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作品数:56 被引量:17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羊口疮病毒12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2019年 为了对羊口疮病毒(ORFV)AH-F10株127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本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出ORFV127基因,成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6p-1-ORFV127和真核重组质粒pEGFP-N1-ORFV127。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中表达,并进行纯化和鉴定。以纯化的蛋白质免疫BALB/c雌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blot技术鉴定其反应原性。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EGFP-N1-ORFV127转染至Vero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获得的ORFV127基因序列全长为558bp,ORFV127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主要以包涵体蛋白质的形式表达,大小约49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获得的抗ORFV12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ORFV127蛋白,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ORFV127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本试验结果为后续研究ORFV127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宝贵的生物材料。 钟灵毓 王元红 白彩霞 杨侃侃 俞赵荣 鲁智敏 张学琪 刘自敏 蒋书东 李永东 王勇关键词:羊口疮病毒 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禽源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 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在动物和人身上能引起一系列疾病。【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禽源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情况及基因分型特征。【方法】以安徽不同地区的病禽肝脏作为标本,分离鉴定得到103株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和ERIC-PCR分子分型。【结果】耐药菌株从三重到八重耐药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五重(43/103)、四重(21/103)和六重耐药(22/103)。药敏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最高(79.6%),氨基糖苷类次之(71.8%)。耐药基因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ec A(92.2%)、aac(6′)/aph(2″)(76.7%)、ermC(37.9%)、ermA(13.6%)和fem A(3.9%)。ERIC-PCR分子分型获得6种不同类群,优势流行菌群为类群Ⅱ(38/103)。【结论】安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性,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分型结果表明安徽部分区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遗传多样性,但耐药谱与ERIC-PCR分子分型无明显关联。 刘茜 秦祥 刘丹丹 王佳明 王菊花 方富贵 潘玲 王勇 周杰关键词: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口疮病毒VEGF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对口疮病毒(ORFV)VEGF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PCR扩增VEGF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3中。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Rosseta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并利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其效价。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VEGF蛋白在BHK21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EGF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3 ku。Western-blot结果表明,VEGF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8。VEGF蛋白在转染BHK21细胞后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且能够与制备的多抗血清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殷冬冬 杨侃侃 白彩霞 赵玉洁 潘飞 徐燕华 梅跃辉 苏莉 钟灵毓 崔佣楸 张子军 祁克宗 王桂军 王勇关键词:VEGF基因 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埃博拉病毒研究进展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急性出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 王勇 蒋广志 岳晓琳 刘尚高细小病毒入胞途径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细小病毒(parvovirus)是一类侵袭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无囊膜单链DNA病毒,严重危害着人类与动物的健康。病毒的感染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复制、组装以及子代病毒的释放。其中细小病毒成功入侵宿主细胞是启动感染的先决条件,而病毒的受体和入胞途径决定了组织嗜性和致病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细小病毒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以及细小病毒利用不同的受体和入胞途径入侵宿主的研究进展。对细小病毒入胞途径的系统总结,一方面有助于开发靶向细小病毒入胞途径药物以及基因治疗载体,另一方面为后续细小病毒入侵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王锦斌 王薏敏 毕庄莉 刘禹含 朱恩宇 王勇 刘光清 许发芝 李传峰关键词:细小病毒 基因组 受体 内吞 一例番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对安徽省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鸭肝炎病例进行诊断,首先通过临床剖检观察,结合问诊初步怀疑为鸭病毒性肝炎,随后利用实验室建立的RT-PCR诊断方法,从肝脏组织中成功扩增出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采集病鸭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再进行H.E.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见肝脏组织出现大量出血及坏死。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剖检观察,结合RT-PCR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最终确诊该病例为番鸭病毒性肝炎。通过对本病例的介绍,以期为番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岳晓琳 王勇 蒋广志 卢凤英 潘玲关键词:番鸭 病毒性肝炎 RT-PCR 组织病理学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用RT-PCR技术扩增鸭坦布苏病毒(DTMUV)AH-F10株E基因,并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表达E蛋白。方法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经IPTG诱导后,获得含6个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54kDa。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用纯化的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E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并能与抗DTMUV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免疫小鼠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能与DTMUV反应。结论本研究为DTMUV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勇 殷冬冬 宫晓华 王瑞 许漩 唐井玉 兰梦蝶 王桂军关键词:E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1株番鸭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为查清引起滁州地区某养殖场雏番鸭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分离细菌的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定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此次雏番鸭发病的病原体,并将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AHcz-1株.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建立其遗传进化树;根据已报道的8个毒力基因ureC、zapA、mrpA、ucaA、rsbA、pmfA、atfA、atfC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Hcz-1株与日本株(AB932526.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100%;毒力基因pmfA、atfA、ureC均未发生变异;AHcz-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其它17种抗生素不敏感,表明AHcz-1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番鸭源奇异变形杆菌临床诊断、临床用药及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俞赵荣 杨侃侃 王元红 张谦 苏莉 鲁智敏 张学琪 刘自敏 李传峰 刘光清 王勇 李永东关键词:番鸭 奇异变形杆菌 毒力基因 鹅星状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2020年 为建立快速检测鹅星状病毒(GAst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GAstV ORF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GAstV,以其作为标准品建立了GAst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优化其反应条件及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除GAstV外,禽白血病病毒(ALV)、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等常见禽病病原利用该方法检测均呈阴性,表明其特异性良好;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出的最低模板含量为1μl 3.75×101拷贝,敏感性较高;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安徽地区的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3.75%,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18.75%,阳性检出符合率10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样品中GAstV的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白彩霞 张达 赵靓 杨侃侃 王小朋 李新路 李锦春 李永东 王勇关键词:SYBR 绿茶粉改善免疫应激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究绿茶粉改善免疫应激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选取72只三周龄SPF级C57BL/6雄鼠,对其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成Ⅰ组(阴性对照)、Ⅱ组(阳性对照)、Ⅲ组(添加抗生素)、Ⅳ组(添加1%绿茶粉+茶多酚)、Ⅴ组(添加2%绿茶粉+茶多酚)和Ⅵ组(添加3%绿茶粉+茶多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小鼠45 d时,Ⅰ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Ⅲ、Ⅳ、Ⅴ和Ⅵ组按10μL/g的剂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注射5 h后采集血液及组织器官。采用RT-PCR测定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A、IgG、IgM、肠道sIgA和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与Ⅱ组相比,添加茶多酚的绿茶粉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毒素的含量,促进血清中IgA、IgG、IgM和肠道sIgA分泌,同时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绿茶粉可以通过促进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修复肠道屏障,增强免疫应激小鼠的体液免疫,从而减轻肠道炎症,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王元红 白彩霞 杨侃侃 张雨晨 俞赵荣 王勇 蔡海莹关键词:绿茶粉 肠道屏障 免疫应激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