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淀粉粒结合蛋白与面粉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解14个淀粉粒结合蛋白组合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28份小麦材料淀粉粒结合蛋白(Starch granule proteins,SGP)组成、品质特性,对其相关蛋白质品质性状、淀粉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蛋白组合类型对蛋白品质性状的效应值不同。在蛋白质性状中,湿面筋含量(WGC)和干面筋含量(DGC)效应值最高的蛋白组合类型均为SGPa+b+c+d+e+f+g+h+i;面筋指数(GI)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c+d+e+f+g+i+j;沉降值(SV)效应值最高的为SGPb+c+d+e+f+g+h+j和SGPa+c+d+e+f+g+i+j;蛋白质含量(PC)效应值最高的为SGPa+d+e+f+g+h+i+j。SGPb对干、湿面筋含量的效应值均最高;SGPi对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效应值最高,但其对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低;SGPa对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GH)的效应值最低,对面筋指数的效应值最高。综合各项蛋白品质指标,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的为SGPh,最低的为SGPa。在淀粉性状中,SGPa+c+d+e+f+g+i+j对峰值黏度(PV)、低谷黏度(LV)、最终黏度(FV)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i+j和SGPa+c+e+f+g+h+i+j分别对直链淀粉(Am)和支链淀粉(Ap)含量的效应值最高;SGPb+c+d+e+f+g+h+j对直、支链淀粉之比的效应值最高。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效应值最大的均是SGPj,SGPb对被测指标的效应值均较低;SGPd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的效应值均最高,对支链淀粉含量效应值最低。SGPj对淀粉品质性状的贡献率综合排序最高,SGPb的贡献率最低。
- 李咏冶婷李卫华高欢欢林静
- 关键词:小麦淀粉性状
- 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特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
- 2018年
- 选用2个品质类型和成熟期不同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和‘新春39号’,分别进行花后灌浆早期高温(花后5~8d,32℃,T_1)和中期高温(花后15~18d,38℃,T_2)处理,分析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1)T_1处理明显降低了两品种籽粒长度和粒重,而T_2处理显著影响籽粒宽度和厚度;高温处理虽然降低了籽粒灌浆速率,但两品种灌浆最大峰值出现时间均在花后18d。(2)T_1处理对小麦籽粒A型淀粉粒形态的影响较大,中熟品种‘新春11号’的A型淀粉粒表面在花后10d时可观察到微孔,在花后15~20d时其粒径明显小于同期对照,在花后20~25d时淀粉粒表面压痕增多且A、B型淀粉粒表面出现明显缢缩;而早熟品种‘新春39号’淀粉粒形态和粒径大小受花后高温的影响相对较小。(3)两品种在不同高温处理下,其淀粉粒晶体特性衍射峰出现的位置相同,但淀粉粒的尖峰强度不同,表明高温胁迫不影响淀粉粒的晶体类型,但可能改变了淀粉粒内部的层状结构。研究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不仅对小麦籽粒外部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籽粒内部淀粉粒的形态和晶体的特性。
- 李咏李召锋李召锋赵云张东海石培春石培春
- 关键词:小麦高温胁迫籽粒发育淀粉粒
- 基于小麦淀粉合成酶SSⅡa氨基酸序列的生物进化分析
- 2015年
- 选取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SSⅡ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在进化过程中与其它生物的亲缘关系,看其是否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利用克隆得到的小麦SSⅡa基因翻译氨基酸序列,并在NCBI上做BLAST同源比对,并于Swiss Prot非冗余蛋白数据库获得不同生物的同源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比较了47种生物的氨基酸序列,其中包括6种藻类、1种苔藓、1种蕨类、1种菌类和38种陆生被子植物。结果显示:小麦淀粉合成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生物的同源性为37%-99%,并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淀粉合成酶氨基酸序列可以大体的反映生物进化关系,其氨基酸序列可以用来判定生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
- 韩俊杰王昊龙蔡曼李咏李卫华
- 关键词: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
- 小麦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SSⅡa、SBEⅡa和SBEⅡb表达序列多态性及对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探究小麦淀粉合成相关酶SSⅡa、SBEⅡa和SBEⅡb基因表达序列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淀粉质量分数的关系,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基因的表达序列并测序,通过Clustal X2比对分析,用Dnasp 5.0计算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并建树做单倍型与淀粉质量分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NCBI/Blast同源比对SSⅡa、SBEⅡa和SBEⅡb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98.64%和99.04%。在SSⅡa、SBEⅡa和SBEⅡb中分别发现40、14和18个SNP位点,其中共包括4个InDel。在SSⅡa中,其第2外显子区为变异富集区,Tajima’s D检验D值均不显著。可见,这3个基因的多态性信息均较丰富,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淀粉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 韩俊杰王昊龙李咏蔡曼李卫华
- 关键词:小麦
- 花后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为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对2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于花后不同时期进行高温处理,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及面粉品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可显著降低2个小麦品种的千粒重,花后中期高温对千粒重的影响更大;容重、穗长、主穗粒数和小穗数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新春11号的膨胀势在花后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提高;新春39号的膨胀势在花后早期和中期高温处理后均显著降低,且花后早期高温对膨胀势的影响更大。2个品种的降落数值经花后高温处理后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新春39号降低更显著。新春11号在早期高温处理下,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下,干、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表现为高温胁迫后各被测指标值均升高。新春39号经花后早期高温处理,籽粒的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中期高温处理后各被测指标值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新春11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低谷黏度显著低于中期高温处理,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新春39号在花后早期高温处理下最终黏度显著高于中期高温处理,而糊化温度在中期高温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指标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李咏赵云张辉冯宽李召锋李卫华
- 关键词:小麦花后高温农艺性状面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