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秀芬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静脉内
  • 3篇动静脉内瘘
  • 3篇动脉瘤
  • 3篇内瘘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内
  • 3篇静脉内瘘
  • 3篇成像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透
  • 2篇血透患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造影
  • 2篇图像
  • 2篇自体

机构

  • 12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贾秀芬
  • 4篇潘克华
  • 4篇郑尘非
  • 3篇刘瑾瑾
  • 2篇曹国全
  • 2篇叶彩儿
  • 2篇孙厚长
  • 2篇陈勇春
  • 2篇杨运俊
  • 2篇王爱敏
  • 2篇郭献忠
  • 2篇陈永华
  • 1篇黄朝兴
  • 1篇吴恩福
  • 1篇郑葵葵
  • 1篇傅钢泽
  • 1篇刘毅
  • 1篇孔建国
  • 1篇郑永飞
  • 1篇孙文学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状态及危险度等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496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331例)和测试组(165例)。采用ITK SNAP图像纹理分析软件对HCC瘤灶及瘤周邻近区域勾画兴趣区(ROI)并进行图像纹理特征提取、筛选,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对576个纹理特征进行降维,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提取有意义的纹理特征建立模型以预测MVI状态及危险度等级。联合纹理特征和肿瘤临床分期建立列线图以预测MVI危险度等级。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与测试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MVI状态及危险度等级,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有无MVI的AUC分别为0.783、0.773,敏感度分别为0.705、0.883,特异度分别为0.750、0.722;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MVI危险度等级的AUC分别为0.743、0.718。联合纹理特征和肿瘤临床分期建立的列线图对MVI危险度等级的预测效能(AUC=0.856)优于单纯纹理特征模型。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纹理特征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的MVI状态和危险度等级,是一种可靠的临床评估工具,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准确评估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潘克华张昭贾秀芬刘瑾瑾陈永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脏CT灌注成像中不同算法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中最大斜率算法(MS)和去卷积算法(DC)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了肝脏CTP检查,且图像质量较好的62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320排容积CT肝脏CTP检查,并分别采用MS和DC法处理数据。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62个正常肝段及49个瘤灶(原发性肝癌25个、血管瘤20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4个)进行分析,测得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比值(PI)。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不同医师测量结果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算法间所得各项CTP参数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各项CTP参数值间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算法所得各项CTP参数值间的一致性。结果2名医师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ICC≥0.95)。正常肝段、原发性肝癌、血管瘤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DC法BF、BV值均高于MS法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肝段DC法PI值高于MS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肿瘤灶两种算法测量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算法所得BF、BV及PI结果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均〉0.9, P〈0.01)。两种算法测得的BF、BV和PI不一致。结论 MS和DC两种算法所测得BF、BV、PI等灌注参数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一致性不佳。
潘克华曹国全孙厚长王爱敏郭献忠贾秀芬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上肢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8±13.2)岁;瘘管平均使用时间(16.5±13.8)月,患者平均透析时间(31.5±30.2)月。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PTA,术后每3个月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AVF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90.0%,其中17例自体AVF和10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术后27例患者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100%,6个月为91.3%,9个月为79.5%,12个月为72.6%,15个月为62.2%;术后AVF首次通畅率的单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瘘管类型、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瘘管使用时间、透析时间等临床因素对总生存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TA是治疗AVF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效果明显。
郑尘非孙文学贾秀芬缪克凯潘慧君刘毅黄朝兴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透析通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液透析
CT血管成像检测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AVF)后CT血管成像(CTA)检测数据下建立的数值模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血液透析结果将其分为功能不良组(21例)与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对AVF功能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功能不良组AVF后吻合口静脉端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桡动脉剪切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静脉端血流速度慢、桡动脉剪切力高是AVF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OR> 1,P <0.05);吻合口静脉端血流速度、桡动脉剪切力单项检测用于AVF功能不良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0.843,联合检测为0.943。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AVF术后AVF功能不良发生率高,可能与术后吻合口静脉端血流速度缓慢、桡动脉剪切力高有关。早期CTA检测数据下建立的数值模型所体现的吻合口静脉端血流速度、桡动脉剪切力可预测AVF术后功能不良风险,可能对指导血液透析患者AVF效果评估与早期干预有积极意义。
