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衰弱患者神经心理检查特点分析
- 目的分析老年衰弱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以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记忆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共208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2.3±12.1,平均受教育年限10.8±4.5,行衰弱的表型及神经心理评估。分为非...
- 李放刘和锦张清王丽军王青
- 文献传递
- 步速和握力对住院老年患者全因死亡和跌倒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背景步速和握力是反映身体机能的简单测量指标,均与老年人不良结局相关。目前将步速和握力联合预测住院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步速和握力与住院老年患者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患者,采用6米步行试验计算步速,电子读表式握力计测量握力。依据步速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T1、T2、T3组,其中T1组步速≤0.6 m/s,T2组步速>0.6~0.8 m/s,T3组步速>0.8 m/s。依据握力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L1、L2、L3组,其中L1组握力:男性≤21.6 kg、女性≤14.6 kg,L2组握力:21.6 kg<男性≤28.2 kg、14.6 kg<女性≤19.4 kg,L3组:男性>28.2 kg、女性>19.4 kg。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开展1次,1年后每半年开展1次。随访截至2019-12-31。记录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探究步速与握力对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步速和握力单独及联合对老年患者全因死亡及跌倒的预测效果。结果685例患者中失访29例(4.2%),最终收集完整资料共656例。随访期间共130例(19.8%)患者发生全因死亡,147例(22.4%)患者发生跌倒。T1、T2、T3组分别有222、225、209例患者,L1、L2、L3组分别有215、229、212例患者。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T1、T2、T3组全因死亡、跌倒累积发生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1、L2、L3组全因死亡、跌倒累积发生率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T3组、L3组组合患者相比,T1组、L1组组合与T1组、L2组组合患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HR=3.29,95%CI(1.13,9.55);HR=3.09,95%CI(1.08,8.85);P均<0.05〕,T1组、L1组组合患者跌倒发生风险增加〔HR=1.92,95%CI(1.13,4.27),P<0.05
- 杨卉崔云婧张少景王丽军王青
- 关键词:步速握力意外跌倒队列研究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衰弱状态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衰弱状态与再入院、死亡的关系。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27例(≥65岁)。入院后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09)确定是否衰弱,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2组:衰弱组121例(CFS≥5)和非衰弱组106例(CFS<5)。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口服药种类等一般资料,进行认知功能、营养风险等老年综合评估。出院后随访1~3(1.8±0.7)年,记录患者再入院及死亡信息。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衰弱状态与再入院、死亡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为67~100(85.1±5.0)岁,衰弱患者121例(53.3%)。衰弱组中年龄(P<0.001)、查尔森共病指数(P<0.001)、口服药种类(P=0.004)、服用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人数(P=0.004)和种类(P=0.001)、存在营养风险人数(P<0.001)、认知功能障碍(P<0.001)、日常生活能力受损(P<0.001)均高于非衰弱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共病及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因素后,衰弱状态(CFS≥5)对死亡、再入院无明显影响。将衰弱分组进一步限制为中度以上,其中衰弱组64例(CFS≥6)和轻度衰弱及非衰弱组163例(CFS<6),校正年龄、共病及PIM因素后,中度以上衰弱(CFS≥6)明显增加全因死亡(HR=3.260,95%CI 1.626~6.538,P=0.001)和再入院(HR=1.727,95%CI 1.213~2.458,P=0.002)的风险。结论以CFS-09确定的中度以上衰弱(CFS≥6)增加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死亡、再入院风险。临床医师应重视骨质疏松患者衰弱评估,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患者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
- 王鹏张萍王青孙丽莉李崇新张清符琳琳杨卉李华王丽军
- 关键词:骨质疏松衰弱再入院
-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与共病、衰弱、失能的相关性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与共病、衰弱、失能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65岁老年住院患者372例,根据中国老年人PIM目录(2017版)确定是否存在PIM,分为PIM组238例和非PIM组134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共病、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衰弱和失能情况。应用SPSS 23.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PIM与患者共病、衰弱、失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72例患者PIM发生率64. 0%(238/372)。PIM药物前3位分别为氯吡格雷27. 2%(101/372)、艾司唑仑26. 9%(65/372)和雷贝拉唑14. 8%(55/372)。PIM组患者年龄、服药数量、衰弱评分、CCI和6 m步速降低比例高于非PIM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量表评分低于非PIM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M与年龄(r=0. 152,P=0. 003)、服药数量(r=0. 493,P <0. 001)、CCI(r=0. 126,P=0. 015)、6 m步速降低(r=0. 110,P=0. 034)、衰弱量表评分(r=0. 141,P=0. 006)呈正相关,与ADL评分(r=-0. 131,P=0. 011)和IADL评分(r=-0. 128,P=0. 014)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服药数量为PIM的危险因素(OR=1. 604,95%CI 1. 427~1. 804;P <0. 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服药数量是PIM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PIM,加强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处方药物数量。
