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强
- 作品数:21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从“一时火”到“一直火”:消费扶贫的阶段反思与长效安排被引量:26
- 2021年
- 消费扶贫作为实现我国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的重要途径,其在扎实化推进精准扶贫、综融化递进“扶物”向“扶志”再向“扶智”转变、全面化完善“供给—消费”环节链、智慧化创新“线上—线下”营销形态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社会各界力量在具体的消费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也相应浮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的执行偏差,如:乡村现实供给与城镇真实需求的衔接失配、定点采购与自由置买的行政冲突、网销模式与交易双方的利益争夺、短期支持与长效规划的结合悬浮等。针对这些困境的化解,应在未来多主体参与的社会行动中建构起市场安排、教育安排、技术安排和机制安排等综合性实践方案,将消费扶贫建设成一项有助于乡村振兴的系统化互惠工程。
- 范和生刘凯强
- “节俭与豪奢”:群体消费“两栖性”问题探究
- 历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在经济总量、政治体制、文化导向等综合领域均取得较大程度的完善与繁荣。伴随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我国逐步开始出现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过渡的趋势。特别是随着物质资源的日益丰富与民众...
- 刘凯强
- 关键词:消费社会逻辑困境大众媒介文化碰撞
- 文献传递
- 符码消费镜像中的心理异化及实践逻辑——兼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学被引量:11
- 2016年
- 生产力解放伴随的经济大幅上扬推动我国从商品稀缺社会逐步迈入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模式亦由追求生活必需品的单纯物质消费嬗变为以物品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满足的符码消费。符码消费中更多的不再是对物的片面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荫蔽在符码含义镜像后的价值判断。符码消费在日臻丰富国民消费结构的同时,诸如消费主义盛行、消费主体被奴役、耐用品消费与炫耀性消费间断裂、生态消费危机等心理异化衍生乱象在我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期中也日渐凸显。借鉴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学中完整的"物—符码消费—符码价值"理论逻辑系统,尝试筑建赋有我国特色属性的消费互构体和塑造合理的国民消费模式。
- 范和生刘凯强
- 关键词:心理异化实践逻辑消费社会学
- 越轨与规训: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失范及镜鉴研究
- 2015年
- 网络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由网络引发的社会弊病日渐凸显,其中网络人肉搜索俨然是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代表性产物。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伴随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出现的代表性网络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搜索工具,网络人肉搜索有着显见的优缺点: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衍生出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去传统化"、道德发展"内卷化"等道德失范问题。为了避免恶意网络人肉搜索带来的诸多社会越轨行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道德自律准则、优化技术工具等维度来对网络世界进行正确的规训,从而涤净网络公共空间,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 刘凯强
- 关键词:道德失范网络暴力信息网络技术
- 消费结构转换与全球化风险——基于“常人世界”的生活实践范式被引量:3
- 2020年
- 消费全球化的讨论历来多聚焦在国家战略、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等宏观维度,有所忽视“普通人”生活世界内微观行动表征之于消费结构转换的作用。伴随全球化进程与人们“常识性”消费实践关联程度加深,刺激我国消费升级动向包括民众“一元”到“三元”消费模式内涵进阶、消费场域由区域性人格化向全球性市场化扩容、混合消费品“进场”渠道多元拓展以及国际商品“锚定效应”倒逼本土品牌自我追赶。反观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也带来诸如生活方式“虚无”等质化、消费主义“庇护”载体软性渗透、空间正义对抗诱发阶层消费“裂痕”和消费者维权“定位”陷于失范等风险。这就需要我国尽快从全球化的“被定制者”走向“消费自觉”的践行者。
- 范和生刘凯强
- 关键词:消费结构
- “天人合一”视角下的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 2015年
-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众多思想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动态平衡的美好学说。以崇尚自然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精神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生态观,更呈现出人们致力于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善良憧憬。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的今天,需要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做到人与"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 刘凯强张悦
-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文明
- 流行的买手:境外代购的实践生成及归因透视
- 2020年
- 适逢市场经济方兴未艾和消费时空无边界性地拓展,境外代购作为满足人们跨地域购物愿景的新兴中介,其发展历程经由稀缺商品的单一性获取到对"高档奢侈品""高质量品牌"和"价格优势产品"等多元化的追求。与之相适应,代购平台在最初"熟人帮忙"的基础上衍生出跨境电商(B2C)和职业买手(C2C)等渠道。鉴于代购流程表现的全球性、非现货性、弱障碍性和维权失范性等特征,尝试从"身份诱惑"和"利益表达"的个体内生逻辑驱动、"网络抽离化机制"和"新经济伦理"的外部因素助推、"资本禀赋"与"成本优势"的力量蓄能等三大维度出发,探讨代购"热化"趋势的多方成因,以实现消费者理性支出与感性需求的有机统一。
- 刘凯强刘凯强
- 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及其创新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时期,伴随着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不断被凸显。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是针对社会急剧变迁所带来冲击的解决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我国社会在转型期的特点,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是缓解我国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 刘凯强
-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心理变迁问题探析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都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社会心理的发展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转变,表现出众多崭新的特点,同时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青少年的社会心理也存在一些矛盾特征。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社会心理变迁时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青少年个体形成合力,即制定并完善促进青少发展的社会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社会文化建设;加强自我教育,提升道德水平。
- 刘凯强
-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或城市进行空间流动。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城镇化主要持三种观点:强调农村现代化;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强调农村功能的转变。时下,我国农村城镇化主要面临:发展整体水平低,速度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短板阻滞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国家可从四条路径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依托第二产业支柱、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 张悦刘凯强
-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