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相关政策梳理与展望被引量:1
- 2018年
- 有害使用酒精问题是困扰全球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应对有害使用酒精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并将减少有害使用酒精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的9个全球目标之一。中国是传统饮酒国家,饮酒现象普遍存在,且呈上升趋势。本文对中国目前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梳理与展望,为促进中国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吉华青杜凤军吉宁白雅敏
- 中国六省18~75岁人群24小时尿钠尿钾水平及其与血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中国六省18~75岁人群尿钠和尿钾水平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2018年10至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湖南、四川、江西、青海和黑龙江六省选取18~75岁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信息,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636名,其24 h尿钠为(4438.4±1822.8)mg/d,尿钾为(1566.2±646.3)mg/d,尿钠钾比为5.2±2.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钠和钾推荐摄入量,94.5%的研究对象钠摄入过量,98.7%的研究对象钾摄入不足。调整相关因素后,尿钠每增加1000 mg收缩压升高1.65 mmHg(95%CI:1.07,2.22),舒张压升高0.53 mmHg(95%CI:0.21,0.84);尿钾每增加1000 mg收缩压降低3.02 mmHg(95%CI:-4.25,-1.80),舒张压降低1.27 mmHg(95%CI:-2.05,-0.48)。结论我国六省18~75岁人群存在钠摄入过量和钾摄入不足的情况,尿钠和尿钾与血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在相应人群中开展减盐补钾干预。
- 刘敏徐建伟李园张普洪白雅敏吉宁王思琦吴静
- 关键词:钠钾血压
- 中国5省农村地区脱贫居民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脱贫居民的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控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11—12月选取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5个省共10个村作为研究现场,将2018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所有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31人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脱贫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35.97%,其中男性现在吸烟率(62.41%)高于女性(4.15%)。现在吸烟者关于烟草是否会引起肺部疾病以及低焦油卷烟和一般卷烟危害比较问题的知晓率高于现在不吸烟者,其余烟草危害知识问题现在吸烟者的知晓率均低于现在不吸烟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0.485,95%CI:14.270~65.121)、饮酒(OR=3.605,95%CI:2.056~6.320)、经济水平中等(OR=2.970,95%CI:1.176~7.498)、经济水平高(OR=4.963,95%CI:1.132~18.777)均与现在吸烟高风险相关;少数民族(OR=0.314,95%CI:0.119~0.8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以下相比,OR=0.273,95%CI:0.093~0.803)、高血压(OR=0.485,95%CI:0.242~0.973)、烟草危害认知得分高(OR=0.922,95%CI:0.876~0.970)与现在吸烟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脱贫居民现在吸烟率较高,应特别关注农村地区的脱贫居民,有针对性地开展烟草使用危害的健康教育宣传并加强控烟干预。
- 程露梁晓峰吴静徐建伟吉宁蒋炜贾艾楠
- 关键词:吸烟
- 1990年和2019年中国分省精神障碍伤残负担分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人群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变化情况, 为降低精神障碍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2019)中国研究结果, 分析2019年中国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省份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 比较1990年与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的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5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3.2%, 患病人数为4 853.0万), 0~1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3%, 患病人数为1 645.6万);女性总体YLDs数量高于男性(1 091.0万人年/938.2万人年);2019年抑郁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3.2%、0.3%, 患病人数分别为5 005.6万、4 784.2万、549.9万;与1990年比较, 抑郁障碍和焦虑症的标化患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9.1%和9.8%, 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上升幅度为3.1%;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标化患病率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南省(12.2%)、甘肃省(12.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1.8%), 3个省份的精神障碍患病人数分别为890.1万、336.4万、87.3万。标化YLDs率位于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省(1 470.0/10万)、甘肃省(1 415.6/10万)和湖南省(1 399.3/10万)。结论精神障碍是威胁中国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伤残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女性精神障碍伤残负担更加严重;应提早采取干预措施, 减少精神障碍伤残负担。
- 高鑫磊贾艾楠刘敏殷鹏周脉耕吉宁白雅敏
- 关键词:患病代价患病率疾病负担
- 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024年
- 目的 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效果,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法,构建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使用德尔菲法,邀请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经界值法筛选同时满足重要性和可获得性界值要求的指标,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比例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邀请18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和0.85。两轮指标重要性评分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2和0.32,可获得性评分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8和0.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制度支持、环境建设支持、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健康产出与效果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88 7、0.237 3、0.176 0、0.197 9。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对于评价、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 高鑫磊刘敏贾艾楠吉宁刘玥如陈俏名白雅敏
