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上海市嘉定区2373名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嘉定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2373名,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了解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资料及慢性病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了解社会支持情况,并将所有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嘉定区的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在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方面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男=-145.44、-12.11、-13.75、-36.32,P<0.01;t女=-143.75、-19.94、-21.29、-44.97,P<0.01)。不同性别(t=4.88,P<0.01)、年龄(F=94.66,P<0.01)、文化程度(F=59.68,P<0.01)、职业性质(t=7.89,P<0.01)、宗教信仰(t=-3.27,P<0.01)、运动习惯(t=6.52,P<0.01)、业余爱好(t=5.32,P<0.01)、作息规律(t=-5.49,P<0.01)和不同养老形式(F=10.15,P<0.01)的社区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民族(t=0.93,P>0.05)、烟酒习惯(t=1.42,P>0.05)、有无慢性病(t=1.20,P>0.05)等方面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有无固定经济来源、职业性质、是否运动、养老形式、作息规律、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嘉定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有显著作用。结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性别、年龄、经济来源、原职业性质、作息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应通过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一体化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全方位关注社区老年人,改善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老人能够感受、利用更多的社会支持。
- 赵姣文赵晓光刘欢吴会敏卫芳王燕仇志明黄敏高红艳
-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 上海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培训需求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需求,为精神心理培训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6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培训,以问卷形式对参与培训的205名团队人员开展调查,采用频数统计、单因素R×C表和χ2检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8. 8%公共卫生岗位人员专业背景不是公共卫生本专业。不同岗位医护人员对现有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需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心理培训应根据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推进阶段设计培训方案,结合岗位需求与专业背景设计培训重点,培训开展需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培训。
- 刘欢刘欢金齐敏赵姣文朱斌柏涌海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心理
-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了解嘉定区常住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7-10月对抽取嘉定区240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一般信息、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常见精神疾病识别病例测验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12份,嘉定区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74.33%;对焦虑障碍、躁狂发作、抑郁障碍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32.7%、25.1%、27.0%和7.4%;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分为(35.75±6.29)分,持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和中立态度的占比分别为35.32%、36.33%和28.35%。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100.42,P<0.001),纳入模型的受教育程度、居住类型及收入水平3个自变量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定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对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不够包容。居民受教育程度、居住类型及收入水平是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
- 梁哲刘欢王颖竹卢艳张燕华赵姣文
- 关键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精神疾病
-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区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嘉定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2 372名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资料、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GDS-30)评分等。结果 1243名老年人被检出患有抑郁症,发生率10.2%。其中,轻度抑郁224人,中重度抑郁19人。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定期运动、业余爱好、睡眠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自理水平和ADL之间社区老年人抑郁检出情况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饮食习惯之间老年人抑郁检出情况的无明显差异(P>0.05)。3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健康状况、ADL量表评分和年龄。结论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多因素的影响,应建立老年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立足于这些影响因素,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
- 赵姣文刘欢高红艳班春霞张燕华沈红艳谭大勇潘婷吴会敏赵晓光
- 关键词:抑郁社区老年人
- 养教结合服务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效果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 赵姣文刘欢赵晓光孟瑛朱志红高红艳
- 社区医疗团队心身疾病认知及应对能力培训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社区医疗团队对心身疾病认知及应对能力现况并评价培训效果。方法以2018年上海市部分社区医疗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及培训效果评价。结果375名未培训研究对象得分高低依次为精神卫生医师(79.79±11.04),公共卫生医师(75.23±14.65),西医全科医师(73.92±14.47),中医全科医师(68.94±14.50),护士(67.26±14.55)(P<0.01);问卷各模块得分高低依次为基本概念(76.07±15.64),临床应对(70.21±16.05),临床认知(69.67±17.93)和培训内容(66.61±18.77)(P<0.01);培训后总分(75.52±13.51)高于未培训总分(71.23±15.31)(P=0.03);培训后的临床认知和临床应对模块高于未培训(P=0.03;P=0.04)。结论社区医疗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应对能力存在不足,全科医生精神心理培训效果体现在临床应对和临床认知模块。
- 杨燕青刘欢赵虹朱斌梁晶晶柏涌海
- 关键词:心身疾病
- 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了解慢性咳嗽对6~14岁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8年6-9月某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慢性咳嗽专科就诊的110例6~14岁慢性咳嗽儿童使用莱塞斯特咳嗽量表(LCQ)及咳嗽症状评分(VC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LCQ平均得分为13.314±2.185,VCD平均得分3.253±1.071,生活质量在不同性别、不同BM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病因、年龄、学习成绩、主要照顾者、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的病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200,r=-0.299,P<0.05)。结论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处于较差状态,不同病因、病程、年龄、咳嗽严重程度、学习成绩、主要照顾者、是否参加保险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慢性咳嗽儿童身心健康。
- 金齐敏刘欢刘欢
- 关键词:生活质量调查影响因素
- 心身医学在全科实践中的作用思考被引量:19
- 2020年
- 随着心身医学的研究发展,当今大部分疾病可归属到心身疾病范畴,且处于高发状态。我国提出了"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但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存在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岗位胜任能力有待提高,在心身疾病诊疗能力层面尤为明显。通过心身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全科医生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应对能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现状,同时促进社区居民精神卫生健康,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全科医学起步晚、需求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心身医学的认知,揭示出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笔者根据我国存在心身疾病临床诊断率低,全科医生缺乏相关的心理干预技术,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诊断评估标准等问题,认为应从多角度进行促进,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全科医生的院校教育和培训体系及结合本土中医全科特色方面,提出了增强全科医生心身疾病诊疗能力的三点建议。心身医学和全科医学相结合符合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发展需求,通过强化全科医生在首诊中的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控制医保费用,减少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实现"健康2030"的目标。
- 杨燕青陶莹李达刘欢孙文江柏涌海
- 关键词:心身医学全科医学精神卫生初级卫生保健
- 上海嘉定区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知晓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定区91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6.9%;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群知晓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水平越高。按照问卷题目类别统计分析得到的正确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的正确应答率偏低,分别为69.8%和77.1%。结论嘉定区60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程度总体较好,加强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尤其是病因方面的宣教是今后老年人群精神卫生宣教工作的重点。
- 卢艳曾庆枝赵晓光刘欢胡晓龙赵姣文
-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自制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199例安亭镇社会福利院老人和636例安亭镇家庭养老老人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性质老年人G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在ADL、MMSE及SSRS总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养老的老年人GDS、ADL、SSRS及MMSE(4.25±3.34、14.87±3.5121、25.69±3.46、35.01±5.14)量表总评分明显优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6.70±4.61、31.22±13.30、21.44±6.91、32.25±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养老比机构养老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 刘欢孟瑛方晓萍赵丹英朱志红王燕赵姣文
- 关键词: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