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林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农田
  • 2篇蒸散
  • 2篇蒸散发
  • 2篇华北平原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环境
  • 1篇地形
  • 1篇冬小麦
  • 1篇一江两河
  • 1篇玉米
  • 1篇蒸散量
  • 1篇石流
  • 1篇竖井
  • 1篇水环境
  • 1篇铁路
  • 1篇铁路沿线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泥石

机构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遗...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吴林
  • 6篇沈彦俊
  • 5篇闵雷雷
  • 4篇刘峰贵
  • 3篇周晓旭
  • 2篇陈琼
  • 2篇王宇坤
  • 2篇刘美英
  • 1篇周强
  • 1篇张广录
  • 1篇张镱锂
  • 1篇马婉君
  • 1篇齐永青
  • 1篇刘兴冉
  • 1篇吴林
  • 1篇李红军
  • 1篇李红军
  • 1篇费杜秋
  • 1篇韩朴
  • 1篇张广录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关键带观测研究平台(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被引量:4
2021年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沈彦俊闵雷雷闵雷雷吴林吴林张广录
大气污染物及AQI时空特征分析——以山西省2015年上半年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根据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 2.5、PM10、NO2、SO2、CO 、O3的日污染浓度监测数据及AQI值,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11市PMm 、PMiO超标率较高;NO 2、SO2、CO 、O3超标率则较低;全省PM2.5/PM10.的比值范围在0 .3677 - 0 .7189 ,且PM2.5和PM10i 间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PM10、NO 2、SO2、CO 以及AQI监测值在1 - 6月份逐渐递减,O3则呈总体上升趋势;AQI达标天数比例范围在61.8 8 % - 85.08% ,平均比例为71.42% ,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8.58% ,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5.%.
赵衍君韩朴吴林王宇坤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污染特征
冬小麦光合特性对CO2 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响应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光合作用是衡量植物对环境响应的重要指标,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量化光合特征,可从生理机制方面揭示出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自身的调节与适应机制。本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冬小麦在4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灌浆期旗叶的光响应曲线,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RHM)、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M)、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RHMM)、指数模型(EM)和指数改进模型(MEM)对光响应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不同CO_2浓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各处理下冬小麦光响应曲线和光响应曲线参数的拟合值都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拟合效果最好;随着CO_2浓度升高,各水分处理下冬小麦表观量子效率(α)、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增大,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R_d)降低,即CO_2浓度升高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光能转化率和光能利用范围,提高冬小麦的光合能力;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冬小麦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_d)升高,但表观量子效率(α)、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降低,即冬小麦虽然能通过提高初始光合效率抵消一部分干旱胁迫的影响,但干旱胁迫仍会降低冬小麦光合能力;此外,CO_2浓度的增加能抵消部分冬小麦因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能力降低。
周晓旭张玉翠吴林沈逸群姜寒冰沈彦俊
关键词:冬小麦CO2干旱胁迫光合能力
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冠层阻抗的环境响应及模拟被引量:2
2017年
蒸散发(ET)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蒸散发,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冠层阻抗则是准确估算蒸散发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确定冠层阻抗模型区域适用性、解决其参数化问题,本研究基于黑河重大研究计划已有的通量观测数据,以Irmak模型为基础,考虑微气象因子与冠层阻抗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大气CO_2浓度对冠层阻抗的影响,构建了未考虑CO_2和考虑CO_2影响的两种Irmak模型,并将其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耦合,利用已有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和检验了两种冠层阻抗模型对环境变量和大气CO_2浓度响应的模拟结果,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将考虑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与Penman-Monteith模型耦合,能够更好地模拟玉米冠层阻抗和蒸散量对外部环境变量的响应过程。在参数率定期该模型所模拟的冠层阻抗和蒸散量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76和0.95,RMSE分别达33.1 s·m-1和34.5 W·m-2;模型验证期冠层阻抗和蒸散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达0.68和0.90,RMSE分别达63.2 s·m-1和49.0 W·m-2。两个独立验证点结果表明考虑了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Irmak模型具有较好的空间可移植性和适应性,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玉米在整个生长季半小时时间尺度上的农田耗水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玉米冠层阻抗及其蒸散量对净辐射和相对湿度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气温、叶面积指数和大气CO_2浓度。本文所构建的考虑大气CO_2浓度对于玉米冠层阻抗影响的Irmak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作物蒸散量,并可为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环境下的农田耗水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吴林刘兴冉闵雷雷沈彦俊刘峰贵周晓旭
