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七) 关于“对话”的对话被引量:1
- 2003年
- 吴礼明刘静李镇西干国祥董晓烨刘彩凤
-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师互动语文教学
- 工作并思考着——我的语文教育科研之路被引量:12
- 2003年
- 教师如何搞科研?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其实科研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本期关注的话题也许对于我们广大的教师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 李镇西
- 关键词:语文教育科研语文教学教学研究
- 对话:平等中的引导被引量:50
- 2004年
-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构成了现代教学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师生观、教材观。如果把教育理解为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那么学生就必然“臣服”于教师,教师就必然“臣服”于教材,因为教材是真理的化身。在这样的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失去了思考的自由,教师被隐喻成类似机械操作工的“工程师”,学生则不过是等待填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含义。有人说:“教育就是文化的融合,知识的建构,意义的实现。”这或许就是新课程要实现的“教育”。如果教育的意义要由建构来完成,我们就必然要赋予教育过程中的每个对象独特的主体地位。因此,师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就只能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并在这种多重的对话中,丰富和重新发现自身的意义。“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这是一个国外学者的告诫。重新建立教育观,重新界定师生关系,重构教材观,显然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探索过程,因为过时的教育理念和偏见已经深入许多教师的骨髓,这就像一个人的秉性一样,比江山还难改易。比如,对师生平等关系的误解。
- 李镇西
-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技巧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语文阅读教学
- 漫谈语文教学的课堂民主被引量:3
- 2003年
- 读完李镇西、张伟的这段对话,我忽然想到人们对此会不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要提又会是哪些问题,不妨设想一下,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些问题:有人会问:人人都说民主好,惟有高考改不了,眼下谈民主管用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民主仅仅是一种理念吗?民主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民主是可培养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民主是可训练的吗?如果是可训练的,那么如何训练?如何操作?如何测评?如何迎接测评?以上问题是时下懂教育科研或不太懂又有些懂教育科研的人们的惯常思路,这一思路对吗?如果不对,何以不对?正确的思路又是什么?
- 李镇西张伟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民主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人文关怀
- 谈青年语文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被引量:2
- 2003年
- 镇西是我的朋友,也是著名的“青年”语文教师,是一位语文教坛的成功者,由他和他的徒弟来谈这个话题就显得非常切当。说一句大话,一个李镇西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史,我以为这样说是不为过的。当然,语文教坛只有一个李镇西,人的个性、才智、天赋、禀性各不相同,我们不期望千万个李镇西的出现,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李镇西的话颇有道理,青年教师不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靠自身锻造来提高的,所以青年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无论为己,为学生,还是为事业。于是我期望有更多的人思考、谈论这个话题,并以行动努力实践。
- 李镇西赵清芳
- 关键词:青年语文教师读书习惯教育理念教师培养
- “老师,用我的笔吧!”
- 2004年
- 李镇西
- 关键词:教师师生关系公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