- 关键词: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 中国慢性病风险人群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了解中国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流行主要特征,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点≥18岁常住居民184 87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SAS 9.4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调整的Rao-Scott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178 043人,平均年龄(43.6±16.1)岁,其中男性78 641人(44.2%),女性99 402人(55.8%)。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68.4%(95%CI:67.6%~69.2%),男性检出率为82.2%(95%CI:81.3%~83.2%),显著高于女性[54.6%(95%CI:53.4%~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74岁年龄组、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乡村和退休人群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高风险因素中,高腰围检出率为35.2%(95%CI:34.3%~36.2%),现在吸烟检出率为26.3%(95%CI:25.7%~27.1%),总胆固醇升高检出率为23.0%(95%CI:22.4%~23.7%),血压升高检出率为16.6%(95%CI:16.0%~17.2%),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为10.0%(95%CI:9.2%~10.8%)。在所有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仅存在1种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53.6%(95%CI:52.7%~54.6%),有2种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32.8%(95%CI:32.2%~33.5%),有3种及以上高风险因素的调查对象占13.6%(95%CI:13.0%~14.1%)。不同性别、年龄组、教育水平、地域和职业的调查对象高风险因素个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应针对不同人群流行的特征,因地制宜制定防控策略,预防或减缓慢性病的发生。
- 刘敏王丽敏张梅徐建伟吉宁贾艾楠白雅敏
- 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分析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患病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标化率的计算使用2010-2035年WHO的世界标准人口进行。结果 1990年和2016年中国≥15岁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 695 567和27 169 312人,患病率分别为2.48%和4.10%,DALY值分别为146 045.05人年和281 976.67人年,DALY率分别为26.40/10万和42.50/10万。1990年和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49岁达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40~54岁年龄段的患病数占总量的55.60%(1990年)和66.74%(2016年);该年龄段DALY值占总量的48.37%(1990年)和60.65%(2016年)。1990年和2016年DALY值较高的3个省份均为山东(1990年:12 574.67人年;2016年:22 728.12人年)、河南(1990年:10 849.29人年;2016年:18 454.32人年)和江苏(1990年:10 501.55人年;2016年:18 274.10人年),标化DALY率较高的3个省份在1990年和2016年均为黑龙江(1990年:48.20/10万;2016年:47.00/10万)、山西(1990年:44.50/10万;2016年:47.70/10万)和天津(1990年:43.80/10万;2016年:46.4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增加13 473 745人(变化率:98.38%),标化患病相对上升1.88%、DALY值增加135 931.62人年(变化率:93.08%)、标化DALY率相对上升5.92%。结论 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较1990年明显增加,尤其困扰绝经期女性。
- 吉宁王黎君刘世炜刘敏曾新颖周脉耕
- 关键词: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
- 2013—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干预效果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估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从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出高血压前期人群1183名。按照社区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834人)和对照组(349人),干预内容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干预形式为群体活动与个体随访相结合,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及随访。对照组不主动提供除常规工作外的任何干预活动。2015年11—12月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评估,共收集到参加基线调查的高血压前期人群944名(干预组607人,对照组337人)。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人群主动控油的比例由36.6%上升至55.7%(χ~2=44.71,P<0.01)、主动限盐比例由44.8%上升至61.1%(χ~2=32.72,P<0.01)、身体活动的经常锻炼率由24.1%上升至37.1%(χ~2=24.23,P<0.01),蔬菜水果摄入充足的比例由44.6%上升至53.5%(χ~2=9.6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应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中有329人(54.2%)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244人(40.2%)依旧维持在高血压前期状态,34人(5.6%)转变成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中55人(16.4%)血压正常,236人(70.0%)维持高血压前期,46人(13.6%)转变成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30,P<0.01)。倍差法结果显示,干预活动使高血压前期人群收缩压下降了7.605 mmHg,舒张压下降了3.727 mmHg。结论通过2年的随访和干预,深圳市福田区干预组的高血压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刘敏倪文庆徐健徐建伟吉宁白雅敏
-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生活方式干预
- 基于全国死因监测数据的我国城市控烟政策效果评估
- 目的评估中国2013-2021年城市控烟政策对不同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11类疾病的死因别死亡率的影响,提供在全国层面对控烟政策效果评估的证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3-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死因监测系统报...
- 陈俏名龙政吉宁殷鹏白雅敏
- 关键词:死因监测标化死亡率粗死亡率政策效果评估
- 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4509名≥18岁居民,其中10241名农村现在吸烟者纳入研究。采用χ^(2)/F检验对戒烟意愿与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危害知识的认知、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53名(37.46%)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高于每天吸烟者(OR=0.693,95%CI:0.494~0.971),每天吸烟量<1包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包者(OR=0.628,95%CI:0.511~0.771),12个月内有戒烟经历者的戒烟意愿高于12个月内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者(OR=0.438,95%CI:0.357~0.537),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者戒烟意愿更高(OR=1.056,95%CI:1.028~1.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农村地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吸烟状况、吸烟量、戒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有关。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简短的戒烟干预,提高农村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 程露吉宁徐建伟贾艾楠梁晓峰梁晓峰
- 关键词:农村吸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