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帅锋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建德市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药剂
  • 4篇水稻
  • 4篇防效
  • 3篇草莓
  • 2篇稻曲病
  • 2篇杀菌剂
  • 2篇嘧菌酯
  • 2篇残留降解
  • 1篇药剂处理
  • 1篇药剂防治
  • 1篇药剂浸种
  • 1篇药剂筛选
  • 1篇蘸根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适期
  • 1篇水稻稻曲病
  • 1篇水稻二化螟
  • 1篇水稻发芽
  • 1篇水稻品种

机构

  • 8篇建德市农业局
  • 1篇杭州市植物保...

作者

  • 8篇赵帅锋
  • 7篇胡选祥
  • 4篇孙加焱
  • 2篇李静
  • 1篇孔樟良
  • 1篇童英富
  • 1篇李静
  • 1篇吴燕君
  • 1篇赵丽
  • 1篇程思明
  • 1篇李龙
  • 1篇何建红
  • 1篇李炎
  • 1篇余红伟
  • 1篇叶文军

传媒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种杀菌剂对籼粳交水稻品种‘甬优12’稻曲病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明高效杀菌剂用药量和防治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防治机理,研究了2种杀菌剂的3个用药量和8个用药时期对籼粳交水稻品种‘甬优12’稻曲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范围内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较好,随着用量上升防效有提高趋势,但除喜奥300 g/hm^2用药量防效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外,用药量不是影响防效的关键因素;2种杀菌剂在破口前20天就开始具有一定防效,越接近开花期,防效越明显,破口后防效开始呈下降趋势,其中喜奥在齐穗期后防效下降较为迅速。因此认为,稻曲病在侵染‘甬优12’的关键时期是在开花期,可选用长效高效杀菌剂,于破口前进行防治。
赵帅锋孙加焱胡选祥谢子正柯汉云李静徐云红邱志强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杀菌剂防效
嘧菌酯等药剂处理对草莓的保苗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进行药剂蘸根和淋根处理对草莓定植初期的保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浙江省草莓定植初期炭疽病重发情况下,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加62. 5 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倍液加34 g·L-1含氨基酸水溶肥400倍液药剂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草莓植株成活率达到97%,空白对照成活率仅为53. 5%,667 m2节省成本2 643元。表明草莓在定植时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对植株成活具有良好的效果。
曹婷婷孔樟良赵帅锋郑永利童英富
关键词:草莓保苗药剂处理蘸根
乙多·甲氧虫等4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进行4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 L·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50 m L·hm-2,对二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为稳定。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胡选祥潘晓智赵帅锋柯汉云洪志慧戴金标邱志强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防效
嘧菌环胺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评价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依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嘧菌环胺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上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以800倍液施药1次,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降解半衰期为3.180天;随施药浓度和次数的增加,嘧菌环胺残留量和膳食风险会加大,因此,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胡选祥赵帅锋严百元孙加焱柯汉云李静程思明李龙李炎牛李彦叶文军
关键词:消解动态风险评估
不同浸种药剂和浓度对水稻发芽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浸种是控制作物种传病害的主要方法,但化学药剂浸种不当会对出苗和幼苗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研究不同药剂和浓度浸种对水稻发芽的影响,选用了4种常用药剂在推荐剂量范围内设置4个浓度处理对水稻品种甬优15浸种,研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试验设计浓度内处理稻种,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根长和苗重指标对浸种较为敏感。其中,咪鲜胺4个浓度浸种处理的幼苗根长、苗鲜重和苗干重都显著下降,因此浸种应谨慎使用咪鲜胺。
赵帅锋严百元胡选祥孙加焱
关键词:水稻药剂浸种发芽
苯甲·嘧菌酯对几种作物炭疽病防效、安全性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防治炭疽病新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进行新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的7天和14天,苯甲·嘧菌酯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与之相比较,在草莓和黄瓜上的防效也较为理想。研究表明,苯甲·嘧菌酯防治炭疽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草莓、苦瓜、黄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同时,还能防治草莓病害、提高产量、改善草莓品质。生产上建议的使用剂量为450~600 m L/hm^2。
李静赵帅锋孙加焱余红伟胡选祥柯汉云洪志慧钟艳戴金标欧阳慧童建疆
关键词:炭疽病苦瓜
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及其安全使用被引量:10
2014年
为评价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并据此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联苯肼酯2 000倍液施药1次,其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半衰期为3.15 d;设施栽培草莓上联苯肼酯的残留量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呈正相关。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及作用剂量施药;在施药2~3次的情况下,草莓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何建红胡选祥赵帅锋柯汉云吴燕君赵丽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被引量:14
2017年
于水稻破口前9 d分别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收获前5 d调查防效。发现供试药剂中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分别为89.80%、88.96%,病指防效分别为92.56%、90.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防效较好的两种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分别在水稻破口前18 d、破口前15 d、破口前12 d、破口前9 d、破口前6 d、破口前3 d、破口期、破口后3 d单次施药,比较不同时期施药对控害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水稻破口前3~12 d内施药控害效果较好,至收获前调查时,对应处理区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
柯汉云赵帅锋许渭根谢子正胡选祥辜根华洪志慧牛李彦童建疆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杀菌剂防效防治适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