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焕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遗传学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细胞遗传
  • 8篇细胞遗传学
  • 8篇急性
  • 5篇髓系
  • 5篇急性髓系
  • 4篇遗传学分析
  • 4篇髓系白血病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骨髓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问号钩端螺旋...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18篇王焕萍
  • 10篇金洁
  • 9篇楼基余
  • 8篇徐欢
  • 8篇陈志妹
  • 5篇俞运彪
  • 4篇严杰
  • 4篇倪万茂
  • 3篇钱文斌
  • 3篇余梦霞
  • 3篇李立伟
  • 3篇牧启田
  • 2篇毛亚飞
  • 2篇佟红艳
  • 2篇王炜
  • 1篇夏永明
  • 1篇李霞
  • 1篇陆淼泉
  • 1篇韦菊英
  • 1篇马秋玲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4例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154例t(8;21)AML的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为便于分析染色体核型与FAB分型的关系,把患者分为单纯t(8;21)组(69例)、单纯伴性染色体丢失组(54例)和其他附加染色体组(31例)。结果:按FAB分型:M2127例(82.5%)、M515例(9.7%)、M46例(3.9%)、M14例(2.6%)、M02例(1.3%);附加染色体异常85例(55.2%),其中-Y43例,占男性核型的44.1%;-X 17例,占女性核型的27.9%;9q-9例,占总例数5.8%;+8 5例,占3.4%,+4 3例,占2.0%;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17例,占11.4%;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有非M2(M0、M1、M4、和M5)病例11例,占该组35.5%,高于单纯t(8;21)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性单纯染色体丢失组有4例(7.4%),低于单纯t(8;2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8;21)AML常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主要见于M2型,除性染色体丢失以外附加染色体异常更易见于非M2型AML。
牧启田陈志妹楼基余程译帜王云贵倪万茂王焕萍徐欢俞运彪金洁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细胞遗传学
识别宿主细胞黏附基质分子的细菌表面组分
2004年
许多细菌表面具有能识别并黏附于宿主细胞外基质(如纤连蛋白、胶原、纤维蛋白原等)的表面成分,统称为识别黏附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组分。本文就其性质、结构,以及它们在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王焕萍严杰陆淼泉
关键词:宿主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
慢粒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标准Ph易位t(9;22)(q34;q11)变为变异Ph易位t(21;22)(p11;q11)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经格列卫药物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探讨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选用BCR/ABL探针,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认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染色体核型由t(9;22)(q34;q11)变为t(21;22)(p11;q11)。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此患者核型应为46,XY,t(9;22;21)(q34;q11;p11)。结论变异Ph易位中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有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变异易位中起重要作用。
王焕萍陈志妹楼基余徐欢俞运彪倪万茂钱文斌金洁
关键词:变异易位格列卫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获得性21三体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21三体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共发现25例患者存在21三体,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13例,占同期进行染色体检查的AML患者总数的1.5%,包括M5b6例;急性淋巴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8例,占同期进行染色体检查的ALL患者总数的2.2%,其它类型4例。25例中13例为单纯获得性21三体,其余病例均合并其它异常。随访的1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结论单纯21三体在AML中以M5b多见,伴21三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预后还存在争议。
王焕萍倪万茂陈志妹楼基余徐欢俞运彪钱文斌金洁
关键词:21三体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一例t(9;17;15)(q31;q21;q22)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佟红艳梅琛王焕萍陈志妹张俊潘金兰金洁
文献传递
闽南-台湾浅滩野生真鲷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吸虫纲:单殖吸虫目)被引量:3
2004年
报道了闽南-台湾浅滩野生鱼类真鲷(Pagrosomusmajor)鳃丝上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厦门中柄虫Encotyllabexiamenensissp.nov.,虫体在体型、体长宽比、大钩和小钩长度比值、小钩的形状、卵黄腺的分布以及卵巢的位置等特征与现有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卵巢左侧具有发达的肌肉束.
李立伟严杰王焕萍
关键词:吸虫纲寄生虫
5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年龄特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515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同时结合FAB分型和基因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515例AML患者异常克隆率为54.6%,骨髓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继发AML的异常克隆率及预后不良核型比例高于原发AML(P=0.027,P<0.01).不同年龄组结构异常率及染色体预后良好核型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4).不同FAB分型的染色体异常克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AM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量影响预后.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组的生存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5).≥60岁组的生存率低于≤30岁组和31~59岁组(P<0.01,P<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染色体核型有不同的年龄分布特征,≥60岁和染色体预后不良核型患者的生存率低;MDS继发的AML患者预后不良.
刘林徐欢陈志妹楼基余王焕萍金洁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年龄
伴inv(3)/t(3;3)的髓系肿瘤10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18年
在2008年WHO的髓系肿瘤的分型中,伴有inv(3)/t(3;3)的髓系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特殊的生物学表现及预后,被认为是独特的生物学类型。国外对伴inv(3)/t(3;3)MDS/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已经有了较多研究,但在中国人群中,伴inv(3)/t(3;3)MDS/AML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资料研究资料。
徐欢刘林牧启田陈志妹王焕萍楼基余王蕾金洁
关键词:预后分析髓系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问号钩端螺旋体内化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变化及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建立观察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黏附的双荧光染色法 ,探讨不同毒力钩体对细胞内游离Ca2 + 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 5 6 6 0 1株和双曲钩体三堡垄群patoc型PatocⅠ株抗血清为一抗、羊抗兔IgG荧光素F(ab) 2 和罗丹明F(ab) 2 片段为二抗的双荧光染色法 ,分别检测 5 6 6 0 1株和PatocⅠ株钩体对Vero、J774A .1细胞的黏附作用。采用fluo 3 AM胞内Ca2 + 特异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 ,检测问号钩体 5 6 6 0 1株和波摩那群波摩那型 5 6 6 0 8株、双曲钩体PatocⅠ株作用的J774A .1细胞胞内游离Ca2 + 水平的变化。采用FITC annexinⅤ 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 ,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 5 6 6 0 1株钩体诱导Vero和J774A .1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所建立的双荧光染色法能清晰地观察到强毒力的 5 6 6 0 1株钩体对Vero和J774A .1细胞的黏附 ,无毒力的PatocⅠ株钩体则否。正常J774A .1细胞胞内游离Ca2 + 基础值为 (1 0 5 .0± 7.0 ) %,PatocⅠ株钩体作用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一直波动于 (1 0 2 .2± 5 .2 ) %。 5 6 6 0 1株钩体感染J774A .1细胞胞内游离Ca2 + 浓度迅速增高 ,呈现为双峰型曲线 ,其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 (74 7.5± 35 .7) %和 (80 4 .6±4 0 .8) %。 5 6
王焕萍李立伟严杰毛亚飞
关键词:J774A.1细胞CA^2+问号钩端螺旋体细胞凋亡
11q23染色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征
2007年
目的研究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8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它类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21例具有11q23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AML 10例,ALL 9例,在AML和ALL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10例AML中,6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有7种:del(11)8例;t(4;11)6例;t(1;11)3例;t(2;11)1例;t(5;11)1例;t(11;14)1例;t(11;19)1例。6例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天。结论11q2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预后不良。
王焕萍陈志妹楼基余俞运彪倪万茂钱文斌金洁
关键词:基因重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