻醉后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可作为幼儿术后早期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检测指标。
蒋奕红谢景远熊威威李爱国黄志华彭凌云
关键词:幼儿依托咪酯Γ-氨基丁酸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腰方肌阻滞对经皮肾镜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年
了解腰方肌阻滞对经皮肾镜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02-2023.02,收集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患者共6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30(全身麻醉);实验组/30(全身+腰方肌阻滞麻醉),对比手术状况;免疫指标;血流动力学状况;Ramsay镇静评分;Price-Henry疼痛评分。结果 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全身+腰方肌阻滞麻醉后,实验组数据优化理想(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对经皮肾镜患者而言,麻醉效果积极,值得借鉴。
李爱国冯华锋彭凌云
关键词:经皮肾镜术后镇痛免疫功能
电针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80~320g,分为正常组(Ⅰ组)、模型组(Ⅱ组)、七氟烷吸入组(Ⅲ组)、七氟烷吸入加体针组(Ⅳ组)和七氟烷吸入加耳针组(Ⅴ组),每组10只。Ⅰ组不作处理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L/min),Ⅱ组断尾后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L/min),Ⅲ、Ⅳ、Ⅴ组断尾后置于含体积分数为2%的七氟烷麻醉箱中(流量2L/min),Ⅳ组持续刺激双侧"足三里"穴30min(刺激参数3V,3Hz,2ms),共4次,每次间隔30min,Ⅴ组刺激双侧"耳尖"穴,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各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断颈血采用ELISA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外周血皮质酮(COR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下丘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下丘脑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Ⅳ、Ⅴ组大鼠外周血ACTH、CORT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的ACTH和COR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的ACTH水平与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Ⅴ组CORT水平与Ⅳ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Ⅲ、Ⅳ、Ⅴ组c-fos表达与Ⅱ组相比均降低(P〈0.05),Ⅲ、Ⅳ、Ⅴ组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电刺激"耳尖"穴治疗时,对应激的作用优于单纯的七氟烷治疗和七氟烷复合电刺激"足三里"穴。电针复合吸入全身麻醉对应激的调控机制可能与下丘脑调节室旁核c-fos蛋白分泌并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
胡越刘莉熊威威谭毅黄志华李爱国杨华蒋奕红
关键词:应激电针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七氟烷耳针
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对幼儿近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对幼儿近、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1~3岁拟行择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A组)、依托咪酯麻醉组(B组)各50例;50例同年龄段健康幼儿作对照组(C组)。A、B组麻醉诱导分别给予丙泊酚1~3 mg·kg^-1、依托咪酯0.1~0.4mg·kg^-1,在此基础上均给予芬太尼(1~2)×10^-3mg·kg^-1、罗库溴铵0.6~1.2 mg·kg^-1,均于手术开始前给予芬太尼2×10^-3mg·kg^-1进行麻醉维持。A、B组均于术前1 d、术后3 d和3个月用贝莉婴幼儿认知量表-Ⅲ(BSID-Ⅲ)按月龄进行相应年龄段的认知功能评估,C组同期进行,比较各组3个时期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1 d比较,A、B组术后3 d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儿分别为10例(20.0%)、9例(18.0%),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术后3 d、术后3个月认知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麻醉后可引起1~3岁患儿术后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的认知功能下降,在术后3个月内自行恢复。
谢景远蒋奕红黄志华熊威威李爱国谭毅梁萌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幼儿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在肥胖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靶控输注(TCI)三种不同预设血浆浓度的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来门诊行择期无痛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A组麻醉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完成,B组10 min完成泵注等比例的0.9%氯化钠溶液,按照TCI异丙酚预设血浆浓度的不同将A、B组随机分为A1和B1组(2μg/ml)、A2和B2组(3μg/ml)、A3和B3组(4μg/ml),选择A、B组患者在麻醉前(T1)、泵注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溶液后10 min(T2)、患者意识消失后(T3)、肠镜检查开始后5 min(T4)、检查结束时(T5)5个时间点,并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观察2组患者术中有无追加异丙酚、有无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评价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Ramesay评分)和离院评分。结果 A1组T4、T5时间点BIS、RR、MAP、SPO2值均优于B1/A2/A3组(P<0.05);A1组未发生各种并发症,A2、A3组发生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均高于A1组(P<0.05);A1组Ramesay评分满意数、离院评分适合数均高于B1组,而A2、A3组中离院评分不适合离院的数量大于A1组(P<0.05)。结论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时,在预先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的前提下,TCI异丙酚2μg/ml的预设血浆浓度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镇静效果。
于璇贺亮李爱国
关键词:靶控输注二异丙酚肥胖无痛肠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