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用曲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被引量:21
- 2019年
- 红曲黄酒为中国黄酒中特色鲜明的一类黄酒,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添加红曲和药白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多种微生物酿造而成。传统酿造用曲(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的风味特征和风味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福建红曲黄酒传统酿造常用的4种不同地区的酒曲(古田红曲、乌衣红曲、龙岩药曲、南平白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其中主要化合物进行鉴定。研究发现: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最适合于萃取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从这4种酒曲中共鉴定出62种匹配度≥80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7种、醛酮类9种、酚类4种、酯类8种、酸类11种、吡嗪类5种和其它化合物8种。对不同酒曲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风味特征贡献度分析,找出不同酿造用曲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发现古田红曲和乌衣红曲香气组成差异显著,而龙岩药曲和南平白曲香气组成较为接近。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机理,提升红曲黄酒风味品质和改良红曲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吕旭聪蒋雅君胡荣康郭伟灵周文斌李燕李燕饶平凡倪莉
- 关键词:红曲黄酒风味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 响应面法优化灰树花魔芋面条的工艺配方被引量:3
- 2016年
- 以面条的咀嚼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灰树花魔芋面条制作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高筋面粉84.8%,灰树花粉6%,魔芋精粉7%,谷朊粉2%,食用碱0.2%,在此工艺配方条件下制作面条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咀嚼性378.09,感官评分达84.96。
- 贾瑞博刘凯丽陈濠李燕赵慧周文斌刘斌吕旭聪
- 关键词:灰树花魔芋精粉面条响应面
- 灰树花中改善脂质代谢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并获得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模拟胆汁胶束法和脂肪酶抑制法两种体外筛选方法筛选灰树花中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组分,采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法优化灰树花活性组分的提取工艺。结果:灰树花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具有较强的改善脂质代谢的活性,其对脱氧胆酸钠和胆酸钠的结合量最高,抑制脂肪酶活性最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9(g/m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0℃。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对EAE组分进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野靛黄素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
- 周文斌洪家丽李路李燕李燕黄梓芮倪莉倪莉饶平凡刘斌
- 关键词:灰树花响应面
- 高粱红曲菌M-3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 2016年
-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拟建立高粱红曲菌M-3的菌丝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优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以1.0mol·L^(-1)山梨醇(pH8.0)为高渗透稳定液,以纤维素酶(0.3%)和蜗牛酶(0.3%)为裂解酶的条件下,考查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解pH等单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2h、pH值为6.0、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数为3.000×10~6个·mL^(-1),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率为19.33%(再生菌落数为5.80×10~5个·mL^(-1))。
- 贾瑞博周文斌李燕钟春梅刘凯丽赵慧刘斌吕旭聪
- 关键词: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再生
- 树舌灵芝总三萜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树舌灵芝为原料,研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选择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树舌灵芝总三萜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5次验证性实验,树舌灵芝总三萜的提取得率平均值为1.75%。并通过测定DPPH的清除率、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 贾瑞博赵慧刘凯丽李燕周文斌吕旭聪刘斌
- 关键词:总三萜响应面抗氧化
-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鉴定被引量:22
- 2016年
-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灰树花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50(g∶mL)。提取的多酚经大孔树脂NKA-Ⅱ动态吸附和解吸得到3个不同多酚组分,分别为体积分数为20%、40%及60%乙醇洗脱物。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40%乙醇洗脱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体积分数为40%乙醇洗脱物多酚组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对应的质谱结果分析可推测其中的多酚组分包括2-羟基丁二酸、香豆酸、3-羟基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二羟基苯乙酸、咖啡酸和4-羟基苯甲酸等物质。
- 吕旭聪贾瑞博李燕周文斌刘斌
- 关键词:灰树花多酚大孔树脂抗氧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福建红曲中高产色素红曲菌的筛选及其诱变育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福建省是中国盛产红曲的省份之一,其红曲品种多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福建各地区红曲米中的红曲菌,得到13株红曲菌纯菌株,分别命名M-1~M13。通过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相结合筛选得到1株高产色素的红曲菌M-3。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鉴定红曲菌M-3为高梁红曲菌(M.kaoliang)。通过工厂化固态发酵试验该菌株的色素产量高达5523U/g,出曲率为44%。采用物理化学复合诱变(紫外诱变和氯化锂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M-3进行了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株色素高产突变菌M-3—7,且连续传接6代色素产量稳定,三角瓶固态发酵色价保持在9500U/g左右。将其应用于工厂化固态发酵,结果表明色素高产突变菌M-3—7的色素产量高达6400U/g,比原菌高出15.9%,高于国内外报道的其他色素高产菌株的固态发酵生产水平。研究结果为我国红曲菌资源的整合以及红曲色素的工厂化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前期基础。
- 吕旭聪童爱均钟春梅李燕黄梓芮刘斌
- 关键词:红曲菌复合诱变红曲色素
- 星虫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以星虫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星虫多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星虫多糖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星虫多糖提取率的平均值为7.01%。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星虫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6.31%、56.93%,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刘凯丽贾瑞博李燕李鑫刘斌黄一帆
- 关键词:超声波响应面试验抗氧化
- 红曲色素组分、功效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1
- 2016年
- 红曲色素是一种天然、安全、营养的食用色素,其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和多重功能活性,因此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红曲色素的组成、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并对红曲色素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红曲色素的功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
- 周文斌贾瑞博李燕陈紫红胡荣康刘斌吕旭聪
- 关键词:红曲色素理化性质生物活性
- 柿子醋液态发酵工艺优化及澄清剂对柿子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柿子醋液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澄清剂对柿子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最佳添加量为0.04 mL/100 g;柿子醋液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in、装液量100 mL/500 mL、醋酸菌接种量12%,在此发酵条件下,柿子醋酸度为4.35 g/100 mL。当明胶添加量为3%~5%时,柿子醋澄清和除涩效果较好。
- 陈珍金郭伟灵贾瑞博蒋雅君周文斌李燕倪莉吕旭聪
- 关键词:柿子醋液态发酵醋酸发酵发酵工艺优化澄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