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中亮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太仓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4篇超声
  • 3篇动脉斑块
  • 3篇血性
  • 3篇中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中风
  • 3篇颈动脉斑块
  • 3篇斑块
  • 2篇血压
  • 2篇证候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流
  • 1篇动脉血流参数
  • 1篇多普勒

机构

  • 7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杜中亮
  • 3篇杨磊
  • 3篇王敏玲
  • 3篇周海燕
  • 3篇徐丹
  • 3篇陈后勤
  • 3篇袁磊
  • 2篇杨进平
  • 2篇高星
  • 1篇高星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中医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后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RA的3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高频超声检查双侧膝关节,获得相关超声数据,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前膝关节最大积液深度、滑膜厚度、血流信息丰富程度等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获得关节积液量、滑膜厚度及滑膜血流丰富程度方面的数据来评价RA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超声又有简便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杜中亮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超声疗效评价
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卒中二级预防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病例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照组),测定各患者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对其进行体质辨别。结果:两组患者倾向体质、偏颇体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以兼夹体质为多,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体质调理时要综合考虑。
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袁磊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颈动脉斑块体质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对每个患者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蒙神窍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证素比较,内火证、气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痰瘀互阻证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
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袁磊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证候证素颈动脉斑块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
2014年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检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E技术对27例EH青年患者(观察组)和33例无EH健康患者(对照组)颈动脉弹性进行检查、比较相关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d和D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ITM和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与SBP、DBP和ITM呈正相关(P<0.05);与Dd和Ds呈负相关(P<0.05)。结论 EH患者血管动脉弹性降低,UE是一个敏感、无创、简单的技术,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价青年EH患者血管弹性。
杜中亮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颈动脉超声弹性成像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特点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30例)与非不稳定斑块组(B组60例),测定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A组内火证比例较高,B组内火证比例较低,提示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两组痰热腑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两组患者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两组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到缺血性中风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中医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袁磊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证候颈动脉斑块
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索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5例高血压患者和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将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这些研究对象双侧肾段动脉(SRA)和叶间动脉(IRA)的血流频谱,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肾动脉血流参数的指标。结果 :经检测发现,高血压组患者双肾SRA的RI、PI指数及双肾SRA的RI、P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双肾SRA的PSV、EDV指数及IRA的PSV、EDV指数与对照组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在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预防或延迟高血压肾损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杜中亮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肾动脉血流血流参数高血压病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静脉逆流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中静脉逆流与输卵管通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太仓市中医医院接受HyCoSy检查的8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出现造影剂静脉逆流将患者分为逆流组(n=31)和无逆流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造影剂静脉逆流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X-tile软件确定预测模型的截断值,并建立生存曲线。结果逆流组患者双侧输卵管通畅类型为(A+A)型人数占比显著低于无逆流组(P<0.05),(B+C)和(C+C)型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无逆流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5.45 mm、双侧输卵管通畅类型为(B+C)和(C+C)型为静脉逆流的危险因素(P<0.05),(A+A)型为保护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和生存曲线提示,随着总分的增加,患者造影剂静脉逆流的风险越高。结论输卵管阻塞越严重的患者造影剂静脉逆流的发生风险越高,子宫内膜厚度≥5.45 mm时行HyCoSy检查可有效降低造影剂逆流的发生率。
杜中亮苏继红鲁小娟朱薇薇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