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朋
-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宁蒗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兼正断变形的发现及意义
- 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苏鹏梁朋李小强
-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触发次生灾害快速评估被引量:7
- 2024年
-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该次地震触发官亭盆地中川乡金田泥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震前、震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比分析,初步判断此次地震没有引发大型同震滑坡与密集砂土液化,但是震前震中区发育的大量大型黄土滑坡和密集液化砂脉是由更老的地震事件触发。金田泥流灾害是物源区高含水量黏性土在强震动条件下沿沟谷发生流动所致,其发生可能与人类的耕作方式(引黄灌区震前冬季灌溉导致浅表土层含水量提高)有关。
- 徐岳仁窦爱霞李智敏梁朋梁泽毓陆玲玉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5双强震地表破裂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强震危险性
- 2025年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先后发生M_(W)7.8和M_(W)7.5双强震,造成了至少5万人死亡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双强震地表破裂的系统研究对了解板块边界断裂的级联破裂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基于震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系统的解译和应急科学考察,本文得到如下结果:(1)两次强震具有各自独立的破裂带,第一次强震沿东安纳托利亚断裂西南段产生约280km主地表破裂带,沿主破裂带获得241个地表位错,其中震中东北40km处出现最大地表位错值(6.8±0.68)m;第二次主震沿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北西侧的近东西向的分支断裂产生约110km主地表破裂带,最大地表位错值(7.2±0.72)m.(2)第一次主震导致东安纳托利亚断裂西南段多个断裂段的级联破裂,各破裂段的平均地表位错量/最大地表位错量差异较大,未来东安纳托利亚断裂东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断层段以及马拉蒂亚断裂仍存在强震发生的风险.(3)此次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破裂带沿线分布着密集的居民点,由于松散沉积的山前洪积扇的场地放大效应,居民点建筑物的地基失效现象普遍存在,未来需要重视提升东安纳托利亚断裂沿线城市及乡村的抗震设防能力.
- 梁朋徐岳仁周晓成李营田勤俭张会平任治坤俞晶星李传友龚正王世广窦爱霞马自发李俊杰
-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强震危险性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帕扎尔哲克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分析
- 2023年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2次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系统解译了帕扎尔哲克7.8级地震地表破裂空间分布,结合野外科考验证、基于立体像对生成的高分辨率数字地表模型及余震精定位数据,对帕扎尔哲克7.8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进行分析。该次地震地表破裂主要沿先前断层迹线发育,总长度约为320 km。地表破裂位置地貌特征、野外典型位置调查结果及余震精定位结果均显示该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局部伴有小规模垂向运动。最大左旋位移位于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帕扎尔哲克段,蒂尔克奥卢以南地表破裂逐渐不连续,左旋位错不明显。
- 梁朋田勤俭徐岳仁周晓成熊仁伟李文巧
- 关键词:地表破裂
- 土耳其2023年2月6日M_(W)7.5 Elbistan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特征
- 2024年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发生2次破坏性地震,中国地震局土耳其地震科学考察队对2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开展了详细调查。震后现场调查表明,其中第2次地震事件(Elbistan地震)发生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的北分支断裂(Cardak断裂)上,形成了一条长约140km的主地表破裂带,同时形成一条与主破裂带近垂直展布、长约20km的分支破裂。主破裂带西起G9ksun,沿近EW向展布至Sürgü断裂西端,然后向NE传递至Malatya断裂带南段,Cardak断裂全段和Malatya断裂带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地表破裂带总体呈线性连续展布,各次级破裂呈左旋左阶拉张或左旋右阶挤压的雁列式组合,沿线一系列冲沟、山脊、麦田、田埂、栅栏、道路和车辙等位错标志指示断层以纯左旋走滑运动为主,野外实测最大水平位错为(7.6±0.3)m。结合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分布和此次“双震”地表破裂与周边活动断裂的几何展布,认为东安纳托利亚断裂东北段、Sürgü断裂和Malatya断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 俞晶星任治坤张会平李传友王世广龚正周晓成徐岳仁梁朋马字发李俊杰
- 关键词:地表破裂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河流阶地、地貌指数的定量提取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构造活动强烈。2008年和2013年先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西南段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开展了大量地震地质工作,但是在构造地貌方...
