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pediatric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PAI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PAIS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病灶分布、病因及出院时转归情况。结果男女比约2:1,年龄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岁11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瘫痪(92例,84.4%),以偏瘫为主(74.3%),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中枢性面瘫(59例,54.1%)、失语或构音障碍(42例,38.5%)、抽搐(37例,33.9%)、中枢性呼吸衰竭(18例,16.5%)、意识障碍(17例,15.6%)和头痛(10例,9.2%)等。影像学检查中,MRI阳性检出率达100%,而CT为90.5%,其中大脑前循环卒中最多见(72.6%),后循环卒中(14.2%)及混合卒中(13.2%)相对少见,62.3%的病例为单支血管受累,以大脑中动脉梗死最常见(57例,53.8%),37.7%的病例为多支血管受累。最常见的病因为头颈部创伤(23.9%)及颅内动脉病变(23.9%),其次为心脏疾病(13.8%)、感染性疾病(12.8%)等,仍有12.8%的病例病因不明。出院时症状基本消失26例(23.9%),症状改善50例(45.9%),无明显改善者13例(11.9%),死亡4例(与PAIS相关死亡3例)。结论PAIS常以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创伤、颅内血管病变和心脏疾病是常见病因。病灶分布以大脑前循环卒中最多,多数预后较好,部分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 庞一琳武洁张成晔范祎慕刘潇王龙王荃
- 关键词:脑梗死
- 儿童A族链球菌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所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明确诊断为GAS感染相关性STSS患儿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国内相关疾病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回顾。结果我院PICU共收治4例GAS致STSS患儿,均发生于2013-2014年冬季,年龄0.6~6岁。初诊时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第2次就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性休克且合并多脏器损害。本组4例GAS均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药物耐药。最终3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 STSS的诊断依赖临床医生对其高度的警惕性,并重视在疾病早期收集可疑感染部位的病原学证据,存在休克、脏器损害表现的可疑GAS感染患儿应立即开始治疗。
- 王龙陈鹭刘珺武洁钱素云王荃
- 关键词:A族链球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儿童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方法。方法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中毒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原因、途径、种类和后果。结果共收集中毒病例353例。〈1岁28例(8.0%),-4岁255例(72.2%),-9岁35例(9.9%),〉19岁35例(9.9%)。中毒发生在家庭305例(86.4%),家庭以外48例(13.6%)。经消化道中毒348例(98.5%),吸入5例(1.5%)。患儿自己误服281例(79.4%),家长喂错药或超量喂药48例(13.6%),医源性7例(2.1%),试图自杀12例(3.4%)。药物中毒206例(58.4%),化学制剂55例(15.6%),鼠药26例(7.3%),农药45例(12.7%),有毒植物16例(4.5%)。353例中,急诊留观治疗297例(84.1%),因病情危重住PICU56例(15.9%),死亡4例(1.1%)。结论中毒好发年龄为1~4岁,主要原因为误服,毒物种类第一位是药物,导致死亡或严重中毒的种类包括精神类药物、农药、鼠药。预防工作重点为防止幼儿家中误服,主要措施有加强儿童监管、妥善保管家中药物及有毒物品、鼓励使用药品安全包装。
- 曹雪笛高恒妙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
- 关键词:儿童中毒流行病学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 曹雪笛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高恒妙
- 儿科急诊死亡37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371例急诊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37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放弃治疗情况及死亡地点。结果 371例死亡患儿中,男209例(56.3%),女162例(43.7%);死亡年龄〈1个月59例(15.9%),1~6个月139例(37.5%),7~12个月89例(24.0%),13个月~6岁57例(15.4%),〉6岁27例(7.2%)。死亡原因为先天性疾病138例(37.2%),感染性疾病75例(20.2%),意外伤害及中毒47例(12.7%),血液肿瘤疾病41例(11.1%),其他心脑疾病70例(18.8%)。年龄〈1个月、1~6个月、7~12个月的患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性疾病,分别为33例(55.9%)、64例(46.0%)、36例(40.4%);年龄13个月~6岁、〉6岁的患儿死亡原因主要为意外伤害及中毒,分别为18例(31.6%)、9例(33.3%)。371例死亡患儿中,放弃治疗248例(66.8%),其中院前死亡128例(34.5%)、院内死亡243例(65.5%)。结论儿科急诊死亡多发生于〈1岁者,死亡原因多为先天性疾病,〉1岁者多为意外伤害及中毒。
- 王新伟张成晔耿荣高恒秒廖琨赵光远曹雪笛王龙
- 关键词:急诊死亡
- 369例急性中毒患儿前瞻性分析
- 评价及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好发年龄、原因、途径、种类以及处理措施,提高医生及家长对于儿童中毒的警惕性.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份北京儿童医院接诊的369例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归...