- 王鹏王青崔云静翟雪靓杨楠王丽军
- 关键词:共病现象衰弱失能
- 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的内容,分析其特点,为制定患者回转至社区的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以协助家庭医生对患者实现连续性健康管理。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岁的符合共病诊断标准的1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第一诊断统计其住院原因;依据其出院诊断统计所患慢性病情况;依据其出院带药统计其用药情况;依据患者临床情况统计其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结果患者住院原因依次为明确感染(48.62%)、心血管疾病加重(24.86%)、脑血管疾病加重(18.78%)、其他慢性病急性加重(4.97%)、待查类疾病(2.76%);患者慢性病情况:高血压(72.37%)、高脂血症(67.40%)、冠心病(48.07%)、脑血管疾病(43.65%)、糖尿病(25.9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99%)、慢性心力衰竭(18.78%)、精神-心理疾病(20.44%)、胃食管返流(17.68%)、慢性贫血(16.02%)、慢性肾脏病(13.26%);用药方面,96.68%的患者存在多重用药;患者护理需要主要包括监测血压、血糖、定期采血、防压疮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等。结论老年共病出院患者住院原因多样,患者慢性病较多,且普遍存在多重用药情况,延续性护理需求量大,护理要求存在一定难度。三级医院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照护人员充分宣教,制定详实可行的医疗照护方案,定期随访以利于与社区医护人员协同做好患者的连续性健康管理。
- 胡东辉徐海红邢燕王丽军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 画钟测验的评分条目组成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调查认知功能正常中老年人对于画钟测验(CDT)条目组成的认可度,为编制CDT评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招募的264例认知正常中老年人,选择国内外已有CDT评分的26个条目组成调查问卷。请被试评价是否同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与被试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关的条目。结果26个条目中有5项与被试年龄、教育程度呈相关关系。被试完全同意率超过50%、不同意率低于20%的有12项,去掉其中与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的1项,增加对认知功能变化敏感的1项,生成新的CDT评分条目共12项。结论新12项评分条目可能更适用于我国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筛查.可进一步进行信度与效度验证以应用于临床。
- 李放张清刘和锦王丽军周晓霞张新焕
- 关键词:画钟测验认知功能障碍
- 有无血管危险因素的MCI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 李崇新刘和锦王丽军李放
- 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共病状态与照料者负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共病和照料者负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复兴医院老年记忆门诊与综合科、神经科住院患者共212例,按认知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与痴呆组,对照料者发放调查问卷。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日常活动能力(ADL)、神经精神问卷(NPI)等评定患者认知总体水平、词语记忆、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使用Charlson共存疾病指数(CCI)评估老年人共病情况,Zarit照料者负担调查问卷(ZBI)评估照料者负担。结果ZBI得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CCI、MMSE、NPI、ADL评分均相关。患者为男性时照料者ZBI(21.21±11.24)分较女性患者(18.33±10.38)分高(P〈0.01)。ZBI与年龄(r=0.10,P〈O.001)、NPI(r=0.32,P〈0.001)、ADL(r=0.29,P〈0.001)和CCI(r=0.38,P〈0.001)呈正相关,与MMSE(r=-0.28,P〈0.001)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元回归分析,MMSE、NPI、ADL、CCI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将CCI按不同认知障碍程度分别为CCI非疾呆、CCI疾呆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MMSE、NPI、ADL、CCI疾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相关的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精神行为症状等是照料者负担的主要来源。此外,患者共存疾病数量和严重程度,是照料者负担的独立因素。
- 李放苏卫红刘和锦张新焕王丽军
- 关键词:共病照料者
- 画钟测验的评分条目组成研究
- 目的调查认知正常中老年人对于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条目组成的认可度,有助于编制CDT评分标准。方法横断面分析264例社区认知正常中老年人,选择国内外已有CDT评分的26个条目组成调查问卷...
- 李放张清刘和锦王丽军
- 文献传递
-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对再住院风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对再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274例,采用衰弱表型(FP)评估衰弱情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非衰弱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疾病史、共病数量、临床用药情况及生化检查,通过血肌酐(SCr)获得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eGFR>60 ml/(min·1.73 m^2)和eGFR≤60 ml/(min·1.73 m^2)2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再住院情况随访。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方差分析法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衰弱与eGFR下降对再入院风险的影响。结果 274例患者中有非衰弱76例(27.7%)、衰弱前期114例(41.6%)、衰弱84例(30.6%);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及衰弱组患者eGFR水平偏低(P=0.018),年龄偏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eGFR≤60 ml/(min·1.73 m^2)的比例增高(P<0.05),衰弱组共病数量(≥4)及服药品种数量(>5)最多。校正年龄、性别及共病数量后,与eGFR>60 ml/(min·1.73 m^2)且无衰弱患者相比,同时存在衰弱和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再住院风险增加(HR=2.40,95%CI 1.39~4.16)。结论衰弱的老年住院患者eGFR水平偏低,eGFR降低伴有衰弱患者再住院率明显增加。
- 符琳琳王青吕卫华吴薇乔静王丽军
- 关键词:住院患者衰弱肾小球滤过率再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