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琳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毒素
  • 1篇多酚
  • 1篇信息化
  • 1篇选育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优质高产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茎秆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交水稻组合
  • 1篇食品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组合
  • 1篇普洱茶
  • 1篇企业
  • 1篇曲霉
  • 1篇曲霉毒素

机构

  • 5篇四川省原子能...

作者

  • 5篇潘琳
  • 3篇黄强
  • 2篇董绍斌
  • 2篇冯慧
  • 2篇刘育生
  • 1篇吴孝波
  • 1篇黄敏
  • 1篇伏毅
  • 1篇杨成明
  • 1篇王艳
  • 1篇刘绵学
  • 1篇刘勇强

传媒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总会计师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优化荧光定量PCR辐照食品鉴定技术方法,实现对假阳性样本的鉴别能力,降低模板量对鉴定结果的干扰效应。选择马铃薯作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12 kGy的60Co辐照、加热和冻融处理,通过转座子引物筛选、检出限分析、DNA损伤特征比较和剂量曲线回归等方法,探究转座子引物的应用对马铃薯辐照鉴定结果的优化效果。结果显示,转座子引物组合LTR2-5\18S-8与LTR2-2\ACT-5可用于假阳性样本的鉴别,引物组合LTR2-5\18S-5可用于辐照鉴定。优化后方法中"初始循环数差值的指数函数-辐照剂量"标准曲线方程为Y=-0.1581X+4.611,线性关系R2为99.24%,优于"初始循环数差值-辐照剂量"的原有模式。通过转座子引物的应用与方法优化,增强了假阳性鉴别能力,消除了模板差异,增强了荧光定量PCR辐照鉴定技术的"剂量-效应关系"。
刘绵学伏毅郑宇王艳潘琳李华黄敏
关键词:转座子马铃薯DNA损伤
电子束辐照降解普洱茶黄曲霉毒素B1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报道了采用电子加速器电子束辐照降解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1的可行性研究。实验设计采用两因素两重复,普洱茶(因素A)为高、中、低档次以及低档次普洱茶模拟生长黄曲霉素处理(外源混合黄曲霉毒素)4个水平,辐照剂量(因素B)为0kgy、4.5kgy、6.0kgy、7.5kgy、9.0kgy、10.5kgy、12kgy7个水平,辐照普洱茶后分析茶多酚、咖啡碱、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0~12kgy的辐照剂量处理,对普洱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辐照能有效降解普洱茶中外源混合的黄曲霉毒素B1,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降解效果越明显,当辐照剂量为12kgy时,降解率约49.2%。
肖梅冯慧陈礼怡董绍斌潘琳潘维茜黄强
关键词:普洱茶茶多酚咖啡碱黄曲霉素B1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组合泰丰优10350的选育
2025年
高产、优质中籼中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泰丰优10350是由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通过辐射诱变技术选育的优质恢复系辐恢10350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的优质籼稻不育系泰丰A组配而成。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好、产量高、米质优,2019-2021年参加四川省原子能科企水稻品种联合体试验,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222062,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介绍了泰丰优10350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冯慧刘育生杨成明魏守余黄强刘勇强潘琳吴孝波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简谈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2010年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在信息化、
潘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竞争力信息化
玉米茎秆第三和第五茎节穿刺强度遗传模型选择被引量:1
2020年
以B73和Mo17玉米自交系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3茎节和第5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通过P 1、P 2、F 1、F 2、BC 1和BC 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茎秆倒伏性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第3茎节穿刺强度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玉米茎秆第5茎节穿刺强度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有效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肖梅董绍斌任在斌刘育生潘琳邓丽娟黄强
关键词:玉米茎秆穿刺抗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