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峰
-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露醇联合脑血疏口服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脑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脑出血与脑血管病变有关,且患者发病与血管老化、高血压等疾病存在紧密联系。既往研究表明:脑出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且存活患者中常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
- 许元丰曹德峰陈文亚
- 关键词:血管破裂血管老化脑血管病变远期预后脑血疏口服液
-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中风。方法将180例缺血性中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于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组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定期复查随访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再次卒中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
- 许元丰曹德峰陈文亚
- 关键词:银杏酮酯分散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缺血性中风
-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作为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许元丰郝冬琳曹德峰
- 关键词:脑梗死中药熏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
- 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疏血通及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0~14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不良反应发1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在急性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血栓通。
- 曹德峰郝冬琳许元丰王佳佳
- 关键词:脑卒中中经络疏血通血栓通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鸣2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鸣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昏脑鸣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疗程为7~10 d。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醒脑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长春西汀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醒脑静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春西汀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头昏脑鸣在疗效方面优于长春西汀。
- 曹德峰郝冬琳许元丰
- 关键词:脑鸣头晕醒脑静注射液痰湿肝火上炎
- 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VEGF、bFGF水平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croRNA-134(miR-1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住院治疗的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08例。检测患者治疗期间的mCTA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清miR-134、VEGF、bFGF水平,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47例)、预后不良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2分,6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最终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 <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miR-134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VEGF、bFGF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A侧支循环评分[OR=0.804(95%CI:0.729,0.974)]、VEGF[OR=0.618(95%CI:0.397,0.963)]、bFGF[OR=0.608(95%CI:0.402,0.919)]为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 <0.05);miR-134[OR=1.941(95%CI:1.802,3.480)]、低密度脂蛋白[OR=1.349(95%CI:1.051,1.730)]是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CTA侧支循环评分、miR-134、VEGF、bFGF预测AIS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946、0.937和0.892,敏感性分别为7.66%(95%CI:0.695,0.837)、9.36%(95%CI:0.900,0.972)、8.72%(95%CI:0.823,0.921)、7.23%(95%CI:0.661,0.785),特异性分别为83.6%(95%CI:0.770,0.902)、82.0%(95%CI:0.770,0.870)、86.9%(95%CI:0.818,0.920)、93.4%(95%CI:0.896,0.972)。结论 预后不良患者最终梗死体积较大,mCTA侧支循环评分较低,血清miR-134、VEGF和bFGF水平较低。m
- 曹德峰陈文亚马爱金吴婧吴波娜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动脉闭塞
-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应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供血动脉血液流速变化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进行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曹德峰陈文亚吴波娜史红娟
- 关键词:瓜蒌皮注射液眩晕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
- 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 陈丽萍卞海萍曹德峰王瑾
- 关键词:康复训练痉挛手功能
- 脑卒中时弥可保及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叶酸、弥可保对脑卒中时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8例,其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27例;对照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各组Hcy的浓度。对高Hcy的患者使用叶酸、弥可保进行干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其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治疗后Hcy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关,叶酸、弥可保可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
- 杨学峰吴文许元丰曹德峰
-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弥可保
- 脑微出血对脑梗死后卒中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对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后复发性卒中进行研究,探讨伴有脑微出血的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的时间规律,为该类患者的二级预防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413例患者。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无脑微出血组(n=172),脑微出血组(n=241)。脑微出血按数目分为无、轻度(132例)、中度(79例)、重度(30例)。根据脑微出血分布位置分为脑叶组、深部组及混合组。随访2年,分析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及出血性复发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不同程度及位置的脑微出血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 413例患者在随访2年内有75例(18.16%)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复发分别为62例(15.01%)、13例(3.15%)。脑微出血组高血压及缺血性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2年累积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_(Log-Rank)=0.001)。多元COX回归显示脑微出血(RR=2.09, 95%CI:1.21~3.60)是脑梗死后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提示脑微出血为脑梗死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9,95%CI:1.15~3.81)。不同数目的脑微出血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即使长期抗栓治疗,伴有脑微出血的患者出现脑梗死复发率仍高于无脑微出血患者,且随着时间延长,脑出血风险亦增加,提示伴有脑微出血的脑梗死抗栓治疗仍需按指南使用抗栓治疗。
- 吴波娜吴婧曹德峰马爱金陈文亚
- 关键词:脑微出血复发脑梗死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