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姗姗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增殖
  • 1篇实验性自身免...
  • 1篇实验性自身免...
  • 1篇脐带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鞘氨醇
  • 1篇鞘氨醇激酶
  • 1篇重组蛋白
  • 1篇自身免疫性脑...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冷休克
  • 1篇免疫
  • 1篇脑脊髓
  • 1篇脑脊髓炎
  • 1篇可溶性
  • 1篇可溶性表达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检测
  • 1篇激酶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运良
  • 2篇王姗姗
  • 2篇李金凤
  • 1篇杨霄鹏
  • 1篇段海峰
  • 1篇乔媛媛
  • 1篇史成和
  • 1篇尹红蕾
  • 1篇张玉镇
  • 1篇张达矜
  • 1篇许春阳
  • 1篇花琳琳
  • 1篇徐志秀
  • 1篇薛鹏
  • 1篇张辉

传媒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HPPCn重组蛋白可溶性表达及其增殖活性检测
2015年
HPPCn是一种新的肝细胞刺激因子,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PPCn蛋白对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HPPCn在重组质粒PET-24a(+)/HPPCn中,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为主。为优化表达条件,运用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Ⅱ和无缝克隆技术获得重组质粒pColdⅡ/HPPCn,分别对诱导温度、时间、分子伴侣等诱导条件进行筛选,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特异性,不同浓度人HPPCn重组蛋白(0、10、100ng/ml)刺激SMMC7721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rdu掺入、PCNA表达变化。目的蛋白在培养温度为16℃,终浓度为0.1mmol/L的IPTG过夜诱导时为可溶性表达,最终得到人重组HPPCn蛋白纯度为94.88%,人HPPCn重组蛋白可刺激SMMC7721细胞Brdu掺入增加、PCNA表达水平上调,其刺激作用具有量效关系。通过冷休克表达系统获得可溶性表达的人重组HPPCn蛋白,其具有促进SMMC7721细胞增殖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研究HPPCn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技术条件。
路青山乔媛媛李金凤王运良王姗姗史成和杨霄鹏张达矜
关键词:可溶性表达
SPK1基因转染的UCMSC移植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转染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疗效。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EAE组、UCMSC组和UCMSC-SPK1组;后3组进行免疫诱导以制备EAE模型,每组11只。以第一次注射抗原当日为第0天,UCMSC组和UCMSC-SPK1组小鼠分别在免疫后第14、21、28天通过尾静脉注射UCMSC和UCMSC-SPK1,对照组和EAE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采用双盲法进行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3天,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γ、TNF-α、IL-17和L-4水平,分别采用HE和Fast-blue(LFB)染色观察并进行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脱髓鞘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GFAP和MB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比例。结果:与EAE组比较,UCMSC-SPK1组和UCMSC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脊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和脱髓鞘评分降低,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UCMSC-SPK1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UCMSC-SPK1组脊髓GFAP表达较EAE组下降,MBP表达增强(P<0.05),外周血IFN-γ、TNF-α、IL-17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P<0.05)。结论:UCMSC-SPK1移植能较UCMSC更为显著地修复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
许春阳薛鹏花琳琳李金凤刘新珊张达矜徐志秀王姗姗尹红蕾张辉张玉镇王运良段海峰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