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免疫
  • 3篇组织化学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金淋巴瘤
  • 2篇何杰金淋巴瘤
  • 2篇EB病毒
  • 1篇胰母细胞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尤文肉瘤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肉瘤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李佩娟
  • 7篇刘淑荣
  • 6篇何乐健
  • 3篇刘念
  • 2篇杜新宇
  • 2篇王琳
  • 1篇吴晓娜
  • 1篇黄澄如
  • 1篇郎志奇
  • 1篇周小鸽
  • 1篇刘彤华
  • 1篇孙宁
  • 1篇崔全才
  • 1篇刘予
  • 1篇王志永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耳横纹肌肉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1999年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为小儿最常见软组织恶性肿瘤,以头颈部,泌尿生殖道及躯干四肢多见,但中耳RMS少见[13],临床上多表现为中耳炎、面神经麻痹和外耳道息肉等,临床早期诊断困难,我们对10例中耳RM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
何乐健李佩娟刘淑荣刘念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的研究被引量:19
1994年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标本内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发现67例LMP阳性,其中混合细胞型阳性率为90.9%,年龄在3~5岁患者阳性率达100%,6~10岁患者阳性率为75%,而11~14岁的患者阳性率只有62%。这提示EB病毒和何杰金淋巴瘤关系非常密切,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混合细胞型与EB病毒的关系比其它各型更加密切。
李佩娟周小鸽刘淑荣吴晓娜何乐健
关键词:淋巴瘤膜蛋白EB病毒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和尤文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PPNET)和尤文肉瘤 (E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 用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 19例PPNET和ES进行观察 ,3例标本做电镜检查。结果  12例PPNET ,年龄 2~ 11岁 ,平均 6 5岁 ;男 8例 ,女 4例 ,病变位于四肢 5例、胸壁 3例 ,脊柱旁 3例和腹膜后 1例。 7例ES ,年龄 4~ 10岁 ,平均 6 3岁 ;男 3例 ,女 4例 ,病变位于股骨 3例 ,肩胛骨 3例 ,左小腿 1例。镜检 :PPNET瘤细胞小 ,排列呈实性片状、分叶状、腺泡状和索条状 ,12例均见Homer Wright菊形团 ;ES瘤细胞形态与排列和PPNET相似 ,但胞浆透明 ,未见Homer 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 :PPNET和ES均表达 12E7,每例PPNET都表达 2项以上神经标志 ,而ES仅表达 1项。结论 PPNET和ES为儿童常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 ,Homer
何乐健李佩娟刘淑荣王琳刘念杜新宇郎志奇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尤文肉瘤病理
胰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探讨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和组织起源。方法 对14 例胰母细胞瘤患儿(男9 例,女5 例,年龄1 .5 ~8 岁) ,用HE、过碘酸雪夫(PAS) 、粘液卡红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14 例患儿中,肝脾及淋巴结转移6 例,复发2 例。10 例随访10~105 个月,存活8 例,死亡2 例。镜下观察:见密集的上皮细胞被纤维间质分隔形成巢状或器官样结构。肿瘤显示腺泡、导管和内分泌分化,其中细胞角蛋白14 例均阳性,上皮膜抗原12 例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 例阳性,癌胚抗原10 例阳性,突触素9 例阳性,嗜铬粒素A7 例阳性,a1 抗胰蛋白酶8 例阳性,PAS反应14 例均阳性,粘液卡红8 例阳性。结论 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起源于原始多潜能干细胞, 具有向胰腺腺泡、导管和内分泌分化的能力,预后比成人胰腺癌好。
何乐健李佩娟刘淑荣王琳刘念杜新宇
关键词:胰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15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报道15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男女之比为2.8:1。年龄4个月至4岁7个月,平均1岁零6个月。随访10例,8例均于术后半年内死10亡,2例健在。典型组织学改变为细胞弥漫排列,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核仁突出。部分细胞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部分病例可见上皮样排列,间质硬化及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显示15例Vimentin(+),12例EMA(+),8例Cytokeratin(+)。结果提示,本瘤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预后差、多表现型的恶性肾肿瘤。可能来源于某种具有双向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刘予李佩娟刘淑荣黄澄如孙宁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
伯基特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及其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6
1998年
目的了解伯基特淋巴瘤和EB病毒的关系及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PCR、原位PCR及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了28例伯基特淋巴瘤石蜡包埋的组织块。结果发现8例EB病毒DNA阳性,阳性率为28.5%,8例阳性病例做了原位杂交,其中3例为阳性。27例做了p53和bcl2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病例各为12例(44.4%)和13例(48.1%)。Ⅰ~Ⅱ期和Ⅲ~Ⅳ期p53和bcl2阳性病例分别为3例(230%)、9例(64.2%)和3例(230%)、10例(71.4%),两者均表现Ⅲ~Ⅳ期阳性率高于Ⅰ~Ⅱ期。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EB病毒、p53和bcl2同时阳性的有4例,EB病毒和p53同时阳性的有5例,EB病毒和bcl2同时阳性的有4例,p53和bcl2同时阳性的(包括EB病毒、p53和bcl2同时阳性的病例在内)共有9例,即EB病毒阳性的病例有半数以上合并p53和bcl2阳性,而p53和bcl2则有70%左右阳性病例同时有阳性表达。结论肿瘤内EB病毒DNA阳性率和非洲型伯基特淋巴瘤不同,而和世界各地报道的散发型相似;肿瘤内p53和bcl2表达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
李佩娟崔全才王志永王志永何乐健刘彤华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疱疹病毒P53蛋白BCL-2淋巴瘤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DNA含量和免疫表型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63例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DNA含量、免疫表型和核仁组织区相关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倍体率、Ag-NOR值及增殖指数(PI)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大,且PI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定量指标;Ag-NOR与PI呈正相关;异倍体与二倍体肿瘤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累积生存率未定型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
何乐健李佩娟刘淑荣宋平根耿德芬
关键词:淋巴瘤脱氧核糖核酸免疫表型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