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燕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遮盖法
  • 2篇遮盖疗法
  • 2篇弱视
  • 2篇年长儿
  • 2篇年长儿童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参差
  • 2篇屈光参差性
  • 2篇屈光参差性弱...
  • 2篇疗法
  • 2篇儿童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泪囊炎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筛查情况
  • 1篇视网膜

机构

  • 4篇江门市妇幼保...
  • 3篇韦恩州立大学

作者

  • 4篇林燕婷
  • 3篇张至菲
  • 3篇林媚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眼镜科技...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遮盖法治疗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评估全遮盖法治疗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56例(56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10~16岁。所有患者经眼科常规检查和散瞳验光后确诊,并给予有视觉意义的屈光矫正治疗,全天连续遮盖非弱视眼。同时配合光栅及精细作业,每个月复查1次,随访2~4年。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弱视程度及不同注视性质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视力提高的幅度以均数±标准差( x±s )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弱视眼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者50例(50只眼),占87.50%;提高2行及以上者31例(31只眼),占55.36%。治疗后6个月弱视眼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者55例(55只眼),占98.21%;提高2行及以上者44例(44只眼),占78.57%。治疗后12个月弱视眼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者56例(56只眼),占100.00%;提高2行及以上者48例(48只眼),占85.71%。治疗前患者弱视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为(0.22±0.18),治疗后6个月患者弱视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为(0.64±0.21),平均提高4.2行;治疗后12个月患者弱视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为(0.66±0.23),平均提高视力4.4行,治疗后6、12个月患者弱视眼的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11.87;P<0.05)。10~13岁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视力提高幅度为(0.53±0.23),治疗后12个月视力提高幅度为(0.56±0.20);14~16岁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视力提高幅度为(0.31±0.18),治疗后12个月视力提高幅度为(0.56±0.20),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提高幅�
林媚张至菲林燕婷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年长儿童遮盖疗法
全遮盖法治疗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2016年
弱视的检出率为2.8%,我国大约有四千万弱视患者,其中约有一千万为儿童。因此,弱视的防治工作关系重大,倍受重视。在各种与弱视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中,年龄是影响弱视治疗的关键因素,超过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部分患者甚至放弃治疗。近年来,部分医生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的弱视患者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对其进行积极地治疗,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56例(56只眼)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评估全遮盖法治疗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
林媚林燕婷张至菲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年长儿童遮盖疗法
新生儿泪囊炎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估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收治的186例(258只眼)泪囊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进行综合治疗。其中月龄4个月及以下的患儿,首诊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并行泪囊区按摩进行治疗。若治疗时间〉4~6周仍无效果,则行泪道冲洗进行治疗。患儿月龄〉4个月的患儿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则行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泪囊按摩、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3种方法的治愈情况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新生儿经单纯滴眼液滴眼及泪囊按摩治愈者58例(71只眼),占27.52%。经泪囊按摩未治愈的患儿再经泪道冲洗治疗后治愈者98例(117只眼),占62.57%。泪囊按摩及泪道冲洗治疗后仍未治愈的患儿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治愈者60例(67只眼),占95.71%。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泪囊按摩及泪道冲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5,P〈0.05)。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分别与泪囊按摩及泪道冲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7,27.52;P〈0.05)。泪道冲洗的治疗效果与泪囊按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8,P〈0.05)。泪道冲洗的治疗效果与泪囊按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8,P〈0.05)。泪道探通术中出现眼睑皮下水肿者1例(2只眼),占2.86%;出现泪小管损伤、出血者2例(3只眼),占4.29%。随访3~12个月所有患儿均未复发。结论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泪囊区按摩或联合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均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从上泪小管进行泪道探通术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林媚张至菲林燕婷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
江门市三级转诊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筛查江门市三级转诊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1月江门市500例三级转诊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出生胎龄分成四组,其中≤28周为A组(100例),28~29;周为B组(150例),30~31;周为C组(150例),32~33;周为D组(100例),比较四组ROP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是否发生ROP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ROP的危险因素。结果:500例早产儿共1 000只眼中,共筛查出75例(108只眼)发生ROP,分别占早产儿例数及眼数的15.00%(75/500)、10.80%(108/1 000),其中A组ROP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儿吸氧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儿吸氧史是RO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江门市三级转诊下ROP发病率较高,出生体质量低、胎龄小、吸氧史、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以控制ROP的发生与发展。
林燕婷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