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冬燕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细胞
  • 1篇大血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溶栓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氧化酶
  • 1篇氧糖剥夺
  • 1篇营养因子
  • 1篇皂苷
  • 1篇致残
  • 1篇致残性
  • 1篇治法
  • 1篇中风
  • 1篇中风急性期
  • 1篇溶栓

机构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石冬燕
  • 3篇常诚
  • 1篇徐丹
  • 1篇肖国栋
  • 1篇杨进平
  • 1篇张蕊
  • 1篇陈兆耀
  • 1篇朱垚
  • 1篇朱元
  • 1篇陈后勤
  • 1篇张谨枫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机制探讨及临证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中风卒发后或因痰浊瘀血积而化热致津液耗伤,腑气不通,浊毒上逆或因正衰积损脾胃运化传导无能,糟粕不能及时排出或因邪入于腑,影响了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而致肠腑通降失常,浊气内停,中焦浊邪不降反升与风阳相搏而出现大便秘结、腑气不通、神明失用等,故而中风急性期常运用通腑法治疗。现将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机制探讨及临证应用阐述如下。
石冬燕朱垚常诚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通腑法病机剂型研究
活血凉血法对氧糖剥夺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活血凉血法作用于脑缺血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后的条件培养基对星形胶质细胞(AS)内神经营养因子(NT)的影响。方法采用氧糖剥夺法获得正常、激活、激活合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损伤、损伤合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5个不同状态的BMEC条件培养基。同法建立AS损伤模型并分成7组,加入相应BMEC条件培养基: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I)、条件培养基处理的正常组(NCM)、条件培养基处理的激活组(ACM)、条件培养基处理的激活给药组(ACM-T)、条件培养基处理的损伤组(ICM)、条件培养基处理的损伤给药组(ICM-T)。观察AS活性,并检测BDNF、GDNF的表达量。结果正常、激活和损伤状态的BMEC条件培养基均可提高受损AS活性,并显著升高其分泌BDNF、GDNF的量,其促进程度分别为激活组>正常组>损伤组。凉血活血之通络救脑注射液作用于激活BMEC后,其条件培养基具有促进AS分泌BDNF、GDNF的功能。结论活血凉血的通络救脑注射液可通过提高受损星型胶质细胞活性并促进其分泌NT来减轻脑缺血缺氧时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其可能是治疗脑缺血缺氧的潜在药物。
石冬燕朱元常诚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通络救脑注射液
浅谈卫气与自噬的关系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析中医卫气与自噬的关系。方法系统查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医古籍,包括理论分析及实验药物、实验动物、临床观察等各种研究,收集卫气、自噬、免疫相互联系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从理论、实验、临床等方面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卫气、自噬、免疫在组成、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相关功能过亢后导致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卫气与自噬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中医提高卫气功能来调节自噬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石冬燕陈兆耀常诚
关键词:卫气自噬免疫
人参皂苷Rb1对慢性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自噬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自噬调节的作用,以期能寻找一种减轻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损伤的中药,进而减轻脑缺血缺氧对机体带来的影响。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分别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
石冬燕
关键词:脑缺血缺氧人参皂苷脑组织损伤
文献传递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对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动脉溶栓,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24 h、7 d及3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及30 d,观察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动脉溶栓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张蕊陈后勤杨进平肖国栋张谨枫石冬燕徐丹
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丙二醛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