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桂云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康复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护理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综合康复
  • 2篇康复护理
  • 2篇康复训练
  • 1篇导管
  • 1篇导热
  • 1篇动功
  • 1篇腰臀
  • 1篇腰臀部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 1篇肢体运动功能
  • 1篇软组织

机构

  • 7篇英德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杨桂云
  • 3篇肖文香
  • 2篇胡剑萍
  • 1篇张媛媛
  • 1篇张友杰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痛点注射联合中频电疗仪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联合中频电疗仪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患者中频电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痛点注射治疗技术,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注射联合中频电疗仪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而恢复部分日常生活能力。
磨夏玲杨桂云肖文香马莉杨红英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训练肢体运动功能疼痛评分
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究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2),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相关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留置鼻饲管技术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接受间歇性管饲技术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障碍分级、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置管成功率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原因(P<0.05)。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腹胀、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管饲技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单易实施,值得临床护理推广运用。
杨红英杨桂云肖文香王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间歇口腔胃管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予以间歇口腔胃管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脑卒中恢复期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30 例。实验组实施间歇口腔胃管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鼻饲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Barthe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等。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Barthe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将实验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Barthel 指数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 3.33%(1/30),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 26.67%(8/30),结果 χ^(2)=6.4052,P=0.0113<0.05。将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作比较,对照组较差,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予以间歇口腔胃管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黎业科罗发展杨桂云胡剑萍沈曙晶
关键词:综合康复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的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30例腰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频联合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腰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临床正常得以康复或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剑萍袁鸣凤张友杰沈曙晶尹苏平杨桂云
关键词:导热
对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研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对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英德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常规组和气压康复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物理疗法、推拿疗法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气压康复组患者加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康复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H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与三联常规组患者相比,气压康复组患者HIHSS各项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均更低,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EORTC的各项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气压康复组患者EORTC的各项评分高于三联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缺损功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磨夏玲杨桂云华珍娣肖文香马莉李珊珊
关键词:康复护理气压治疗仪脑梗死恢复期
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分析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杨红英杨桂云张媛媛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中心静脉导管髌上囊闭式引流治疗膝关节积液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髌上囊闭式引流治疗膝关节积液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2例膝关节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在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记录,对穿刺点做好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导管盘曲、打折、脱出等,保证引流有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即指导配合治疗的技术与方法,鼓励患者积极行膝关节小范围主、被动功能训练等。结果:对照组膝关节积液消失率为80.6%,平均积液消失时间6.4d,不良反应发生率22.6%;治疗组膝关节积液消失率为90.3%,平均积液消失时间2.9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X2=12.6,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进护理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可以促进膝关节积液消失,且消失时间快,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杨桂云磨夏玲
关键词:膝关节积液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护理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