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柱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MRI
  • 2篇X线
  • 2篇磁共振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期增强扫描
  • 1篇性病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外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诊...
  • 1篇灶性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10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五人...

作者

  • 10篇张天柱
  • 4篇刘文军
  • 1篇杨文魁
  • 1篇赵秋生
  • 1篇黄佩杰
  • 1篇刘枫
  • 1篇陈玉军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MRI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CT、MRI对肝癌诊断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经手术或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82例,进行CT、MRI回顾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结果CT、MRI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要优于CT,但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和不足点,在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不是所有病例需要MRI检查,应根据病变选择检查方式。
张天柱
关键词:CTMRI原发性肝癌
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和评价其MRI扫描资料。结果 15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总计22个病灶;MRI平扫19个病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2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10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动脉期18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4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结论 MRI可有效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情况,可以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张天柱
关键词:MRI肝脏局灶性病变
MRI R2^(*)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评估中的最佳阈值探讨
2020年
目的研究MRI R2^(*)值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评估中的最佳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84例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并诊断为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穿刺活检后的结果分为S1期组(汇管区纤维化增广,但只局限于窦周及小叶内,n=23)、S2期组(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有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仍然完整,n=24)、S3期组(小叶结构被破坏,但无肝硬化,n=27)、S4期组(早期肝硬化,n=10);均通过MRI扫描获取R2*测量值,并对四组R2*测量值进行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R2^(*)值预测NAFLD患者肝纤维化S2、S3、S4期的价值。结果比较R2*测量结果S2、S4组>S3组>S1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经ROC分析R2*值预测S2、S3、S4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663、0.790。结论R2*值对评价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预测价值,但对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预测需进一步研究进行证实。
张天柱刘文军陈玉军黄佩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脑微循环状态评估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对脑胶质瘤分级、脑微循环状态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74例,术前采用常规磁共振成像,并加扫ASL,测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TBFmax)和对侧白质、灰质、半球的脑血流量(CBF),分析其MRI及ASL图像灌注表现,探究其对脑胶质瘤分级及脑微循环状态的评估价值。结果TBFmax/对侧白质、TBFmax/对侧灰质、TBFmax/对侧半球比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各组血流量灌注指标判断胶质瘤级别时,TBFmax/对侧白质、TBFmax/对侧灰质、TBFmax/对侧半球的AUC分别为0.848、0.782、0.887(P均>0.05)。结论ASL能够较好的反应脑肿瘤的微循环灌注水平、血管生成及侵袭情况,有利于胶质瘤术前分级,对制定脑肿瘤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天柱刘枫刘文军
关键词:脑胶质瘤
16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胸部外伤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作三维和多平面重建与X线胸片相比较。结果:16层螺旋CT对胸壁骨折(肋骨、锁骨、胸骨、肩胛骨、胸椎等)检出率明...
崔保刚张天柱赵秋生
文献传递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盘状半月板的MRI图像表现,并与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结果 42例盘状半月板中,水平撕裂15例(35.7%),复合裂19例(45.2%),放射状撕裂6例(14.3%),纵形撕裂2例(4.7%)。冠状位MRI上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与同层面外侧胫骨平台的比率超过5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 MRI具有无创和影像清晰的特点,是检查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方法。
张天柱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MRI
MS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门区胆管癌15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结果:15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及管壁浸润型,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7例肿块型动脉期肿块边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5例结节型多表现为肝门部<2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3例管壁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mm,增厚的胆管壁四期扫描均呈明显环状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MSCT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门区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张天柱杨文魁
关键词:胆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评析与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术前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通过观察核磁共振扫描图像判断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核磁共振技术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术前使用核磁共振检查与病变分期总符合率为85.7%(36/42),临床病变分期总符合率为73.8%(3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检查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5.2%(40/42),敏感度为83.3%(35/42),特异度为97.6%(41/42)。结论宫颈癌术前使用核磁共振诊断可更加直观地观察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与程度,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高,值得采用。
张天柱刘文军
关键词:核磁共振
大体积胃底贲门癌1例
2003年
刘文军张天柱
关键词:X线诊断硫酸钡产气粉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在发病24小时内行CTP检查,对照1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MRI检查,对照2组在发病12~72小时内行CTA检查,比较三组的检出率,分析健康侧、病灶侧在脑灌注成像中的各个参数值: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结果观察组检出病灶41个,对照1组检出27个,对照2组检出24个,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1个病灶表现分型中,Ⅰ2期最多,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侧和健康侧参数中的TTP、MTT、CB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BV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脑灌注成像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病灶检出率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张天柱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脑灌注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