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越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脱位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骨折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1篇短期疗效
  • 1篇短期疗效观察
  • 1篇多维度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预后
  • 1篇再骨折
  • 1篇支具
  • 1篇治疗及预后
  • 1篇软骨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标记
  • 1篇手术
  • 1篇头坏死
  • 1篇缺血坏死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莫越强
  • 3篇宁波
  • 2篇裴新红
  • 2篇马瑞雪
  • 2篇王达辉
  • 1篇吴春星
  • 1篇宋君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改良Langenskiold术和Grammont术联合治疗先天性及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先天性及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新手术方式,并通过对短期疗效的观察,评估此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骨科通过改良Langenskiold和Grammont手术方法联合治疗的先天性或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病史资料,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估上述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结果期间共治疗8例9膝,其中先天性髌骨脱位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3例。8例中男2例,女6例;左侧6例,右侧1例,双侧1例;平均手术年龄5.9岁(1.4~10.7岁)。术后根据患儿髌骨有无再脱位、膝关节屈伸功能、走路有无疼痛评估手术疗效。术后24周随访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正常。8例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其中7例膝关节功能评价为优(87.5%),1例因术前术后均无法行走,故无法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等级。结论从短期结果看,改良Langenskiold和Grammont方法联合治疗先天性及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可行的,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莫越强宁波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坏死自然演变过程的临床及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自然演变过程。方法 单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患儿22例,平均复位年龄10.5月(5~23月)。K&M分型II型11例,III型8例,IV型3例。平均随访3.5年(2.5~5.5年),采用股骨头高度同骺线宽度比(Height-Wild Ratio,HWR)计算股骨头修复百分比。同时观察了异常应力髋关节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中,去除应力前后股骨头的形态变化及其修复情况。结果 22例患儿,在去除外固定架后自然负重的情况下,股骨头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22例患儿坏死侧股骨头同健侧对比,从(24.7±5.26)%修复至(80.3±17.9)%。出现股骨头坏死后随访≤2年(n=10)股骨头高宽比(HWR)修复为(72±2.7)%;随访〉2年(n=12)股骨头HWR修复(81.2±9.4)%。其中II型(n=11)HWR修复(78.3±4.2)%;III型(n=8)HWR修复(74.1±6.9)%;IV型(n=3)HWR修复(59.3±7.7)%。造模动物的股骨头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随应力时间延长股骨头形态改变越显著,去除应力后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去除应力越早,日后发育越接近正常形态的股骨头。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坏死在自然负重状态下具有逐步修复的趋势;出现股骨头坏死后可以继续随访2~4年,以发挥DDH患儿股骨头自我修复的最大潜能。
裴新红莫越强马瑞雪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
BMP-2在髋臼软骨发育早期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BMP-2在髋臼软骨发育早期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伸髋内收、模拟襁褓体位固定新生大鼠双后肢,建立发育不良髋臼软骨模型。将髋臼标本经HE染色后观察比较正常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同时用ELISA方法和PCR方法分别检测BMP-2、BMP-4、BMP-6、BMP-7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情况。将捆绑不同时间后的大鼠松绑,其中部分当场处死,其余大鼠继续喂养,最终至30日龄,建立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模型。研究其髋臼软骨组织形态学恢复及BMP-2分泌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髋臼软骨呈半圆形、容积大、表面光滑。发育不良髋臼软骨髋臼上缘肥厚,软骨发生变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髋臼软骨BMP-2的分泌在正常大鼠7日龄和9日龄时出现高峰,分别为(13.7±0.29)ng/ml和(13.9±0.38)ng/ml。而在发育不良髋臼软骨中这一分泌高峰消失。在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组,捆绑4d和6d的大鼠,BMP-2的分泌高峰出现延迟,都在15日龄时出现;而在捆绑8d及以上的大鼠,在松绑后继续喂养至30日龄,髋臼软骨组织形态无法恢复正常,并且BMP-2的分泌高峰未出现。结论BMP-2的分泌可能是髋臼软骨早期发育情况的生物学标记之一。
莫越强裴新红马瑞雪
关键词:髋脱位髋臼软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学标记
胫腓骨Cross-union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估胫腓骨Cross-union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采用胫腓骨Cross-union内固定法治疗的1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手术年龄5.5岁,范围为2.4~13.3岁,患侧为左侧5例,右侧5例。首次手术5例,既往手术史出现再骨折5例。总结分析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初期骨愈合、再骨折发生率、胫骨不等长以及膝、踝内外翻等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范围为3.9~41.2个月,均实现初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4个月(2.9~4.2个月)。5例患儿存在胫骨不等长,其中3例不等长大于4 cm,需要后续治疗;2例患儿存在残余踝外翻(均为多次手术史,本手术方法前已存在踝外翻);无患儿出现新发膝、踝内外翻。术后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的横断面积平均增大至胫骨近端面积的0.46(0.28~0.71)、胫骨远近端面积平均值的0.57(0.39~0.84)。10例患儿均未发生再骨折,均无疼痛,7例可正常行走,3例跛行(均为多次手术史,术前已存在明显下肢不等长,术后残余下肢不等长)。结论胫腓骨Cross-union内固定法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有效方法,能够实现初期骨愈合和维持骨愈合,有效避免假关节不愈合和再骨折的发生。
吴春星莫越强王达辉宁波
关键词:胫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内固定再骨折
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股骨近端良性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14例同时伴有病理性骨折。14例中男童10例,女童4例;左侧8例,右侧6例;年龄5岁9个月至12岁11个月,平均7.5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单纯性骨囊肿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根据患儿股骨近端肿瘤及骨折位置、累及范围、初步诊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及内固定物。结果14例中1例手术后2个月失访,其余13例随访时间20~98个月,平均43.5个月。完全愈合4例,缺损愈合3例,病变持续存在5例,复发1例,总体愈合率53.8%。病理性骨折愈合时间6~31周,平均10.9周。术后1例出现骨骺早闭,大转子高位;1例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一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内固定失败。结论儿童股骨近端良性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肿瘤类型、累及范围、骨折部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影像学结果。
莫越强宋君王达辉
关键词:股骨骨折儿童
一种多维度精准控制的四肢骨骼矫形延长外固定支架系统
本发明涉及骨骼矫正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精准控制的四肢骨骼矫形延长外固定支架系统,所述外固定支架系统包括两层支架支具组件,上下的支架支具组件转动连接,位于下层的支架支具组件由安装盘、旋转盘、安装盒、多个调节螺柱、...
宁波莫越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