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勤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脐带
  • 2篇脐带血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体外感染
  • 1篇脐血
  • 1篇脐血造血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兰英华
  • 3篇宋术鹏
  • 3篇李用国
  • 3篇黄艳欣
  • 3篇严勤
  • 3篇范荣山
  • 1篇姜立胜
  • 1篇许明妍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病理分化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病理分化的影响及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V相关性肝癌且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127例。其中术前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6例,术前未抗病毒治疗111例,分析两组之间病理分化的差异。术后抗病毒及术后未抗病毒患者分别为29例和82例,随访并分析两组间术后生存及复发的情况,应用多因素分析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秩检验,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术前抗病毒治疗患者高、中、低分化肝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18.75%、68.75%和12.50%,术前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分别为16.22%、66.67%和1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885)。127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77.5%、59.3%。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6.3%、92.4%、78.5%,明显高于术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85.9%、70.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7,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转移、甲胎蛋白(AFP)水平、术后抗病毒治疗、病理分化、TNM分级、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CLC分期)、γ-GT、PTA是肝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水平(HR=1,95%CI:1.000441.002,P=0.004)、术后抗病毒治疗(HR=0.38,95%CI:0.38~0.15,P=0.04)和BCLC分期(C比A:HR=3.63,95%CI:1.31~10.09,P=0.04)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的病理分化无显著影响,而AFP水平、B
许明妍宋术鹏兰英华黄艳欣姜立胜严勤范荣山李用国
关键词:肝炎乙型抗病毒药病理分化预后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脐血造血干细胞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方法留取健康产妇的脐血,分离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和高载量HBV阳性血清(107IU/m L)共同培养。于培养12天时提取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HBV感染组CD34+造血干细胞经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可见HBs Ag染色呈阳性表达,与阳性对照组Hep G2.2.15细胞系一致。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内有HBV病毒颗粒。在HBV感染的CD34+造血干细胞中RT-PCR检测到HBV S基因的条带。结论 HBV可以体外感染脐血来源CD34+造血干细胞。这为进一步从干细胞角度研究乙肝慢性化的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黄艳欣严勤兰英华范荣山宋术鹏李用国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造血干细胞脐带血
乙型肝炎病毒在造血干细胞内复制规律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脐血来源造血干细胞后的复制规律。方法从健康产妇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纯化CD34^+HSCs,与HBV阳性血清(107IU/m L)孵育24 h后,反复洗涤并培养,连续测定细胞内HBVDNA。另以不同滴度HBV阳性血清(A组104IU/m L、B组106IU/m L、C组108IU/m L)与CD34+细胞共培养,测定第0、1、6、12天上清中HBVDNA、细胞内HBVDNA和HBsAg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及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连续测定细胞内HBVDNA,第12天较第0天明显升高(P<0.01)。不同滴度HBV感染CD34^+HSCs的细胞内HBV DNA,A组基本没有增加,B组(P<0.001)和C组呈现逐渐递增趋势(P<0.05)。上清中HBVDNA定量3组均呈上升趋势,第12天与第0天相比,B组明显增加(P<0.01),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有所增加(P<0.05),但病毒载量呈现低水平复制状态。细胞内HBsAg定量A组略增高,B组和C组呈明显增加趋势。各组间细胞形态和数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脐血来源CD34^+HSCs支持HBV复制,暴露于越高载量的HBV,越容易受到感染,感染后未发现对HSCs生长的抑制作用。
黄艳欣兰英华严勤范荣山宋术鹏李用国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脐带血病毒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