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被引量:12
- 2016年
- 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 刘颖付天海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 艺术家的困境——酷儿理论解读下的《死于威尼斯》
- 2017年
- 《死于威尼斯》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著名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过五十的艺术家阿申巴赫对年仅十四岁的美少年塔齐奥的同性之恋。酷儿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试以酷儿理论为指导来解析阿申巴赫是如何从艺术家成为"酷儿",如何在"酷儿"的身份下隐藏自己,又是如何在这种同性之恋中最终走向死亡的。
- 赵珊珊刘颖
- 关键词:艺术家酷儿
- 《红楼梦》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析——以史华慈/吴漠汀译本为例
- 2020年
- 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以庞大的叙事结构、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外国学者了解中国的必读小说之一,直至今日仍不断复译。翻译目的论强调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红楼梦》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为翻译增添了难度,更考验译者的功力。选取德国汉学家史华慈和吴漠汀合译的《红楼梦》全译本,在翻译目的论关照下探析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采取"归化""异化"等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
- 郝珍珍刘颖
- 关键词:《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目的论
- 余华小说《兄弟》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 2018年
-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既集中反映了跨文化交际的各种障碍,也是译者创造性翻译方法的具体表现。《兄弟》德译本中语言、社会以及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兄弟》实现成功译介的重要因素,也为推进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具体经验。
- 李红红刘颖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文化负载词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西方人文知识与外语院校资源相结合的建设与实践——以微信公众号“空壳拯救计划”为例
- 2020年
-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高速发展和当今社会对外语学习者提升跨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外语院校资源结合进行西方人文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都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 季永杰刘颖
- 关键词:外语院校校园文化跨文化交际
- 从语言批判到文化内省——论彼得·汉德克的文学之路被引量:2
- 2015年
-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风云人物,彼得·汉德克的创作历经了以早期"说话剧"的语言游戏来否定戏剧传统,到反传统叙事,再到寻求自我的"新主体性"文学。试以彼得·汉德克的三个创作时期为主线,结合其阶段性的代表作,廓清其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广泛影响。
- 刘天舒刘颖
- 关键词:语言批判
- 现实主义文学的想象力——评小说《白马骑者》的反思性叙事
- 2015年
- 现实主义作家施笃姆的小说《白马骑者》是德语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独特的叙事策略赋予小说完全的开放性和深刻的内涵。文章从叙事层面的框型结构入手,首先探讨叙述者所讲述内容的真实性,提出小学教员和女管家不同视角和立场的叙事模式表现了叙述的可能性和事实的建构性。文章认为,小说中理性故事和鬼怪传说的话语竞争不仅置故事的真实性于悬疑之中,也是对市民社会以成就和地位为目标的价值追求所进行的反思。
- 刘颖傅琪
- 关键词:叙事模式
- 《红楼梦》德译本对联翻译比较研究
- 2020年
-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其中穿插了大量具有文化特色的对联。译者对对联翻译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中西文化差异也会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翻译目的论重点阐述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由此理论出发,以库恩的节译本《红楼梦》和史华慈、吴漠汀的全译本《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在列举相关语料的基础上,从音韵、词汇、修辞等方面比较不同译本的对联翻译,客观地梳理归纳对联翻译的难点。
- 郝珍珍刘颖
- 关键词:对联《红楼梦》功能目的论异化翻译
-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德国的译介出版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对中国文学在21世纪以来德语图书市场上的出版与接受现状进行调查,对在德出版和再版作品进行分类描述,对中华典籍、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译介模式与影响效果进行考察追踪,勾勒出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德语世界的出版与接受面貌:就古代文学而言,三大名著推出全译本,古典诗歌译介形式多样;就当代文学而言,诗歌散文占据一席之地,市场主推畅销书作家,主题小说各具特色。总的来说,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在德国的译介出版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待提升。为此,应在整合翻译出版资源,充分掌握译介规律的基础上,与国外出版社、国外文学批评界建立好沟通的桥梁,坚持民间与政府共同努力,丰富外译文学的题材,将更多承载中国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推向世界。
- 刘颖李红红
- 关键词:译介出版翻译
-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观被引量:2
- 2017年
- 解构主义翻译观赋予译者全新的地位,认为翻译是消解原有结构,建构新的关系的过程。本文从解构原本和创造译本两个方面分析了解构主义关照下的翻译思想,同时提出兼顾原本和译本的理性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最佳选择。
- 刘颖付天海
- 关键词:解构主义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