- 曹雪笛廖琨赵光远王龙霍枫王新伟高恒淼
- 儿童心室电风暴4例及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了解儿童心室电风暴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4例心室电风暴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均表现为自发、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24 h内发作均大于2次。2例以晕厥起病,并伴有心跳骤停;1例以腹痛、纳差起病;1例以呼吸道感染起病。4例均存活,1例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早期识别心室电风暴的发生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及时挽救患儿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电除颤、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能有效控制心室电风暴的发作和次数。儿科可积极开展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及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药物治疗。
- 霍枫武洁王龙王新伟高恒妙王荃
- 关键词:心室电风暴儿童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
- 126例儿童颅脑外伤患者致伤因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需住院或留院观察的颅脑外伤(TBI)患儿的致伤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于急诊科就诊且需留院治疗的126例TBI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因素及部分临床特点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TBI患儿中,男95例,女31例,年龄2.8(0.8,5.5)岁,以<1岁者最多(48/126,38.1%),死亡26例。TBI类型前2位是硬膜外血肿(54.0%)、蛛网膜下腔出血(50.8%),入院24?h内有83例(65.9%)患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8分。不同年龄组TBI致伤因素、发生场所各不相同。TBI最常见的前2位致伤因素为坠落/摔伤(51.6%)和道路交通伤害(42.9%)。与其他年龄段相比,<1岁患儿最易发生坠落/摔伤(46%,P=0.023)。道路交通伤害所致TBI高发年龄段为3~6岁(35%,P<0.001)。伤害发生场所集中于家中(47.6%)和公路/街道(45.2%);所有家中致伤患儿中,<1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8%,P=0.002),3~6岁患儿主要受伤地点为公路/街道(53%)。造成TBI患儿死亡的首位致伤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69%);死亡病例中,以<1岁患儿最多(62%)。结论不同年龄组TBI患儿的致伤因素和发生场所不尽相同。1岁以下儿童发生TBI比例高、死亡人数最多,多为家中发生坠落/摔伤所致。3~6岁儿童易因道路交通伤害发生TBI。道路交通伤害最易导致死亡。
- 武洁王荃郑远征张成晔王龙霍枫
- 关键词:颅脑外伤致伤因素儿童
- 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方法.方法 应用儿童中毒病例信息收集表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中毒患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原因、途径、种类和后果...
- 曹雪笛廖琨王新伟王龙赵光远霍枫钱素云高恒妙
-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前后儿科急诊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流行前后儿科急诊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患儿,根据就诊时间分为SARS-CoV-2流行前期(简称流行前期)和SARS-CoV-2流行期(简称流行期),分析流行前期及流行期儿童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患儿94707例次,其中男55476例次,女39231例次,年龄29 d~18岁,平均(4.9±4.1)岁。流行前期就诊29590例次,其中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54.8%(16203/29590);流行期就诊65117例次,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42.4%(27645/65117)。与流行前期相比,流行期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减少了39.8%(其中肺炎减少56.9%,流行性感冒减少53.6%)、消化系统感染减少19.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减少49.2%、泌尿系感染减少4.7%、其他感染减少26.3%。除泌尿系感染外,流行期各类型感染性疾病就诊人数占全年总就诊人数的比例均低于流行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行前期相比,流行期第一年的一、二、三级应急响应时期感染性疾病分别减少了74.9%、60.9%、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流行期第一年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的冬季就诊高峰值明显减少;流行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夏季就诊高峰季消失。结论相比SARS-CoV-2流行前期,流行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可能与应急响应措施相关。
- 赵光远武洁王龙霍枫廖琨王荃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诊感染性疾病疾病谱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