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临床病理
  • 7篇病理
  • 5篇预后
  • 4篇免疫
  • 3篇上尿路
  • 3篇上尿路尿路上...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癌
  • 3篇尿路上皮
  • 3篇尿路上皮癌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膀胱
  • 2篇预后分析
  • 2篇输尿管
  • 2篇输尿管肿瘤
  • 2篇尿道
  • 2篇尿管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首钢...
  • 7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12篇王跃
  • 5篇缪琦
  • 5篇王云帆
  • 4篇张晋夏
  • 4篇龚苗子
  • 3篇贺慧颖
  • 2篇王淑芳
  • 1篇任彩霞
  • 1篇马晓龙
  • 1篇刘从容
  • 1篇林洁
  • 1篇张洪宪
  • 1篇张华
  • 1篇蒜畏范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83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年龄55岁为界分为年轻组(<55岁,107例)和中老年组(≥55岁,732例)。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组间资料平衡后,按1∶1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年轻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47),多有吸烟史(P=0.042),年轻组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显著多于中老年组(P<0.01),年轻组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少于中老年组(P=0.048),更容易因腰部疼痛或常规体检发现占位。年轻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7.9%、62.2%、60.2%和85.7%、70.3%、65.0%。无论是组间分析还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年轻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患者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P=0.034)和无病生存期(P=0.046)显著少于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神经侵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02,无病生存率P<0.01)和伴大片坏死(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41,无病生存率P=0.001)是年轻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轻组与中老年组UTUC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肾移植病史及首发症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差。临床医师可参考肿瘤有无神经侵犯和伴大片坏死来评估年轻UTUC患者的预后。
王跃王跃张洪宪张华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肿瘤预后年龄组
膀胱透明细胞癌与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膀胱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CCA)与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例膀胱CCA及5例NA,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膀胱CCA以乳头状结构多见,伴管囊状或管状结构,且乳头分支多而复杂,肿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呈透明状或嗜酸性,核形状不规则,呈多形性,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Ki-67增殖指数约40%,部分p53阳性。NA多数病灶体积较小,局限于黏膜;以中肾样小管或管囊状结构更多见,乳头状结构多数只出现在黏膜表面,乳头分支少,衬覆单层细胞,胞质较少,嗜酸性胞质更常见,透明细胞少,细胞核温和,核分裂罕见,无核仁或仅偶见小核仁。Ki-67增殖指数<5%,p53阴性。结论膀胱CCA和NA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等方面有很多交叉和重叠,组织病理学特点是鉴别膀胱CCA和NA的最可靠标准,是否伴有更复杂的组织结构包括实性结构、明显的核异型及较活跃的核分裂、伴有坏死或肌层浸润是两者鉴别的重要依据,当两者鉴别困难时,免疫组化标记Ki-67增殖指数及p53可作为辅助参考。
王云帆王跃缪琦张雨龚苗子
关键词:膀胱肿瘤透明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8例根治术后经病理确诊且具有完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的UTUC病例,分析肿瘤复发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08例UTUC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141例,男∶女为1∶2.1。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23例(11.1%),中位复发时间18月,更多见于男性患者(P=0.027),复发与否患者在组织学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膀胱癌病史(46.2%,P=0.006)或同时合并膀胱癌(33.3%,P=0.030)的UTUC患者再次膀胱癌复发概率明显升高。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复发与否患者在总生存期(P=0.145)及无瘤生存期(P=0.21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及组织学级别。术前有膀胱癌病史或同时合并膀胱癌的患者再次膀胱癌复发的概率升高。膀胱癌复发与否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王跃贺慧颖
关键词:预后手术后期间
