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递呈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抗原
  • 2篇抗原递呈
  • 2篇类分子
  • 2篇交叉递呈
  • 2篇红色荧光蛋白
  • 2篇分子
  • 2篇CTL
  • 2篇MHC
  • 1篇蛋白表达
  • 1篇低亲和力
  • 1篇融合蛋白
  • 1篇内质网
  • 1篇亲和
  • 1篇细胞
  • 1篇巨噬细胞
  • 1篇降解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郭晟
  • 4篇吴玉章
  • 4篇刘娜
  • 4篇万瑛
  • 4篇邹丽云
  • 3篇周镜然
  • 2篇支轶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的降解与交叉递呈研究
2006年
目的通过表达的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表位融合蛋白,研究表达此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降解与交叉递呈的时相。方法构建红色荧光蛋白与卵白蛋白表位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16bOR),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表达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然后动态观察此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的降解与交叉递呈。结果表达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表位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能被488nm波长激发荧光。在巨噬细胞中,内质网与吞噬的大肠杆菌共聚;吞噬的大肠杆菌3~5h快速降解;而在此时相产生的H-2Kb-OVA257-264复合物达到顶峰。结论表达此红荧光蛋白与OVA表位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具有荧光特性,内质网参与大肠杆菌吞噬体形成,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后3~5h是抗原快速降解和交叉递呈的时相。
刘娜吴玉章周镜然邹丽云郭晟万瑛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抗原递呈交叉递呈
噬菌体颗粒抗原与MHC-Ⅱ类分子的交叉递呈位于内质网囊泡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噬菌体呈现颗粒交叉递呈过程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形成部位,及其与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和内质网标志物阳性区域的关系。方法构建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大量制备此重组噬菌体颗粒。巨噬细胞与重组噬菌体颗粒共孵育后,使用抗MHCⅠ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观察巨噬细胞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形成的部位。使用抗MHCⅡ类分子、内吞相关区域标志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及能显示内质网的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巨噬细胞内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内吞相关区域及内质网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纯化并鉴定了此噬菌体颗粒表达OVA257264表位的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共聚,进一步染色发现此复合物位于转铁蛋白受体和LAMP1(晚期内体/溶酶体的表面标志物)阳性区域中,同时此区域呈现内质网标志蛋白阳性。结论重组噬菌体颗粒能在MHCⅡ类分子阳性、内体内质网标志物阳性的区域内完成交叉递呈。
郭晟万瑛周镜然邹丽云刘娜吴玉章
关键词:交叉递呈CTLMHC
红色荧光蛋白与卵白蛋白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构建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表位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质粒,并表达与纯化此红荧光蛋白标记的OVA模式抗原。方法合成的寡聚核甘酸变性退火成双链DNA接头,此接头含有OVA257-264表位的编码序列和一个AgeⅠ酶切位点,然后将其与dsRed蛋白编码序列克隆连接进pET16b,此表达质粒(pET-16bOR)转化大肠杆菌BL21,异丙基硫代半糖苷诱导表达后,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经Ni2+-NTA琼脂糖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纯化的融合蛋白。结果成功构建dsRed与OVA表位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质粒pET-16bOR,此融合蛋白能被488nm和568nm激发荧光,此蛋白被纯化并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证实。结论红荧光蛋白与OVA表位的融合蛋白具有荧光特性,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可作为进一步分析抗原递呈的模式抗原。
刘娜万瑛周镜然邹丽云支轶郭晟吴玉章
关键词:红色荧光蛋白抗原递呈蛋白表达
癌胚抗原低亲和力表位改造中的分子对接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筛选表位改造后的高亲和力CTL表位。方法在图形工作站上,将癌胚抗原来源的低亲和力表位及其N末端第一位残基以酪氨酸替换后的突变体,分别与MHCⅠ类分子进行对接,对接所得最佳构象进行600ps分子动力学模拟修正。结果改造后的突变体与MHC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组成肽结合槽口袋A的残基Tyr7、Tyr171和Tyr159与多肽N末端形成稳定的氢键作用网络,并且P1位酪氨酸上的苯环可与Trp167上的苯环发生ππ堆积作用。结论分子对接模型预测的肽MHC复合物作用模式,提示改造后的突变体与MHCⅠ类分子间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与实验结果一致。
支轶吴玉章万瑛邹丽云郭晟刘娜
关键词:CTL表位分子对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