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 作品数:7 被引量:5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一般工业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碳纳米管/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槲皮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为方便有效地检测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使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制备新型修饰电极,用铁氰化钾溶液作探针溶液考察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证明修饰后的电极具有较好的电活性。使用修饰电极结合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2种电化学方法对典型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进行分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使用该电极在对槲皮素进行检测可以表现出很好的响应性能。在pH为4.5的Brittion-Robinson(B-R)缓冲液中,槲皮素的差分脉冲测试峰电流值与其浓度于1×10^(-7)~1×10^(-5) mol/L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1.447c-0.325,最低检出限为2×10^(-8) mol/L(S/N=3),修饰电极检测简便,灵敏度高,检出极限较低。应用该方法对造粒型苦荞茶中的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黄酮类化合物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中使用,测量结果可靠、准确,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陈红艳 胡海洋 胡伟武关键词:石墨烯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差分脉冲伏安法 槲皮素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15年 纳米银因其高效、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当前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对纳米银的抗菌机理仍有不同的认识。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银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主要从影响细菌生活环境、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DNA复制、抑制酶呼吸作用和抑制其他酶活性5个方面分析了纳米银的抗菌机理。并且纳米银的抗菌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文中详细阐述了纳米银的尺寸分布、形貌以及稳定剂、活性氧、菌种和培养基等因素对纳米银抗菌性的影响。最后指出纳米银的抗菌过程复杂,进一步研究其具体作用方式和机理以及影响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都将有助于纳米银抗菌材料的广泛应用。 吴宗山 胡海洋 任艺 李莉关键词:纳米银 抗菌机理 抗菌材料 抗菌性 2000—2018年黄河流域森林和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2023年 植被物候研究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复杂,林草植被的物候变化特征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MODIS-EVI数据,采用分段Logistic和双Logistic物候模型及分别对应的曲率变化极值法和导数法对黄河流域林、草植被物候进行反演,分析物候参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生长季开始期(SOS)在第90~165天,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海拔每升高100 m,SOS推迟0.94 d,其中,森林SOS早于草地。生长季结束期(EOS)在第270~315天,从西向东南推迟,海拔每升高100 m,EOS提前0.63 d,其中,森林EOS晚于草地。生长季长度(LOS)为110~230 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森林植被的LOS大于草地。研究期间,SOS呈提前趋势,幅度为4.1 d·(10 a)^(-1),空间上提前面积比例为73.2%,流域中部地区提前幅度较大;EOS整体呈显著推迟趋势,幅度为2.3 d·(10 a)^(-1),空间上推迟面积比例为63.4%,森林物候期提前和延迟都小于草地;LOS呈显著延长趋势,幅度为6.4 d·(10 a)^(-1),空间上延长比例为71.8%。分段Logistic和双Logistic物候模型以及相应的曲率极值法和导数法适用于提取黄河流域自然植被物候。研究区森林和草地LOS整体呈延长趋势,随海拔升高而缩短,且森林LOS长于草地。 解晗 李俊 同小娟 张静茹 刘沛荣 于裴洋 胡海洋 杨铭鑫关键词:植被物候 黄河流域 草地 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人工林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并构建新的土壤呼吸模型,可以提高对研究区域土壤呼吸变化的解释程度,为准确估算太行山南麓土壤呼吸强度与碳收支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通过断根与非断根处理对照,分析光合产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比例。并通过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及光合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探究加入光合因子是否能对传统土壤呼吸模型进行优化。【结果】在小时尺度上,土壤温度是影响栓皮栎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两者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R2=0.74,P<0.01);在日间尺度上,土壤呼吸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并不一致,各个月份土壤温度在10:00-18:00均呈现持续增加的状态,但土壤呼吸速率并未呈现相同的规律,其日变化呈现单峰或双峰曲线,一般在14:00-16:00之间出现最高点。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存在差异,断根处理组分(1.90)>非断根组分(1.77),表明除温度外存在其他因子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影响。研究显示,林木光合作用对土壤呼吸影响占比最高可达到36.5%,光合作用与土壤呼吸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39,P<0.01),将光合速率加入土壤呼吸模型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拟合的R2值。【结论】土壤呼吸是一个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仅根据单因素的作用规律来分析和预估土壤呼吸是不全面的,土壤温度只能单独解释土壤呼吸74%的变异,而不同模型中土壤温度和光合两个因子共同决定了土壤呼吸80%以上的变异,其模型拟合度最高可达到0.81。 王鑫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解晗 胡海洋 李俊关键词:栓皮栎 土壤呼吸 光合作用 杨树和栓皮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及光能利用率的比较 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杨树与栓皮栎光合光能利用率(LUEp)和荧光光能利用率(LUEf)关系的日内变化及种间差异,从光能分配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理解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与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关系,以典型落叶阔叶林树种杨树(Populus alba×Populus gllandulos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I.)幼苗为对象,在相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观测研究不同树种SIF、净光合速率(Pn)与LUEp/LUEf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SIF受PAR驱动,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树和栓皮栎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5和0.973,且杨树具有更高的LUEf;Pn随PAR的增加逐渐饱和,杨树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栓皮栎,分别为998.59和674μmol CO_(2)·m^(-2)·s^(-1)。(2)杨树和栓皮栎Pn均随着SIF的增大呈先上升变化,之后杨树的Pn逐渐饱和,栓皮栎则缓慢下降。(3)LUEp与LUEf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LUEp/LUEf随光强的增加呈指数型逐渐下降趋势,变化规律及大小在树种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日内随PAR的升高,LUEf变化较小,而LUEp则下降明显,光能分配向碳固定的比例下降,因此,Pn在强光下饱和,SIF与GPP在日内尺度表现出指数型相关关系,且该指数型关系在树种间一致。 程向芬 任成昊 张劲松 胡美均 蒋丽娅 胡海洋 胡海洋 黄辉关键词:净光合速率 光能利用率 光合有效辐射 电化学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研究中主要使用电化学法方法对三种常见并具有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槲皮素以及山奈素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使用恒电位... 胡海洋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电化学检测 芦丁 槲皮素 山奈素 电化学法对苦荞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芦丁在活化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别用0.5 mol/L硫酸溶液对玻碳电极进行酸法循环伏安处理和酸法恒电位极化处理,用1 mol/L Na OH溶液对玻碳电极进行碱法循环伏安处理和碱法恒电位极化处理使电极活化。对比4种不同的玻碳电极活化方法,结果发现经过1 mol/L Na OH溶液恒电位极化法处理的玻碳电极活化效果好;使用该活化电极考察芦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在pH值为2的布列顿-罗宾逊缓冲液中,芦丁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较好,产生一对主要的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氧化还原过程涉及2电子及2质子。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氧化峰电流在0.6~10μmol/L的范围内与芦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8μmol/L,依此建立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较好,应用此法能够成功分析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 胡海洋 陈红艳关键词:芦丁 活化玻碳电极 电化学 差分脉冲伏安法 苦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