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9~2021年某院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使用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了解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9~2021年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的相关信息,统计其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排序比(B/A)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结果某院镇静催眠抗焦虑药使用情况呈逐年增长趋势,三年总增长率为63.60%;苯二氮[艹卓]类和非苯二氮[艹卓]类2021年构成比共为77.84%,占据主导地位;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右佐匹克隆片和奥沙西泮片占据销售金额前三位;DDDs始终排名前3位的为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和右佐匹克隆片;劳拉西泮片、酒石酸唑吡坦、盐酸丁螺环酮片、硝西泮片、谷维素片B/A趋于1。结论新型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因其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小逐渐取代传统药物成为一线药物,医生在临床镇静催眠治疗焦虑时应该根据药物药理、患者疾病特点充分考虑不良反应及性价比,选择合适的药物,个体化用药,达到合理用药目的。
- 朱文洁杨蕾
- 关键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 精神分裂症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药师主导团队管理的干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因素及药师主导团队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至9月于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伴发MS患者80例(MS组),本院同期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无MS患者80例(非MS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发生MS的影响因素。按随机数排秩法将MS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主导团队管理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代谢指标(BMI、腰围、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精神状况[阴性/阳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及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吸烟,IL-6水平高,PAI-1基因4G/4G+4G/5G基因型及高CRP血症是精神分裂症发生MS的危险因素,有适度运动习惯为保护因素(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BMI、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心理功能、躯体健康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师主导团队管理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MS患者的代谢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蔡向明孙晓宇杨蕾李瑞邱建成凌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团队管理干预效果
- 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探讨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12月精神科(包含男区,女区,心身科)2061例出院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我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61例患者中有248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占总例数的12.0%;2061例患者中22例患者出现感染,占总例数的1.1%,其中主要感染多病发于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248例患者中61例(24.6%)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81例(73.0%)为治疗中给予抗菌药物;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为β-内酰胺类占总数的41.1%(102例),大环内酯类为29.8%(74例),喹诺酮类为16.5%(41例)。结论我院在精神科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用药合理性不足,对此,要加强医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教育,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监督,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 蔡向明单小玉杨蕾
- 关键词:精神科抗菌药物
- 奥氮平所致恶性综合征1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1例奥氮平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3年2月11日~3月2日收治的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临床医师合理诊断提供参考。结果该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之后,出现高热、肌酸激酶升高、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诊断为恶性综合征,立即停药,同时对症治疗,最终好转出院。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是一种罕见且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发现并尽早停药,对症治疗。
- 葛雨忻蔡向明杨蕾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奥氮平
- 基因检测指导下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改变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5-羟色胺受体2C(5-HTR2C)(-759 C>T)基因型为TT和TC的27例患者奥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体质量、Qvetelet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vetelet体质量指数增加(7.00±2.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治疗2周后,本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氮平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医务人员应重视该药引起的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早期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蔡向明杨蕾邱建成孙晓宇
- 关键词:奥氮平体质量指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基因检测在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精神分裂症(MIM)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很强遗传性的疾病。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普遍存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明显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种族、年龄、体质量、并发症、病程、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药物效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基因的多态性。
- 蔡向明徐健陈湘林单小玉杨蕾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药物基因组学
-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9月就诊的双相障碍共病MS患者60例(MS组),按1∶1原则选取同期就诊的双相障碍、未合并MS的患者60例(非MS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指标,将2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相障碍共病MS的危险因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MS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干预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3、6个月代谢指标(甘油三酯、BMI、空腹血糖)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各项量表[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差值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用药种类多、总用药时间长是双相障碍共病MS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244(1.135~1.363)、19.667(2.504~154.470)、5.859(2.820~12.171)和2.256(1.651~3.083)]。干预3、6个月,2组甘油三酯、BMI、空腹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其中研究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更为显著;研究组干预前后YMRS评分、HAMD评分、SDSS评分、WCST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MI高、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用药种类多、总用药时间长是影响双相障碍共病MS的危险因素;临床药师干预模式应用于双相障碍共病MS患者可有效改善代谢指标、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
- 蔡向明葛振华葛雨忻孙晓宇罗勇华耿建峰杨蕾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代谢综合征临床药师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