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家侃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心肌梗死后
  • 3篇死后
  • 2篇心房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雪旺细胞
  • 2篇雪旺细胞移植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2篇左房
  • 2篇左心
  • 2篇左心房
  • 2篇微粒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翁家侃
  • 5篇孙成超
  • 4篇金培峰
  • 2篇姜盛
  • 1篇褚茂平
  • 1篇郑哲
  • 1篇张浩
  • 1篇陆地
  • 1篇王磊
  • 1篇耿志敏
  • 1篇王珏
  • 1篇丁露

传媒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雪旺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副交感/交感神经重塑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进行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移植,从而改善心肌梗死的心脏神经的重塑,降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以达到雪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目的。方法:利用结扎Lewis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心肌梗死的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31)和对照组(n=30)。雪旺细胞取自大鼠坐骨神经,经爬片S100染色鉴定雪旺细胞表面标记物。并将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的雪旺细胞(5×106)通过注射的方式移植于心肌梗死周边区,并在细胞移植后的2周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副交感、交感神经,动态心电图和程序性电刺激(PES)检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结果:通过S100染色发现,培养获得的雪旺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在雪旺细胞移植后的2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雪旺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边缘区副交感/交感神经的比例,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动态心电图频域检测中低频/高频的比值,同时显著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结论:雪旺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部位副交感/交感神经的比例,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金培峰张浩陆地翁家侃姜盛孙成超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雪旺细胞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MSC-MP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Sprague-Dawley大鼠MSCs并培养,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培养72h,以诱导细胞凋亡释放MSC-MPs。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获取MSC-MPs,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边缘区注射膜微粒及对照试剂。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梗死边缘区血管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yonWillebrand因子以确定血管新生情况,real-timePCR检测心梗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结果:MSCs凋亡后可以释放膜微粒,MSC-MPs来自MSCs,直径为100-1000nm。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注射MSC-MPs后,第7天和第28天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第28d时心梗面积比对照组减小,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第7天时心梗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结论:MSC-MPs可以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耿志敏王珏范鸿洋郑哲翁家侃孙成超褚茂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粒心肌梗死血管新生
左房黏液瘤合并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术中发现二尖瓣返流的左房黏液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左房黏液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切除肿瘤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有10例。术者在切除肿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术中应用食道心超对瓣膜情况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中度以上的返流,则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者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0例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在切除巨大肿瘤[长(5.0±1.9)cm,宽(4.1±1.0)cm]后发现均存在二尖瓣中重度返流,其中9例患者在术前检查中并未提示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患者9例,二尖瓣置换机械瓣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死亡、再次手术和肿瘤复发病例,未发现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结论:对于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巨大黏液瘤的患者,在术中应警惕存在肿瘤切除后合并二尖瓣返流的可能,应在肿瘤切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并且利用术中经食道心超及时动态地评估二尖瓣的功能情况,如发现存在严重的返流,推荐同期进行二尖瓣成形术。
翁家侃金培峰孙成超
关键词:左心房黏液瘤二尖瓣返流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
膜微粒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2019年
目的:明确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膜微粒(MPs)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结扎SD大鼠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来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提取血液中的MPs。提取培养SD大鼠的BMSCs,并建立缺氧无血清的干细胞凋亡模型。分别按照不同浓度(即0.5μg/mL、1 μg/mL和2 μg/mL)的MPs对干细胞进行预处理,分别利用Hoechst染色、Tunel检测、AnnexinV/PI流式细胞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来揭示MPs抑制BMSCs的凋亡作用,并用Akt信号通路的通路抑制剂AZD5363来初步探讨其抗凋亡的相关机制。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MPs能够有效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BMSCs的凋亡(P<0.01);并且其抗凋亡作用呈现出浓度依赖性,0.5 μg/mL浓度的MPs亦能达到显著抗凋亡作用(P<0.05)。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结论: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MPs能有效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BMSCs的凋亡。
金培峰姜盛翁家侃王磊王磊丁露孙成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凋亡
雪旺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
目的:  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进行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移植,从而改善心肌梗死的心脏神经的重塑,降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以达到雪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目的。  方法:  利用结...
翁家侃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雪旺细胞移植易感性
左房粘液瘤术中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在左房粘液瘤切除术中发现二尖瓣返流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因左房粘液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金培峰翁家侃孙成超
关键词:左心房粘液瘤二尖瓣返流二尖瓣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