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股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SMF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4例病理证实为股骨LSMFT患者,行CT和MRI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位于股骨近端23例,股骨远端1例。1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8例患者有轻度疼痛。X线及CT表现为磨玻璃或囊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有明显的硬化边,病灶内密度不均、见骨嵴及分隔,局部骨皮质增厚,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_(1)WI、T_(2)WI压脂均为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内见少许高信号,T_(2)WI压脂以等高信号为主,内见部分明亮高信号,病灶边缘见T_(1)WI、T_(2)WI均为低信号的硬化环,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股骨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影像特点为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的病灶,内见骨嵴、骨性分隔、黏液及少许脂肪成分,有明显硬化边,邻近骨皮质光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能够更好的辨别出病变内的多种成分,更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 樊凯华周碧张开华杨凯吴春根
- 关键词:股骨X线摄影
- CT仿真胃镜早期胃癌的虚拟胃粘膜形态学表现
- 目的研究CT仿真胃镜的早期胃癌虚拟胃粘膜形态学表现。方法取2011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50例手术证实符合早期胃癌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仿真胃镜观察早期胃癌在仿真胃镜下形态学改变。结果在50例患者中,I...
- 施亚燕申玉兰周碧杨凯张开华
- 关键词:早期胃癌CT
-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立体定向病理活检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5例,共31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9例(病灶1-4个),直径平均17.1 mm。幕上27个(大脑半球13个,丘脑8个,基底节6个),幕下4个,位于小脑半球。29个病灶T1WI、T2WI及FLAIR呈等或等低均匀信号,D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25个病灶呈团块状强化,6个呈环状或轻微强化。病灶周围均有脑水肿,其中重度23个,中度5个,轻度或无水肿3个。24个病灶邻近蛛网膜下腔,未见脑膜转移。幕下病例未见脑积水征象。所有病灶均未见坏死及囊变。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多位于幕上脑实质深部,多灶生长,邻近蛛网膜下腔、很少沿脑膜播散,多数病灶呈团块状强化,坏死囊变罕见,占位效应较轻,大部分病灶呈明显弥散受限。
- 辛鸿婕潘玉萍张开华吴春根
- 关键词:脑肿瘤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肝多发腺瘤1例诊疗分析
- 2021年
-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单发为主,偶尔也可见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相关报道较少,容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肿瘤,多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中偶尔发现。随着近年来口服避孕药的广泛应用及CT、MRI等检查技术发展,使得该病的确诊率提升,发病率已由0.1/10万上升到1/10万,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随访或外科手术切除。现报道1例肝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治疗情况。
- 黄志龙田庆华周碧张开华王建波吴春根杨凯
-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 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表现(附4例报告)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异位胰腺的CT表现,结合病理探讨增强C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例异位胰腺的CT表现,结合病理Herinrich的分型,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增强方式,邻近结构。结果 4例患者共发现4个单发病灶,发生部位:胃窦部3例(大弯侧1例,小弯侧1例,前壁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3例位于粘膜下层,1例位于浆膜层。3例均形态不规则,类圆形1例,有浅分叶3例,边缘清晰2例,边缘模糊2例。3例为软组织密度(22.4~35.4)HU,密度较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包含脂性密度(-69.2HU)与软组织密度。病灶强化方式:3例病灶为明显强化,1例为中度强化,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2例,明显强化3个病灶与正常胰腺强化方式相符合,1例中度强化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不一致。4例均未见囊变或钙化。2例为I型,2为II型。结论 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CT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 韩玉波潘玉萍张国滨张开华
- 关键词:异位胰腺消化道
- 一例甲巯咪唑相关性椎管内血管炎经^(131)I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
- 2022年
- 人工合成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已有70多年的历史。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被称为硫酰胺的分子,通过干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介导的甲状腺球蛋白中酪氨酸残基的碘化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这类药物也被认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促进甲亢的缓解。甲巯咪唑(MMI)和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是治疗Graves病(GD)最常用的ATD,其中ATD治疗能使大约60%的患者病情缓解[1]。ATD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包括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损害、药物性皮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血管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 柴红张开华陈立波陈鑫鲁友明魏凡策杨佳欢陈泽泉余永利
-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粒细胞缺乏症丙基硫氧嘧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甲巯咪唑甲状腺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