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桂香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丰台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消化道
  • 4篇内镜
  • 4篇化道
  • 3篇结肠
  • 3篇结肠镜
  • 3篇肠镜
  • 2篇胃肠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镜检
  • 2篇肠道
  • 2篇出血
  • 1篇低渣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病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教育
  • 1篇早癌
  • 1篇色素内镜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机构

  • 8篇北京丰台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殷桂香
  • 7篇乔进朋
  • 4篇杨泽敏
  • 3篇鲁力锋
  • 3篇殷芳
  • 1篇王贞彪
  • 1篇刘彬彬
  • 1篇金岚
  • 1篇杨峥
  • 1篇张莉
  • 1篇王晓燕
  • 1篇刘强

传媒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饮食教育对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12月120例拟行结肠镜诊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肠道准备方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分2次服用,二甲硅油散5 g祛泡。指导患者肠道准备重要性、清肠药服用方法、粪便清洁效果判断。在饮食指导上,观察组图文并茂讲解可食食物,对照组文字说明禁食食物。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肠道清洁评分。结果观察组饮食及服药依从性(饮食:95.0%,服药:96.7%)优于对照组(饮食:21.7%,服药:46.7%)(P <0.05);观察组3段结肠的肠道清洁度评分在均优于对照组(P <0.05),3段结肠的肠道清洁度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图文并茂饮食教育能提高结肠镜诊疗者的饮食及药物依从性,明显提高肠道清洁质量。
宋玉鲁力锋刘彬彬殷桂香乔进朋
关键词:肠道准备结肠镜诊疗饮食教育
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被引量:5
2011年
腹腔镜与胃镜、结肠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胃镜、结肠镜定位下的腹腔镜肿瘤切除使腹腔镜手术更加精确,而腹腔镜监护下的胃镜、结肠镜操作安全性也大大提高。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与消化内科合作进行腹腔镜与胃镜、结肠镜联合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杨峥殷桂香刘强徐瑞新周跃宁金岚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肿瘤切除手术消化道肿瘤内镜结肠镜肠镜操作
埃索美拉唑联用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3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胃石症是消化系统少见病,目前多认为是因食物中的鞣酸、果胶与食物残渣形成凝块所致。本文报道埃索美拉唑联用机械碎石治疗胃石症的临床疗效。
乔进朋殷桂香鲁力锋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碎石治疗胃石症疗效观察食物残渣临床疗效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乔进朋鲁力锋殷桂香张莉杨泽敏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消化道出血
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并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取经验性活检取材病理检查,观察两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中,食管黏膜染色213例,总检出率为15.5%,早癌4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8.0%;对照组588例,总检出率3.1%,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黏膜染色109例,总检出率66.1%,早癌7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4.8%,对照组548例,总检出率8.6%,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染色84例,总检出率79.8%,早癌1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10.7%,对照组338例,总检出率19.8%,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法可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殷桂香王贞彪乔进朋鲁力峰王晓燕
关键词:色素内镜早癌消化道
78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7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最多的为抗生素25例(32.05%)、其余依次为中草药24例(30.77%)、非甾体抗炎药14例(17.95%)、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降糖药7例(8.97%)、心血管用药5例(6.41%)、减肥药2例(2.56%)、化疗药1例(1.28%);肝细胞损伤型46例(58.97%)、胆汁淤积型6例(7.69%)、混合型26例(33.33%)。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生素、中草药及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其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是关键,重点在预防。
殷桂香乔进朋杨泽敏殷芳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
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特征。【方法】50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08例下消化道出血中老年组占220例(43.31%),中青年组288例(56.69%),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64%(41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大肠癌74例(33.63%),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o.01);大肠息肉40例(18.18%);痔34例(15.45%);老年组出血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最主要的原因。
殷桂香乔进朋殷芳杨泽敏
关键词:胃肠出血内窥镜检查
68例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68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6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按年龄分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47例(69.12%),中年组21例(30.88%)。老年组病情危重20例(42.55%)、合并严重慢性基础疾病者43例(91.49%)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25)。导致伪膜性肠炎最多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其余依次为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第2代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老年组与中年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肠镜下对病灶活检进行厌氧培养,阳性率为82.5%(33/40),明显高于粪便厌氧培养5.88%(4/68),(P<0.05)。6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经停用或更换抗生素,给予甲硝唑/奥硝唑、盐酸万古霉素、微生态制剂治疗后痊愈64例(94.12%);好转3例(4.41%);死亡1例(1.47%)。结论:(1)伪膜性肠炎是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中的严重表现;(2)年老、免疫功能低下、合并严重慢性基础疾病等为高危因素;(3)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伪膜性肠炎的首选方法;(4)凡应用抗生素期间突然出现的严重腹泻者,均应考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可能。
殷桂香乔进朋殷芳杨泽敏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结肠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