- 梁朋
- 关键词:构造地貌河流阶地DEM
- 文献传递
- 基于青衣江变形河流阶地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构造活动性被引量:15
- 2016年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沉积差,断层出露不明显,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资料零星。为了提高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性的认识,探索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貌以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跨盐井-五龙断裂、大川-双石断裂和芦山盆地的青衣江不同段的6级河流阶地进行了差分GPS连续测量和细致研究,结合对高分辨率航拍影像的地质解译,得到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各段的河流阶地横剖面,通过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通过对河流阶地的变形分析,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以来,盐井-五龙断裂的平均垂向断错速率为0.6~1.2mm/a,大川-双石断裂没有明显的垂向活动,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控制的山前褶皱最新活动。结合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壳深部结构资料和芦山地震的精定位余震资料等,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大川-双石断裂,而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山前盲逆断层和反冲断层。
- 苏鹏田勤俭梁朋李文巧王林
- 关键词:构造活动性发震构造
- 基于深部地震资料与地表变形资料的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迄今为止仍不明确。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2009年间布设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观测剖面、芦山地震余震精定位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构造单元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阶地变形资料、遥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等手段对地表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综合两者建立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并研究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初步认为由于断层面倾角的差异,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和中北段与汶川地震有关的主要破裂段的变形模式有所不同。南段前山断裂近直立的断层面最终以对下盘的挤压作用为主,并在下盘地块内形成逆冲断层引发了芦山地震;而北段中央断裂陡倾的断层面使得仍然以上盘的逆冲作用为主。新生逆冲断层的上盘形成了1个活动背斜,第四纪以来该活动背斜之上的阶地面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形,该断层最新的1次活动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大溪乡与太平镇之间向SE方向凸出的弧形断层段长期以来已经累积了巨大的位移量或构造变形量,是应变释放、构造运动都集中发生的段。芦山地震只是这种构造模式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的1次地震事件,未来南段前山断裂下盘的这些新生活动逆冲断层仍然具有发生类似地震的危险性。
- 王林周青云王峻李文巧周连庆陈翰林苏鹏梁朋
- 关键词:接收函数发震构造
- 利用三维可视化卫星遥感影像分析龙蟠-乔后断裂带的几何结构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对龙蟠-乔后断裂,采用1/5万数字高程模型和2.5m分辨率的ALOS遥感影像,在ENVI 4.5平台上将二者融合,获取三维可视化卫星遥感影像。从不同的角度、尺度,对三维影像进行构造地貌解译,获得断裂的展布和活动性质。之后选择部分场点考察验证,发现地质地貌体的断错特征与影像上分析的一致,说明三维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在获得断裂几何展布研究中完全适用。本文应用该方法对龙蟠-乔后断裂的研究表明:龙蟠-乔后断裂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老母增、龙蟠东、鸿文、雄古、北高寨、龙门邑、桃园、东富乐、岩峰场等;依据断裂几何不连续、走向变化、活动性质变化等,由北向南分为龙蟠段、鸿文段、九河段、剑川盆地段、东富乐段。龙蟠段与鸿文段为左旋左阶斜列;鸿文段与九河段为左旋左阶斜列,九河段走向相较鸿文段和南侧的剑川段逆时针旋转约5°,九河盆地的发育与走向变化相关;九河段与剑川盆地段为左旋右阶斜列,剑川盆地的发育不仅与龙蟠-乔后断裂相关,更可能与丽江-小金河断裂的活动也相关;剑川盆地段与东富乐段为左旋右阶斜列,斜列区为拉分性质的沙溪盆地。综上可知,龙蟠-乔后槽谷的形成与断裂最新几何结构和运动性质仅在部分段落上一致,从这个角度看槽谷的形成不排除古河道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 胡朝忠田勤俭杨攀新郝平王林汤勇熊仁伟余建强梁朋苏鹏
- 关键词:三维影像构造地貌
- 地质雷达在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对于快速发生沉积和侵蚀的地区,断裂附近的古地震遗迹会很快被掩埋。获取这些地区断裂的位置、上断点的埋深和标志层的断距等方面的数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探测这些被埋藏的古地震遗迹。以北京平原区正断性质的新夏垫断裂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逆冲性质的六盘山东麓断裂为实验区。通过探测发现,对于断裂两侧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土或粉质粘土的新夏垫断裂,地质雷达可精确定位断裂通过的位置,指示上断点的埋深,但无法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对于在T1基座阶地上通过的六盘山东麓断裂,地质雷达不但可以精确定位断裂的位置,而且可以在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进而求得断裂两侧基座的断距。
- 苏鹏田勤俭李文巧熊仁伟李小强梁朋付俊东
- 关键词:地质雷达断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