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娩出顺序对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胎龄<32周的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娩出顺序不同分为先娩出组与后娩出组。分析娩出顺序对双胎早产儿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及结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支持模式及治疗、严重并发症(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Ⅱ期、早发和晚发型脓毒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的影响。再将2组按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分别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296例(148对)早产儿纳入研究。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组[27.7%(41/148)与17.6%(26/148),χ^(2)=5.94,P=0.015];但2组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H<7.2的比例、生后5 min Apgar评分、气管插管、产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使用率、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等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亚组下,先、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先娩出组和后娩出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总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娩出组NRDS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27.0%(40/148)和16.9%(25/148),χ^(2)=5.94,P=0.015]。2组间PS单次使用比例及>2剂次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及总时长,以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羊膜囊双胎中,后娩出组患呼吸衰竭和NRDS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双胎先娩出组[87.4%(104/119)与79.8%(95/119),配对χ^(2)检验,P=0.035;27.7%(33/119)与17.6%(21/119),χ^(2)=4.03,P=0.045]。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亚组中,后娩出组NRDSⅢ~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