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微微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转运保温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自行研发的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对院内转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温效果. 方法 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出生的需要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9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采用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保暖,对照组采用传统棉质包被保暖进行转运.转运前和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测量肛温.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产房温度[(23.0±1.3)℃与(23.0±1.5)℃]、转运前肛温[(36.8±0.3)℃与(36.9±0.5)℃]和转运耗时[(18.0±10.0)min与(19.0±9.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30、0.347和0.228,P均>0.05).但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研究组患儿肛温高于对照组[(36.5±0.5)℃与(35.3±0.8)℃,t=31.130,P<0.01].低体温(肛温<35 ℃)发生率明显降低[(0.0%(0/96)与18.6%(18/97),x2=24.930,P<0.01].研究组无一例患儿出现皮肤过热(皮肤温度>38℃)、发红、烫伤等不良反应.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转运时使用智能型碳纤维婴儿保暖包被,有助于减少患儿低体温的发生.
- 鲁萍张丽萍李一美谢微微贾玉双
- 关键词:病人转送
- 1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21年
- 总结1例新生儿先天性腹裂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保护患儿外露器官,注意保暖,完善术前检查,配合医生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护理重点为严密监测患儿病情、禁食,给予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及并发症的护理等。患儿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于术后第23天出院。
- 郭春玲谢微微吕俊英许珊珊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腹裂围手术期护理
-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功能损害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暴露高胆红素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新生儿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25例新生儿期因普通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和20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学龄前期,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智能和感觉统合评估。结果三组儿童的性别、接受智能测定和感觉统合评估时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主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组总发育商的中位得分为91.50分,低于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的97.00分和正常对照组的99.00分(均P<0.05);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组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81.82%,高于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的32.00%和正常对照组的30.00%(均P<0.017);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总发育商和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7)。结论新生儿期患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患儿后期脑功能发育。
- 夏芳琴周永海吕俊英谢微微
- 关键词:新生儿感觉统合失调
- 母乳和配方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研究母乳与配方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37周)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母乳喂养(母乳组),30例采用配方乳喂养(配方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2、3及6个月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生化指标、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大于出生后1个月,且母乳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大于配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的血清钙、血红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出生后1个月,且母乳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的血清钙、血红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配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身体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率,应于临床予以宣传提倡。
- 李月华谢微微段秀珍
- 关键词: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的改进及效果
- 2015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观察表单,对N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综合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从72.3%提高至93.9%,手卫生执行率从56.5%提高至75.7%,手卫生合格率也从86.0%提升到96.0%。结论 NICU手卫生管理中应用形式多样的培训考核、改善设施树立榜样、提高意识建立信念、采取适当奖罚措施等综合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的手卫生执行率。
- 鲁萍曹雪宏余海英何小云谢微微
-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
-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致新生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同源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该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10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15例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离菌株由Vitek2-Compact鉴定和18S rRNA序列测定,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根据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对患儿周围环境、物品、器材及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采样培养。结果 15例患儿发生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时间为住院后12~39 d,平均23 d;均接受中心静脉置管(PICC)。8例经伏立康唑治疗15~30 d痊愈,5例使用氟康唑20~30 d治愈,2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菌株经仪器鉴定和18S rRNA序列测定确认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RAPD分型结果显示13株菌株均为同一克隆株。从环境、物品、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手等处采集的标本均未培养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但采取积极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可在住院患儿间进行水平传播,引起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PICC是引起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是关键。
- 杨海蔚刘彩霞李方去朱敏丽谢微微杨锦红
- 关键词:真菌血症新生儿医院感染同源性
- 1例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患儿术后护理
- 厉建英谢微微王建平
- 封闭式吸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机械通气的RDS患儿,采用配对队列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管,由护士对两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平均每次吸痰操作时间、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吸痰管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各103例,基础疾病一致,观察组平均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164.2±7.0)s比(227.2±8.4)s],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比16.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112.1±40.7)h比(148.1±46.3)h],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高于对照组[(464.1±28.1)元比(118.0±16.0)元],最终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2 102.1±2595.0)元比(35 174.0±3853.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比7.8%,P>0.05)。结论封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可有效降低RDS患儿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总的住院医疗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 倪胜约揭青青谢微微梁志强林振浪
- 关键词:封闭式吸痰管护理
- 母婴个体化管理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母婴个体化管理组(n=68)、常规管理组(n=68),母婴个体化管理组采用专门制定的针对母婴的管理干预+常规措施,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分别采用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母亲情绪、患者满意度、患儿疗效、黄疸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母婴个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降低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减少了母亲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疗效、大幅降低了黄疸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患儿疗效、黄疸指数等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郑芝蕾谢微微潘莹洁陈琼陈晓春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满意度
- 家庭式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实施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家庭式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148例BPD早产儿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家庭式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健康教育;评估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及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喂养、抚触、窒息急救、用氧知识掌握率均在85%以上,患儿奶量增至正常及体重增至正常的百分率在93%以上,均高于对照组;并发呼吸道感染率只有3.9%,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用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除喂养掌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早日康复有显著效果,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率。
- 林小清夏芳琴谢微微吕俊英阮淑琴
- 关键词:家庭式护理健康教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