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圣经
  • 3篇文化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圣经》
  • 2篇当代文学
  • 2篇译介
  • 2篇中国古典
  • 2篇中国古典诗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诗学
  • 2篇批评家
  • 2篇文学批评
  • 2篇花瓶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学
  • 2篇艾略特
  • 1篇道家

机构

  • 14篇北京第二外国...
  • 5篇斯洛伐克科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刘燕
  • 1篇陈霞
  • 1篇梁丽芳
  • 1篇刘梦颖

传媒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东方丛刊
  • 1篇圣经文学研究
  • 1篇百家评论
  • 1篇国际汉学
  • 1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外国语言与文...
  • 1篇哲学门
  • 1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跨文化研究
  • 1篇宗教与历史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时代的鲁迅(1902—1909)
2012年
本文旨在研究鲁迅1902—1909年留日期间撰写的论文,进而揭示出在欧洲现代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交锋下鲁迅思想的发展历程。一鲁迅(1881—1936)是中国现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关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研究论著浩如烟海,但从整体而言,并非所有的研究都触及到其思想中最本质的内容。
马利安·高利克王璨(译)刘燕
关键词:论著交锋本土
筑路架桥:中国当代文学在加拿大的引介与传播--梁丽芳访谈录
2024年
刘燕:梁教授好!很幸运可以通过视频对您进行访谈。无疑,在加拿大您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较早研究者、教学者与传播者,也是1976年至今中国内地作家与加拿大华人作家之间跨文化交流、沟通与合作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四十多年来,您不断往返于中加两国,筑路架桥,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与译介、中加学者和作家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等领域,促进了中加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往,成果卓越。
梁丽芳刘燕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跨文化交往加拿大华人学术研究译介
尼采在中国(1918-1925)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英文原文1971年发表于德国的《东亚自然和人类文化学协会简报》(Nachrichten der Gesellschaft für Natur-und V?lkerkunde Ostasiens,110[1971]:5-47),是西方学者第一篇有关该课题的论文。本译文是删节版。文章以1918—1925年间中国文人、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哲学家的著述为对象,考察了此间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接受和传播情况,着重分析了尼采从最初备受欢迎,到后来受到冷落的原因。认为尼采学说影响了鲁迅、茅盾、李石岑等人的性格及其创作。指出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寻找适合行动的哲学,那些起初信仰尼采的人后来大多转向了马克思。作者高利克为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汉学家和比较文学研究家,布拉格汉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毕生致力于中西思想文化史、中西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基督教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高利克林振华(译)刘燕
关键词:中国文人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家思想文化史
对中国三本《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著的评论
2018年
本文主要评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出版的三本有关《圣经》、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要著作,即马佳的《十字架下的徘徊:基督宗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1995)、杨剑龙的《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1998)、王本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2000),并从一个汉学家的视角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和特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意图有助于我们对宗教与文学关系进行更深入地跨学科研究。
尹捷(译)刘燕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中国现代文学跨学科研究
从白话译本到浅文理译本——施约瑟两个《雅歌》中译本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近二个世纪以来,《雅歌》(又译《所罗门歌》)的汉译经过了近百年的漫长历程,其翻译主体既有传教士也有后来的女性译者。他们依据希伯来语、拉丁语、英语等版本,使用过文言(深文理,High Wenli)、浅文言(浅文理,Easy Wenli)、白话(Vernacular)、方言(Dialect)和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等语体;采纳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literary translation)、编译(compilation)或某种程度上的文学改写(rewriting);亦有从古诗体(五言)到散文体再到新诗体的文学化渐进过程,体现了圣经文本翻译的调适性、可变性与再塑性。
刘燕
我的研究心路:《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
1941—1942年,在我还只是个八九岁的孩童时,我就开始阅读《圣经》;但我专注于《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则是在此后的50年的事了。1988年王蒙(1934—)的作品"十字架上"令我惊诧不已。那时,王蒙担任中华...
马利安·高利克刘燕
文献传递
古今奥运会:关于现实、文化和交流的视角
刘燕A.Kalogiratou
文献传递
十字架上的叩问与告白——读王桂林《我的耶路撒冷》
2017年
从异国远方特地来到耶路撒冷的诗人,自然也是一位内心虔诚的朝圣者,一名"我与你"的灵性对话者。当他(她)踏进这个承载厚重历史、意味深长的圣地,踟蹰在耶稣被囚的客西马尼花园,无语地面对着骷髅山上耸立的巨大的十字架,眼泪滴落在犹太人的哭墙上,甚至再次重返耶路撒冷,充满着惊诧、震动、悲悯、困惑、怅惘、反思、忏悔……油然而生的内心颤栗与灵魂拷问,刻骨铭心的追忆、冥思与告白,构成了诗人王桂林的诗集《我的耶路撒冷》的主旨。
刘燕
关键词:十字架叩问朝圣者犹太人内心
《圣经》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以《诗篇》为例
2016年
作为迄今为止写下的最有影响力的宗教诗集,《圣经·旧约》中的'诗篇'在中国最早被翻译,且版本众多,深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诗歌优美动人,具有非同寻常、高深莫测的文学价值,易于获得受过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教育的中国士大夫的青睐,也是全世界基督徒易于践行的部分。本文梳理了《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历程,尤其是对比分析了施约瑟译本、和合本、吴经熊译本有关'诗篇'的翻译段落,以及冰心、蓉子等现代诗人对此的阅读理解,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圣经》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跨文化交流。
高利克刘燕
关键词:《圣经》翻译诗篇吴经熊
刘笑敢主编:《道:道家哲学手册》
2016年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2015年中国道家哲学之博大精深,思想流派之纷繁复杂,以及中外译本和注释本之众多,往往让那些觅道人茫然失措,苦于其高深莫测,无迹可求。当我们读到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笑敢先生主编的《道:道家哲学手册》(Dao Companion to Daoist Philosophy)^(①)时,惊喜地发现,这本方法多样、视角新颖、条目清晰、资料厚重的道家手册为各路寻道人提供了一条走出迷宫的神奇的“阿里阿德涅”之线^(②)。
陈霞刘燕
关键词:道家哲学思想流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