贾秀芬刘瑾瑾郑尘非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血流速度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融合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图像融合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4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后,分别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VR技术分别重建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对于AVG患者还包括人工血管),并使之相融合,观察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32例自体AVF中,吻合口狭窄11例,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分别为1例、1例、8例及1例;流出静脉狭窄18例,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分别为2例、4例、8例及4例;流入动脉狭窄5例,轻度2例、重度3例。32例自体AVF中合并附壁血栓11例,静脉瘤样扩张13例,侧支循环形成9例,吻合口及流出静脉多发钙化斑2例。4例人工血管AVG中,单纯静脉吻合口端狭窄2例,轻度及中度各1例;人工血管轻度节段性狭窄1例;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同时狭窄1例。结论:64-MSCTA图像融合技术能清楚准确地显示内瘘血管解剖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价值。
魏培英贾秀芬郑尘非郑永飞孔建国张华吴恩福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成像图像融合技术
基于CT血管成像的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三维数值模型
2021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三维数值模型构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IMICS软件读取自体AVF患者CT血管造影时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运用阈值分割和手动分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感兴趣区的三维重建。并用CFX软件进行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与自体AVF功能不全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个体化自体AVF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直观显示内瘘区的血流分布特点。流速最大在内瘘吻合口动脉端;进入静脉端瘤体内的主血流一部分沿瘤体壁向远处发展成涡流后达出口,另一部分朝瘤体中心形成较小的涡流后再达出口;次血流则直接沿着瘤壁到出口。结论:基于相对无创的CTA影像数据构建的真实可视化的自体AVF三维数值模型相比理想化的实验模型不仅可行、可靠,而且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形象地评估内瘘区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早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
贾秀芬刘瑾瑾潘克华郑尘非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CT血管成像数值仿真
超声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收缩期血流峰速度<50cm/s或RI>0.75的患者各参数,运用ROC曲线,取有意义参数及截断值(RI=0.885),并用截断值将其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40例患者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38例患者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无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中有54例患者颅内有侧支循环建立,24例无侧支循环建立。以RI=0.885为截断值,诊断准确度88.3%,灵敏度93.9%,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5%,阴性预测值94.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评估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有临床指导意义。
叶小翠贾秀芬
高龄患者支原体肺炎CT诊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高龄患者,其中女44例,男36例;年龄62-92岁,平均(72.5±2.8)岁;所选患者均经血清学证实为支原体肺炎高龄患者,对所选的80例患者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7。检验。结果80例高龄支原体肺炎患者CT表现的主要特点为病程变化多样,且病变分布很广泛,双侧多叶肺组织均受累,而尤以左肺下叶多见54例,占67.5%;以斑片状影72例、混合型47例、磨玻璃影32例、大片实变影16例、腺泡结节影12例、间质浸润性病变11例、胸腔积液7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分别占90.0%、58.8%、40.0%、20.0%、15.0%、13.8%、8.8%及5.0%;磨玻璃影、斑片影及混合型,明显多于大片实变影及间质浸润性病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多见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变化多样且分布很广,双侧多叶肺组织均受累以左肺下叶为最,以磨玻璃影、斑片状影、混合型多见,为临床诊断高龄患者的支原体肺炎提供重要依据。
贾秀芬翁晓明叶彩儿陈伟健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高龄患者CT表现
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同期88例普通多发动脉瘤(MIA)作为对照,全部患者均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分析。分析颅内镜像动脉瘤的分布特点,重点比较镜像动脉瘤与普通颅内MIA的男女比例、年龄、破裂率、≥3个动脉瘤及含微小动脉瘤(≤3 mm)及大动脉瘤(≥10 mm)的患者数,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的率或构成比。结果:镜像动脉瘤48例,占我院同期MIA的35.3%(48/136),位于后交通段22例(占46%),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12例(占25%),其他部位14例。镜像动脉瘤与普通MIA的男女比例与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像动脉瘤60岁以下占56.3%,明显高于普通MIA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2,P<0.05);31.3%的镜像动脉瘤患者出现≥3个动脉瘤,明显高于普通MIA患者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2,P<0.01);而镜像动脉瘤患者54.2%含有微小动脉瘤,低于普通MIA患者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3,P<0.05)。结论: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及分布特点,提高对颅内镜像动脉瘤的认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傅钢泽陈勇春杨运俊贾秀芬叶彩儿陈永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与Willis前环血管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A)形态与Willis前环血管结构的关系,探讨ACoAA的发生与Willis前环结构的相关性...
贾秀芬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CT血管造影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WILLIS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