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珊珊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缺血
  • 4篇梗死
  • 3篇血性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血管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药物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肿瘤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机构

  • 9篇唐山市人民医...
  • 3篇唐山工人医院
  • 3篇唐山市眼科医...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穆珊珊
  • 7篇王彦
  • 6篇王洋
  • 6篇张凤莲
  • 5篇刘泽民
  • 3篇范恩越
  • 3篇白鸽
  • 2篇张庆生
  • 2篇王林
  • 1篇李斌
  • 1篇李伟
  • 1篇吕佳
  • 1篇王志强
  • 1篇张秀清
  • 1篇李艳琴
  • 1篇张艳丽

传媒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斜视与小...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血小板药基因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临床意义探讨
随访经抗血小板药物基因检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探讨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意义.
王彦穆珊珊王洋白鸽张凤莲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基因检测
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狭窄或闭塞,且ASPECTS评分介于3~5分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odifiedRankinScale,m RS)评分评估90d预后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以评价预后。结果纳入并完成随访的65例患者中,血管内治疗组28例,常规治疗组37例。血管内治疗组患者治疗48h、7d、14d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管内治疗组患者90dmRS评分0~3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率以及90d病死率,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合并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血管内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穆珊珊李弘刘泽民王洋张凤莲王彦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氟西汀;对照组35例,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第4、8周,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5、6.364,P=0.048、0.016)。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32,P=0.000)。随着氟西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F=6.229,P=0.001),MoCA评分升高(F=27.40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彦穆珊珊王洋张凤莲李艳琴
关键词:氟西汀急性脑梗死
影响青少年近视发展因素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发展速度与眼位、调节、主导眼、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研究影响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相关因素,用于指导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视光学门诊就诊且复查资料完整的青少年真性近视眼患者822例(1644只眼),建立档案,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屈光度、眼位、调节、主导眼、年龄及性别信息等,予以配戴最佳矫正视力的最大正镜化(MPMVA)为原则处方的眼镜。一年后复查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视发展速度外隐斜视者明显快于正位及内隐斜视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隐斜视及正位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者明显快于调节超前及调节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节超前及调节正常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发展速度在13-14岁增长最快;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男与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眼位、调节是促进近视的发展因素;13-14岁近视发展速度最快;合理的验光配镜方法及调节功能训练可能减缓近视的发展。
范恩越张庆生王林穆珊珊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
丁苯酞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前循环大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及其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每日二次静脉滴注,两次使用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差别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htel指数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ht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的总数为37例,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出血颅内出血、血管再狭窄、再次梗塞及死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管狭窄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刘泽民张强穆珊珊柳桂红李冠霞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氟西汀对肿瘤并发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作用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氟西汀对肿瘤并发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并发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共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二组间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二组间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二组间HAMD量表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肿瘤并发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王彦穆珊珊李伟张凤莲白鸽刘泽民
关键词:氟西汀抑郁
抗血小板药物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一种可预防避免的疾病,因此做好一级及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而抗血小板药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不同人群对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
王彦穆珊珊张凤莲白鸽王洋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
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暂时性左侧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模型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1.71 mg/kg)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7.86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0.91 mL/kg)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0.45mL/kg)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18.02 mg/kg)组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阳性药,9 mL/kg)组。假手术组同法造模,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各组大鼠尾iv给药14 d后,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法评价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化分析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神经细胞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含水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除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伊文思蓝渗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P<0.05、0.01);各给药组IFN-γ、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OD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MDA的升高,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王志强李斌穆珊珊张秀清王洋庄伟王正杰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局灶性脑缺血脑梗死面积
丁苯酞对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丁苯酞对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86例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其中丁苯酞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栓、稳定斑块以及对症降糖、降压等综合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 ml,每天2次静脉滴注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评估预后;在治疗前(入院时)及治疗后(入院14 d)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水平并计算差值,评估丁苯酞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4,10)比10(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65%(2/43),与对照组的2.33%(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丁苯酞组患者IL-6、IL-8、TNF-α、sST2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丁苯酞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症状,降低血清IL-6、IL-8、TNF-α、sST2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且不增加出血率,对改善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穆珊珊李弘刘邦卿刘泽民王彦
关键词: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恶性肿瘤丁苯酞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