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杰

作品数:2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动脉
  • 14篇血管
  • 8篇血管成形
  • 8篇血管成形术
  • 8篇颅内
  • 8篇成形术
  • 7篇颅内动脉
  • 6篇动脉狭窄
  • 6篇颈动脉
  • 5篇椎动脉
  • 4篇动脉闭塞
  • 4篇动脉硬化
  • 4篇颅内动脉硬化
  • 4篇急性
  • 3篇动脉闭塞性
  • 3篇动脉闭塞性疾...
  • 3篇动脉瘤
  • 3篇动物
  • 3篇性疾病
  • 3篇血管损伤

机构

  • 29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癌症研究所

作者

  • 29篇王俊杰
  • 26篇陆军
  • 26篇王大明
  • 26篇祁鹏
  • 22篇胡深
  • 10篇王利军
  • 8篇王海峰
  • 4篇陈涓
  • 3篇刘加春
  • 2篇刘杰
  • 2篇陈鲲鹏
  • 1篇龚涛
  • 1篇彭海静
  • 1篇张亚卓
  • 1篇时迎斌
  • 1篇周为
  • 1篇裴傲
  • 1篇沙成
  • 1篇陈玉辉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软件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动物可视介入通路建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可视介入通路建立装置,其包括穿刺针,可视系统组件和操作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针体和手持部,针体与手持部一体连接,可视系统组件与手持部组合连接,可视系统组件包括摄像头和照明结构,摄像头...
高群樊静雯陆军祁鹏胡深杨希孟王俊杰王大明
文献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应用DCB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63.1±9.2)岁(范围:48~77岁)。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有19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患者术前狭窄程度为75%(20%)[M(QR)],所有DCB均成功置入并实施扩张,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穿支血管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术后平均影像随访时间5.5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平均临床随访时间6.3个月,均无新发症状。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DCB血管成形术相对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杨希孟陆军祁鹏王俊杰胡深陈鲲鹏王大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硬化
一种可视介入通路建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介入通路建立系统,其包括穿刺针,可视系统组件和操作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针体和手持部,针体与手持部一体连接,可视系统组件与手持部组合连接,可视系统组件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移动端或PC端数...
高群王大明胡深陆军祁鹏王俊杰杨希孟陈鲲鹏
文献传递
点云算法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点云作为一种重要的3维数据,能够直观地模拟生物器官、组织等的3维结构,基于医学点云数据的分类、分割、配准、目标检测等任务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医学以及个性化医疗器械辅助设计与3D打印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点云算法逐步由传统算法扩展到深度学习算法中。本文对点云算法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总结目前用于医学领域的点云方法,包括医学点云的特点、获取途径以及数据转换方法;医学点云分割中的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医学点云的配准任务定义、意义,以及基于有/无特征的配准方法。总结了医学点云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的限制和挑战:1)医学图像重建的人体器官点云分布稀疏且包含噪音、误差;2)医学点云数据集标注困难、制作成本高,可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公开数据集非常稀少;3)前沿的点云处理算法大都基于自然场景点云数据集训练,这些算法在医学点云处理中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还有待验证。随着医学点云数据集质量和数量的提升,医学点云处理算法的研究将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
李美佳于泽宽刘晓颜荣耀于媛媛王大明陈涓陆军祁鹏王俊杰刘杰
关键词:点云配准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影像学及内镜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形态复杂。本研究选择200侧(200例患者)成人颈外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基于其形态,可将上颌动脉翼腭段分为Y型(105侧,占52.5%)、F型(45侧,占22.5%)、T型(17侧,占8.5%)及其他型(33侧,占16.5%)。选择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腔-上颌窦-翼腭窝入路解剖翼腭窝内结构,根据其形态对上颌动脉翼腭段进行如下改良分型:Y型(11侧,占55.0%)、F型(3侧,占15.0%)、T型(4侧,占20.0%)及其他型(2侧,占10.0%)。通过术前影像学表现判断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分支形态,有助于术中个体化处理。
裴傲王俊杰沙成Garni BarkhoudarinDaniel Kelly张亚卓
关键词:上颌动脉翼腭窝颈外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上颌窦术前影像学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机械再通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分析不良预后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再通治疗且年龄≥80岁的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影像学、再通治疗与并发症、临床预后等资料,分析不良预后的具体原因。结果共纳入20例高龄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3.3±4.1)岁。均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再通成功(mTICI 2b-3)率为70%;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5%。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mRS 0~2级)者35%,预后不良者(mRS 4~6级)55%。分析该11例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归因于发病重或就诊时间较晚者2例;归于再通不成功或再通并发症者3例;归于高龄相关因素者6例,其中,合并闭塞以外动脉多发重度狭窄、侧支血流代偿差、卒中进展迅速者3例,因内科并发症加重致预后不良者3例。结论高龄卒中患者存在内科并发症较多、伴有闭塞血管以外其他动脉重度狭窄等;侧支代偿差、原有内科并发症等可能是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
祁鹏陆军王利军王俊杰胡深杨希孟陈鲲鹏王海峰王大明
关键词:卒中血管成形术预后
一种可视介入通路建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介入通路建立系统,其包括穿刺针,可视系统组件和操作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针体和手持部,针体与手持部一体连接,可视系统组件与手持部组合连接,可视系统组件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移动端或PC端数...
高群王大明胡深陆军祁鹏王俊杰杨希孟陈鲲鹏
文献传递
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对18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后每3~6个月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表现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术后3~ 24个月行造影随访,结果以稳定、好转及复发评价.结果 22例患者血管内重建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中,2例(9.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出现穿支梗死,出院时恢复良好.21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5.5个月,平均(42.1±26.3)个月,恢复良好(mRS 0~2分)18例(85.7%),预后不良(mRS 4~6分)3例(14.3%).19例患者获得造影随访,随访时间为3.0~47.0个月,平均(11.9±6.9)个月.10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塞且载瘤动脉重建良好,病情稳定;5例好转或稳定;1例支架内闭塞;3例复发.结论 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较安全,中期疗效相对满意.
祁鹏胡深王利军陆军王俊杰杨希孟陈鲲鹏王海峰王大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后循环
机械取栓治疗低ASPECT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初步观察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陈鲲鹏祁鹏陆军叶耿帆胡深王俊杰杨希孟曹若瑶陈涓王大明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手术后并发症
70岁及以上椎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随访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椎动脉近端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i月至2013年12月间因椎动脉近端狭窄于本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年龄≥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介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38例患者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全部病例均有内科并存病和至少2处程度≥50%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共45处椎动脉近端狭窄病变接受介入治疗,置入支架45个,技术成功率100%;治疗病变的中位狭窄率(四分位距)术前为80%(20%),术后为5%(8%);术中及术后30d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后循环缺血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影像随访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发生率33%,症状复发率7.5%(3/40)。结论70岁及以上椎动脉近端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和合理充分的围术期管理。
王俊杰陆军王利军刘加春祁鹏胡深杨希孟王大明
关键词:椎动脉血管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