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艳
-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胃管留置时间、自主通气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限制行为、管理行为、心理活动及状态管理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胃管留置时间及自主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胃管留置时间及自主通气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夏黎明邹辉煌胡玉娜沈洁张雪艳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 尼古丁对脓毒症大鼠血糖及血糖相关类激素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脓毒症大鼠血糖和血糖相关类激素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尼古丁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尼古丁组在造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尼古丁(400μg/kg)。术前及术后2h测血糖,ELISA测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术前3组大鼠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术后2h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尼古丁组(P<0.05)。(2)脓毒症组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存在胰岛素抵抗。尼古丁组可抑制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改善胰岛素抵抗(均P<0.05)。结论:尼古丁可改善脓毒症大鼠早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机制可能与其平衡应激激素有关。
- 靳风张雪艳李志锋史川川刘俊廷王志力彭志勇李建国
- 关键词:尼古丁脓毒症血糖激素
- ICU谵妄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8年
- 近年来,谵妄的发生及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谵妄更成为热门话题。ICU患者中谵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病房,而谵妄对预后影响的各类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目前,对ICU谵妄的诊断和评估尚无统一标准是影响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和评估的主要障碍。通过回顾国内外ICU谵妄的相关研究,探讨ICU谵妄诊断及评估工具的最新进展,为ICU谵妄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张雪艳邵换璋董鑫秦秉玉
- 关键词:谵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 超声筛查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血栓形成
- 目的 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周围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5 年12 月留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2 病区)体内置入锁...
- 蔡书翰张雪艳李志峰彭志勇
- 采用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超声筛查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2月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且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SCCVC)或经颈内静脉置入CVC(IJCVC)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置管部位的不同分为IJCVC组(35例)和SCCVC组(88例),按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85例)和非手术组(38例),按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5例)和非抗凝组(98例)。在患者住ICU期间每日通过超声观察患者体内CRT的发生率。结果纳入123例患者中11例(8.9%)发现CRT,发生率为22.1例/千日。所有CRT均在导管置入后3d内形成,9例(81.8%)在置管后1d发现,另2例(18.2%)在置管后3d发现。SCCVC组CRT发生率〔5.7%⑸88)比17.1%(6/35),PV0.05〕和千日CRT发生率(例/千日:12.6和59.4)均明显低于IJCVC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T发生率〔11.8%(10/85)比2.6%(1/38)〕、抗凝组和非抗凝组CRT发生率[8.0%(1/25)比9.2%(2/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结论IJCVC的CRT发生率为SCCVC的3倍,抗凝剂或外科手术对CRT的发生率会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通常发生在导管置入后早期,置管后前3d频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蔡书翰谢钦赵玉乾张雪艳李志峰彭志勇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超声
- 迷走神经电刺激保护失血性休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40-260g,随机分为3组: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迷走神经电刺激组(STM组),每组10只。Wiggers改良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模型制备成功3h后留取血和肺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印记法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蛋白表达、ELISA法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HS组肺组织和内皮细胞形态较SS组遭到明显破坏,STM组较HS组破坏减轻,接近SS组;HS组SSeCKS表达和TNF-α浓度比SS组明显升高(P<0.05),STM组可减少SSeCKS表达和TNF-α浓度(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拮抗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 孙晓晨杜朝晖张颖郑媛媛王志力张雪艳杨晓
- 关键词:迷走神经电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失血性休克
- 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休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modified critical care ultrasonic examination,M-CCUE)方案在各类休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05-01至2021-08-31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各类休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及组织灌注和预后评价指标。所有入选患者在入室30 min内完成初始M-CCUE评估,根据M-CCUE评分系统予以评分(M-CCUE score,MCS),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结果93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例因入室后立刻行抢救治疗而未完成M-CCUE的评估,5例因两位医师对超声判断不一致予以剔除,最终共86例患者入组。M-CCUE方案对休克患者病因诊断的初步诊断时间为(13.02±3.15)min,确定诊断时间(67.70±20.20)min,初始诊断正确率83.7%,其中分布性休克占60.4%,低血容量性休克占25.6%,心源性休克及梗阻性休克均占3.5%,混合型休克占7%;MCS为(13.27±4.91)分,M-CCUE方案对分布性休克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96.6%,低血容量性休克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96.7%,心源性休克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8.7%,梗阻性休克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100%;MCS与APACHE Ⅱ评分具有良好正相关性(r=0.861,P<0.001),与ICU费用无相关性(r=0.012,P=0.915),28 d病死率两组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针对入住ICU病因不明的休克患者,M-CCUE方案对病因的初步诊断需时较短,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其量化评估结果可预测患者的危重程度。
- 张雪艳李志峰王海波秦秉玉代荣钦
- 关键词:休克
-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右美托咪定防治内毒素血症谵妄小鼠中的作用
- 目的 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在右美托咪定防治内毒素血症小鼠谵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 组:生理盐水组(C 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DEX 组)、内毒素血症组(LPS 组)、右美托咪定保护组(LPS+DEX 组)...
- 张雪艳李志峰
-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水平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2月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NT组)和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刺激组(VNT+VNS组).采用股静脉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VNT组和VNT+VNS组于注射LPS前30 min时行左颈部迷走神经切除术,VNT+VNS组术后立即行迷走神经电刺激,刺激参数:电流强度0.5 mA,脉冲宽度0.5 ms,频率20 Hz,每5 min刺激1次,每次30 s,持续1h.造模后6h时腹主动脉采集血样,随后取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脑组织IL-1β水平和脑组织AQP-4含量,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含水量.结果 与S组比较,E组、VNT组和VNT+VNS组血浆IL-1β浓度升高,脑组织IL-1β、AQP-4、EB含量和含水量升高(P<0.01);与E组比较,VNT+VNS组血浆IL-1β浓度降低,脑组织IL-1β、AQP-4、EB含量和含水量降低(P<0.01),VN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AQP-4含量有关.
- 李娜张雪艳李志峰李建国
- 关键词:迷走神经电刺激疗法水通道蛋白4
- 迷走神经刺激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每组10只。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VGX组制模前30 min行左颈部迷走神经切除术,VNS组制模后30 min开始刺激左颈部迷走神经。假手术组行脑电图检查后处死大鼠并留取标本,其他3组于制模后2、4和6h监测脑电图改变,计算δ波百分比;制模后6 h经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和脑组织中TNF-α含量;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制模后2、4和6 h脑电图δ波百分比明显增加〔(14.52±0.50)%、(16.70±0.85)%、(17.35±0.36)%比(12.60±0.46)%,均P<0.01〕,可判断脓毒症大鼠发生了早期脑功能障碍。与模型组比较,VNS组制模后2、4、6 h脑电图δ波百分比均明显减少〔(13.10±0.24)%比(14.52±0.50)%,(12.81±0.53)%比(16.70±0.85)%,(12.62±0.37)%比(17.35±0.36)%,均P<0.01〕;而VGX组无此作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和脑组织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血浆TNF-α(ng/L):120.11±5.10比24.37±1.85,脑组织TNF-α(ng/L):165.20±6.31比14.89±0.83,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血浆和脑组织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TNF-α(ng/L):46.72±4.90比120.11±5.10,脑组织TNF-α(ng/L):107.95±1.83比165.20±6.31,均P<0.01〕;而VGX组无此作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VGX组大鼠脑组织和神经元组织病理学改变较严重,而VNS组上述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结论 LPS可以导致
- 李娜李志峰项辉王翔张雪艳李建国
- 关键词:脓毒症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