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巍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膀胱
  • 1篇蛋白
  • 1篇支持细胞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尿路上皮
  • 1篇尿路上皮癌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睾丸
  • 1篇睾丸支持细胞
  • 1篇外斜
  • 1篇外斜视
  • 1篇围生期
  • 1篇细胞
  • 1篇斜视
  • 1篇连接蛋白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精液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黄巍
  • 2篇杨猛
  • 2篇王永华
  • 2篇于芹超
  • 2篇刘静
  • 1篇潘晓晶
  • 1篇牛海涛
  • 1篇刘桂香
  • 1篇孔令启
  • 1篇于伟伟
  • 1篇王红

传媒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围生期BPA暴露对小鼠精液参数及睾丸支持细胞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生期暴露于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精液参数及睾丸支持细胞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PA致男性不育的机制。  方法:阴道涂片显微镜检查精子确定受孕母鼠,受孕的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mg/kg,...
黄巍
关键词:精液参数
文献传递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高危性非肌层浸润性(T1G3)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人类恶性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高危性非肌层浸润性(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率为96%(77/80),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仅为15%(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的异常表达与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有关(P〈0.001,P=O.002);另外,过量表达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与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高复发率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高表达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低表达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表达水平是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提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在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存在着过度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可以作为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杨猛于芹超于伟伟刘静牛海涛黄巍王永华
关键词:膀胱癌
Tim-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BUC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im-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Tim-3表达水平与BU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im-3蛋白在BUC中表达率为95%(95/100),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仅为15%(3/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高级别组和浸润型组BUC中Tim-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和浅表型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im-3蛋白高表达组BUC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Tim-3蛋白低表达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im-3蛋白表达水平是BU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Tim-3蛋白在BUC中存在着过度表达,且其表达与BU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im-3可以作为膀胱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杨猛刘静王永华黄巍孔令启于仑于芹超
关键词:TIM-3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使用注视6m示标三棱镜检查、注视30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h遮盖试验四种测量方法测量斜视角结果的差别。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06/2014-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12.5±6.2岁。分别对患者行注视6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30m示标斜视度测量、注视户外示标斜视度测量、1h遮盖试验斜视度测量。根据测量远近斜视角差值大小,将患者分为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分开过强型。对各型中测量的视远斜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注视6m示标、注视30m示标、注视户外示标、1h遮盖试验四种检测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在三型中分别为:基本型45.4±21.0,55.0±15.0,64.68±17.7,68.75±16.6PD;集合不足型33.3±14.0,44.9±12.9,43.6±11.8,54.6±11.2PD;分离过强型55.6±17.4,66.3±18.8,76.9±16.4,78.1±15.6PD,三型中四种方法测得的视远斜视度进行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F基本型=9.649,P=0.00;F集合不足型=6.886,P=0.001;F分离过强型=7.989,P=0.00)。两两比较,注视户外示标(P基本型=0.044,P分离过强型=0.048)及1h遮盖试验(P基本型=0.04,P分离过强型=0.027)与注视30m示标检查比较时,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注视户外示标检查与1h遮盖试验(P基本型=0.353,P分离过强型=0.815)在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两型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集合不足型中,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相比,1h遮盖试验检查结果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视户外示标与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基本型与分离过强型更大的斜视角,在集合不足型1h遮盖试验可以测出更大斜视角。
王红刘桂香潘晓晶黄巍
关键词:外斜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