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素亚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核
  • 1篇多药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炎
  • 1篇沙星
  • 1篇双环醇
  • 1篇双环醇片
  • 1篇注射用
  • 1篇注射用还原型...
  • 1篇左氧氟沙星
  • 1篇莫西沙星
  • 1篇耐多药
  • 1篇结核病
  • 1篇结核患者
  • 1篇结核药物
  • 1篇抗结核
  • 1篇抗结核药
  • 1篇抗结核药物
  • 1篇抗结核药物性...

机构

  • 3篇常州市第三人...

作者

  • 3篇宋素亚
  • 2篇张志新
  • 2篇杨常菀
  • 2篇巴清云
  • 1篇徐桂兴

传媒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剂量氨溴索在结核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大剂量氨溴索在结核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8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解痉、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每天1次静脉滴注氨溴索,每次60-120mg,观察组每天1次静脉滴注氨溴索,每次600mg。比较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空洞吸收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1例(32.4%)、有效20例(58.9%)、无效3例(8.8%)、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8例(23.5%)、有效17例(50.0%)、无效9例(26.5%)、总有效率73.2%。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和空洞吸收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推荐用量600mg/次,1次/d。
杨常菀巴清云宋素亚张志新徐桂兴
关键词:大剂量氨溴索结核病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6年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环醇片,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D和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DA水平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观察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杨常菀巴清云张志新宋素亚
关键词:双环醇片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炎肝功能指标
刍议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对肺功能、临床疗效的实践价值
2020年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行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莫西沙星)与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各55例,比较两组肺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呼气峰流速(FEF)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比较,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值得借鉴。
宋素亚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