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016年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一种临床常被忽视的病理改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病因尚不明确。英文文献已有相关报道,该疾病有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关节镜下及病理表现,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总结相关文献进行简述,希望对该疾病在诊治方面形成系统认知,为临床提供借鉴。 李冬超 黄竞敏 徐红阳 李昱鸿 王海蛟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发病机制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 黄竞敏 胡文晋 李冬超 张政 王海蛟 李昱鸿 曹建刚 赵谦 陈啸关键词:生物力学 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半月板损伤及膝内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半月板损伤部位、类型及膝内翻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关节镜检查及手术的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97例,男40例,女57例;年龄32-66岁,平均(51.2±10.71)岁。于膝关节冠状面MRI上测量半月板外突≥3mm者38例,无半月板外突者59例。在x线片上测量股胫角,〈182°记录为膝内翻。在关节镜下观察半月板撕裂类型(纵裂、水平裂、斜裂、横裂、复杂裂)、撕裂部位(前角撕裂、体部撕裂、后角撕裂、根部撕裂)。比较内侧半月板外突组和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半月板不同撕裂类型和部位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半月板外突的危险因素。结果内侧半月板外突组与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的患者年龄(t=-1.511,P=0.135)、性别(χ^2=0.208,P=0.648)、体重指数(χ^2=0.249,P=0.650)及侧别(χ^2=0.052,P=0.82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膝内翻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89%(25,28),半月板根部撕裂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78%(18/23)。内侧半月板外突组与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根部撕裂(χ^2=19.329,P=0.000)、复杂裂(χ^2=5.111,P=0.024)、膝内翻(χ^2=41.481,P=0.00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半月板前角撕裂(χ^2=0.044,P=1.000)、体部撕裂(χ^2=0.261,P=0.661)、后角撕裂(χ^2=3.722,P=0.086)、纵裂(χ^2=0.054,P=0.816)、水平裂(χ^2=0.317,P=0.790)、斜裂(χ^2=0.198,P=0.819)、横裂(χ^2=1.188,P=0.385)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膝内翻的OR值为101.976,95%CI(15.973,651.041),P=0.000;根部撕裂的OR值为35.517,95%CI(6.804,185.399),P=0.000;复杂裂的OR值为0.949,95%CI(0.211,4.267),P=0.945。结论膝内翻� 黄竞敏 李昱鸿 李冬超 王海蛟 张政 胡文晋关键词:撕裂伤 膝内翻 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2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首先引流关节内血肿,探查并修复关节内软骨损伤;观察髌骨与股骨外髁的对应关系,再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带线锚钉修复内侧髌股韧带,观察治疗后髌骨复位情况及与股骨滑车的对应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显示均存在髌骨内侧面骨软骨损伤及股骨外髁骨挫伤,同时合并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及髌外侧支持带紧张。随访10~18个月,未发现再次脱位,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分:91.38±1.65 vs 60.04±3.93)、Kujala评分(分:90.62±2.08 vs 55.27±3.00)、髌骨外倾角(11.96°±1.43° vs 25.15°±2.13°)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均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防止髌骨再次脱位,缓解症状,恢复伸膝功能,效果良好。 吴疆 黄竞敏 曹建刚 金鸿宾 陈啸 王海蛟关键词:关节镜 髌骨脱位 带线锚钉 股骨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指数与前交叉韧带损伤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应用关节镜与磁共振检查,明确股骨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行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其中ACL损伤患者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8.36±8.30)岁,左膝16例,右膝14例;非ACL损伤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2.69±7.53)岁,左膝13例,右膝17例。观察并记录其股骨髁间窝形态,测量股骨双髁间宽度、髁间窝宽度,并应用公式计算出NWI。结果:(1)股骨髁间窝形态与ACL损伤间的关系:在30例ACL损伤的患者中,63.3%(19例)的患者髁间窝形态为"A"形,36.7%(11例)为"U"形,0.0(0例)为"W"形,三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髁间窝形态与NWI间的关系:髁间窝形态为"A"形的患者中有34.6%(9例)的患者NWI非正常,髁间窝形态为"U"形的患者中有30.3%(10例)的患者NWI非正常,两者相比,差异不明显,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NWI与ACL损伤间的关系:在30例ACL损伤的患者中仅有20.0%(6例)的患者NWI非正常,而80.0%(24例)的患者NWI均正常,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较低,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间窝形态的不同与ACL损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A"形髁间窝的出现是导致ACL损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较低的NWI不是导致ACL损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王海蛟 黄竞敏 吴疆 赵斌 李冬超 李昱鸿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磁共振 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Sodium hyaluronate)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 w、12 w、24 w后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症状。 李昱鸿 黄竞敏 李冬超 王海蛟关键词:金天格胶囊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前十字韧带黏液样变性的关节镜治疗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黏液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及关节镜下特征,并评估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ACL病变组织清理及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膝关节ACL黏液样变性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81±7.97)岁。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18例。膝前疼痛伴伸直受限32例,伸直、屈曲均受限12例。术中切取部分韧带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行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结果术前X线片示32例均存在髁间窝增生狭窄,MRI示ACL弥漫增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1.16±5.5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5.75±1.32)分下降至(1.13±1.36)分,差异有统计表学意义(t=13.44,P=0.00);膝关节伸直受限由术前11.62°±3.52°逐渐减小,术后6个月时基本稳定,术后1年时为0.41°±1.01°;前抽屉试验和Laehman试验均为阴性,证实ACL有稳定的硬性止点。LyshSlm评分由术前(50.13±11.57)分增至(91.97±3.04)分,WOMAC指数由术前35.13±7.88降至6.25±2.7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0,P=0.00;t=24.72,P=0.00)。结论ACL黏液样变性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易于临床诊断;ACL黏液样变性的发病可能由病变ACL与增生髁间窝之间的机械性撞击引起;采用关节镜下ACL病变局部清理及髁间窝成形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黄竞敏 李冬超 吴疆 李昱鸿 王海蛟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KOA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KOA患者20名(年龄62.30±2.98岁)和同龄健康老年人20名(年... 黄竞敏 王海蛟 吴疆 李冬超 李昱洪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本体感觉 痹祺胶囊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退变的临床研究 背景及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是目前治疗ACL损伤、断裂的常规手术,大部分患者在ACL重建术后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的困扰,还有相... 王海蛟关键词:透明质酸钠 痹祺胶囊 前交叉韧带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及内侧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内侧半月板撕裂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伴ACL退变的KOA患者55例(55膝,退变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55例(55膝)ACL正常的KOA患者作为对照(55膝,正常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MRI测量髁间窝指数,评价是否存在髁间窝狭窄;关节镜下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撕裂发生情况以及发生部位,有无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计算各部位半月板撕裂及骨赘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撕裂发生率,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发生率、髁间窝狭窄发生率以及髁间窝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例存在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为53.8%(7/13);97例无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6.5%(1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1,P=0.002)。结论KOA患者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以及内侧半月板后角、后根部撕裂密切相关,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相关。 黄竞敏 胡文晋 李冬超 张政 王海蛟 李昱鸿 曹建刚 赵谦 陈啸关键词:膝关节 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