胰腺囊性病变1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岁。多数为无症状偶然发现,以胰体尾部居多。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例(29. 4%)(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低级别异型增生3例),实性-假乳头瘤4例(23. 5%),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轻度异型增生2例(11. 8%),浆液性囊腺瘤2例(11. 8%),假性囊肿2例(11. 8%),伴囊性变的导管腺癌及淋巴上皮囊肿各1例(5. 9%)。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多数为良性,掌握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判断预后及推动胰腺囊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王云帆缪琦胡阿锦王跃张雨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囊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不同评定标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三种不同的E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99例子宫内膜癌(其中Ⅰ型癌160例,Ⅱ型癌39例)石蜡标本中ER的表达状况,分别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H-Score和Allredscore标准进行评判,分析各自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种评分结果均显示,ER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CA125水平(P=0.015,P=0.007,P=0.023)、组织学分级(均P〈0.01)、孕激素受体(PR)状况(均P〈0.01)以及Ⅰ型癌p53阳性(P=0.042)等参数具有统计学相关性。仅ASCO/CAP(P=0.027)和H-Score(P=0.035)评定结果显示ER的表达状况与Ⅰ型癌患者年龄具有统计学相关性。仅ASCO/CAP与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P=0.005)、脉管内瘤栓(P=0.002)、淋巴结转移(P=0.021)、肌层浸润深度(P=0.067)和大网膜受累(P=0.067)呈负相关。结论与H-Score和Allredscore相比,ASCO/CAP标准判定的ER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该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中推广应用。
王跃马晓龙蒜畏范林洁任彩霞刘从容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受体雌激素
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组织抗原表达及血清肿瘤抗原关系,评估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在结直肠癌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进行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评分,将患者分成CD3低表达组与CD3高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组成、肿瘤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同时比较两组肿瘤组织样本CEA、EGFR、MUC1、HER2、mesothelin、PD-1、PD-L1及FOXP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174例组织标本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可见阳性细胞,评分均在1~12分之间。CD3低表达组年龄<30岁患者比例(9.20%)高于CD3高表达组(0%),>65岁患者比例(33.33%)低于高表达组(57.47%)。CD3低表达组高分化癌(3.45%)及中分化癌(60.92%)比例低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74.71%),而低分化癌(27.59%)及复发/转移癌(8.05%)比例高于CD3高表达组(分别为9.20%和6.90%)。pTNM分期越高预后越差,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越低(P<0.05)。CD3低表达组患者组织样本中PD-1(P<0.001)、PD-L1(P<0.001)及FOXP3(P<0.01)水平低于CD3高表达组,而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99)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CD3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并反映患者的肿瘤相关免疫状态与预后。
张畅胡阿锦龚苗子王跃王淑芳张雨王云帆缪琦张晋夏
关键词:预后结直肠肿瘤肿瘤免疫
结直肠CAR-T细胞治疗相关肿瘤靶点的筛选:CEA、EGFR、HER2、Mesothelin、MUC1和EpCAM的表达及共表达状况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CEA、EGFR等肿瘤相关抗原作为CAR-T治疗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方法回顾并选取2014年-2017年的122例结直肠癌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相关抗原CEA、EGFR、HER2、Mesothelin、MUC1和EpCA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表达范围和强度。结果除HER2(37.5%)外,其它肿瘤相关抗原在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均在50%以上,EpCAM(100%)、CEA(99.1%)、EGFR(96%)、Mesothelin(67.9%)、MUC1(67%)。CEA(94.6%)和EpCAM(100%)强表达的比例较高,EGFR和Mesothelin分别在10.7%和31.2%的病例中强表达,HER2和MUC1均未见强表达病例。EpCAM(99.1%)、CEA(98.2%)、EGFR(56.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范围较广(大于50%的肿瘤细胞表达),Mesothelin和MUC1均灶状表达。除EpCAM外,其它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均较好。仅28.6%的病例共表达CEA/EGFR/HER2/Mesothelin。64.3%的病例共表达CEA/EGFR/Mesothelin。其余三抗原共表达的病例均少于50%。高达95.5%的结直肠癌病例共表达CEA/EGFR。除CEA/Mesothelin(67%)及Mesothelin/HER2(65.2%)外,其余两抗原共表达的病例均少于50%。结论肿瘤相关抗原CEA和EGFR可作为结直肠癌CAR-T治疗多靶点组合方案的选择。
胡阿锦张畅龚苗子王云帆王跃王淑芳张雨缪琦崔朝丽张晋夏
