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赓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诊断标志物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篇全基因组
  • 1篇全基因组关联...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抗体
  • 1篇狼疮
  • 1篇狼疮活动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脊柱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徐沪济
  • 3篇王赓
  • 2篇张志国
  • 2篇李梦梦
  • 1篇姜磊
  • 1篇钱锋
  • 1篇叶玲英
  • 1篇林丽
  • 1篇殷健
  • 1篇刘晓
  • 1篇刘耀阳
  • 1篇吴歆
  • 1篇陈凌
  • 1篇张倜
  • 1篇唐仕超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补体C3、补体C4和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疾病活动和合并感染时的血清学特点,探讨补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在我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63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进行分组,比较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43)以及活动组(n=44)和非活动组(n=19)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中的CRP、ESR、IgA和SLEDAI高于非感染组(P<0.05);活动组中的ESR、IgG高于非活动组,而补体C3低于非活动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SLEDAI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666,P<0.01),而与CRP和补体C4无相关性(r=0.073,r=0.143;P>0.05)。结论 SLE患者在感染时CRP升高,C3、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在疾病活动时,C3降低,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CRP未升高或升高不明显。提示CRP和C3的变化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或感染有重要价值。
唐仕超王赓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
抗CD74抗体不是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ondylitis,AS)患者血清中抗CD74抗体的水平,并评估抗CD74抗体在A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AS的85例汉族患者和46名健康献血者(对照),采集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用2种重组人CD74蛋白和1种CD74肽作为抗原,检测抗CD74抗体水平,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向方差检验进行组间均值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冻存时间的血标本中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结果:3种抗原检测出的AS患者抗CD74抗体的吸光度值(A)均值分别为0.281±0.189、0.157±0.058和0.120±0.040,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S患者中抗CD74抗体的阳性率非常低,且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抗CD74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不同抗原测得的抗CD74抗体水平在85例汉族AS患者中未见显著升高,考虑其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其可能并不能作为诊断AS有价值的指标。
陈凌钱锋叶玲英林丽吴歆李梦梦刘晓张志国张倜王赓徐沪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志物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NanoDrop检测D_(260)/D_(230)值在DNA质检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NanoDrop检测D_(260)/D_(230)值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DNA标本质检的意义。方法收集1 49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血液DNA样本,分别用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样本浓度。第一阶段,对24例NanoDrop和PicoGreen浓度>50ng/μL的DNA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比较16例芯片成功样本与8例失败样本的D_(260)/D_(280)值及D_(260)/D_(230)值。第二阶段,选取1 122例NanoDrop和PicoGreen检测浓度均大于50ng/μL DNA样本行管家基因GAPDH的PCR检测,并对PCR反应成功的样本行Omni中华8芯片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CR反应成功与失败DNA样本的D_(260)/D_(230)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_(260)/D_(230)值对PCR结果的鉴别效率。结果第一阶段中,芯片成功与失败样本的D_(260)/D_(28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而D_(260)/D_(23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0,P<0.001);第二阶段中,PCR成功的DNA样本基因分型检测成功率为100%,PCR成功与失败组的D_(260)/D_(23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83,P<0.01)。D_(260)/D_(230)值预测PCR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最佳诊断点的D_(260)/D_(230)值为0.89;特异度为0.95时的D_(260)/D_(230)值为2.305。结论在进行GWAS时,浓度及D_(260)/D_(280)值均较好而D_(260)/D_(230)值较低的DNA样本可能含有较多杂质,需联用PCR检测以确保样本质量;D_(260)/D_(230)值≥2.305时,样本纯度满足GWAS芯片检测的要求,可省略PCR检测。
郭倩王赓殷健李梦梦黄少兰姜磊徐沪济
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PICOGREEN聚合酶链反应管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