关键词: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法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368例根治标本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368例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根治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UTUC的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点。获得随访资料214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41个月。结果368例UTUC中男性128例,女性240例,男女比为1:1.9;年龄31—88岁,中位年龄68岁。肿瘤部位包括肾盂148例,输尿管155例,肾盂及输尿管均受累58例,肾盂输尿管移行处7例。14.7%(54/368)的患者有肾移植病史,更容易在65岁之前发生UTUC(P〈0.01),且肿瘤易双侧同时发生(P〈0.01)和呈多灶性分布(P=0.004)。组织学上低级别101例,低级别伴高级别成分(10%~90%)17例,高级别247例。高级别UTUC多发生于女性患者(P=0.010),且组织学变异型较多见(P〈0.01)。组织学分级与T分期(P〈0.01)、脉管内瘤栓(P=0.001)、神经侵犯(P=0.005)、伴原位癌(P=0.001)及大片坏死(P=0.020)呈正相关性。分期上T2-T4肿瘤组织学变异型较多见(P=0.010);T分期与肿瘤大小(P〈0.01)、脉管内瘤栓(P〈0.01)、神经侵犯(P〈0.01)及淋巴结转移(P=0.001)均呈正相关性。本组病例中214例获得完整随访信息,其中存活138例,死亡76例。组织学分级(P=0.002,P=0.005)、T分期(P〈0.01,P〈0.01)、脉管内瘤栓(P=0.001,P=0.008)、神经侵犯(P〈0.01,P=0.001)及伴大片坏死(P=0.017,P=0.023)均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性,其中T分期(P〈0.01,P〈0.01)及伴大片坏死(P=0.004,P=0.014)均为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神经侵犯(P=0.007)及淋巴结转移(P=0.007)仅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UTUC女性患者多见,。肾盂与输尿管发病率基本持平,后者略为多见。有肾移植�
王跃贺慧颖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尿道上皮肾移植
年轻前列腺癌患者2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探讨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年轻(≤55岁)前列腺癌患者28例,其中根治标本18例,穿刺标本10例;并收集同期老年(〈55岁)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45例,将具有详细病理信息的385例作为对照.年轻患者平均年龄51岁(29~55岁),中位年龄53岁,获得完善随访资料22例,随访时间1~110个月.回顾性分析年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影响根治标本病理分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并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年轻前列腺癌患者术前18例(64.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26例(92.9%)总PSA升高,26例(92.9%)游离PSA/总PSA降低.Gleason评分:5例(17.8%)6分,8例(28.6%)7分,3例(10.7%)8分,12例(42.9%)9分.根治标本中,10例(55.6%)患者T分期为pT2c期,7例(38.9%)患者pT3期,术前游离PSA水平(P=0.006)和Gleason评分(P=0.001)与T分期显著正相关.2例(9.1%)患者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均为一级亲属患病;2例(9.1%)因前列腺癌死亡,7例(31.8%)术后24个月以内出现疾病进展.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在术前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更容易出现尿失禁手术并发症(P=0.023)及术后PSA水平异常(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轻组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老年组(P=0.049),术后PSA水平与年轻患者的总生存期(P=0.030)及无病生存期(P=0.021)显著负相关.结论 年轻患者的前列腺癌进展迅速,术前游离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进展关系密切.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降低,且更容易出现尿失禁手术并发症及术后PSA水平异常.其中,术后PSA水平异常是影响年轻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年
王跃杜少静张晋夏贺慧颖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无病生存预后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的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73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前列腺标本全部取材与部分取材间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73例患者中,26例(35.6%)术后病理诊断合并前列腺癌,多数为前列腺腺泡腺癌(84.6%);Gleason评分≤6分(预后分组1组)16例(72.7%),Gleason评分3+4=7分(预后分组2组)4例(18.2%),Gleason评分4+3=7分(预后分组3组)2例(9.1%);20例(90.9%)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 T2以内),2例(9.1%)累及前列腺外有/无精囊腺侵犯(即p T3);1例前列腺切缘阳性(4.5%)。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全部取材组的检出率高于部分取材组(21/45 vs.5/28 and46.7%vs.17.8%,P<0.05)。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有助于更多偶发前列腺癌被检出,因此推荐病理医师参考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处理原则,仔细并全面地对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
王云帆龚苗子王跃缪琦张晋夏
关键词:膀胱癌前列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