关键词:蒸散发大气CO2浓度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垦殖强度影响因子及其临界值确定被引量:7
2016年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的空间面积狭小,限制性因素突出,识别和测度其耕地分布的影响因子,对今后区域农业发展和耕地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根据西藏"一江两河"耕地数据,应用GIS对其不同地貌类型、海拔高程的垦殖强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可达性等12个因子作为自变量,1 km×1 km网格内耕地垦殖强度为因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并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衡量各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测度结果表明:坡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太阳辐射、最暖月气温、海拔高度和降水等对耕地分布有重要影响,说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两大因素控制。
陶娟平王宇坤刘峰贵张镱锂陈琼吴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一江两河耕地偏最小二乘回归
华北山前平原区厚包气带次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
2024年
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通常取决于年内几次集中的降水特性。因而,开展次降水入渗补给机理研究,建立次降水入渗补给量估算方法,有望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入渗补给量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深埋区为例,利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和河北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地下水补给量和降水量等长序列资料校准Hydrus-1D模型,模拟日降水入渗补给过程,构建具有物理意义的次降水入渗补给事件划分标准,深入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深埋条件下次降水入渗补给机理,定量估算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建立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次降水量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次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次降水量或次总有效水量(次降水量+前期200 cm土壤储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决定系数(R^(2))达0.801~0.962;但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次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不能反映降水前期土壤水分条件对补给的影响。因此,在地下水深埋区,不建议利用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来估算次降水入渗补给量。本研究结果对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刘美英高雅张俊芝沈彦俊沈彦俊李明良吴林
关键词:华北平原灌溉农田HYDRUS-1D模型
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以多重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和风险评估模型,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历史灾害数据、地图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等,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历史致险性和潜在致险性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以2014年青藏铁路沿线数据为基础的物理暴露、应灾能力和脆弱性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24项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计算,得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综合风险图。结果显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危险区有5个区段,西格段西宁-湟源路段、关角山隧道附近以及格拉段的拉萨河谷路段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最高;当雄-羊八井、安多-那曲路段以及唐古拉山-温泉路段属于中等风险;青藏铁路全线较低风险的路段有3段,分别是青海湖盆地的海晏-天峻路段、柴达木盆地的锡铁山-南山口路段、青南高原的昆仑山口-清水河路段,说明格拉段自然灾害风险大于西格段,西格段滑坡和泥石流分布比较集中,威胁路段较短,而格拉段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较为分散,威胁线路较长,其风险高于西格段。总体来看,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山区路段,高原面、盆地、宽谷路段线程长、区域广,绝大多数路段基本没有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威胁。从分析过程和结果来看,笔者认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险性与风险的分析结果能较好的吻合,说明在青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结果中,致险性占主导因素。从总体分布情况来看,地势平坦的地方均处于低风险区,说明沿线地形因素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关键要素之一。
费杜秋刘峰贵周强陈琼吴林
关键词:青藏铁路滑坡泥石流
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地球关键带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相互作用并发生物质迁移转化的区域,也是决定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我国学者根据土地利用的差异对地球关键带开展了分类,其中农田关键带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的一类。但已有研究更多考虑的是地表要素,包含包气带和含水层方面的要素较少,对关键带地下部分的属性关注不够。华北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粮食高产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日益引发关注。开展农田关键带分类研究可以为该区域地下水水量/水质演化及保护提供基础科学支撑。本研究综合考虑华北平原的第四纪沉积物特征、浅层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遵循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通过使用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合并,提出了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的分类方案,将华北平原分为38个农田关键带类型。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马婉君闵雷雷闵雷雷齐永青刘美英沈彦俊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
分时段修正双源模型在西北干旱区玉米蒸散量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蒸散发(ET)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区域能量平衡以及水量平衡的关键环节,精确估算ET,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优化区域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黑河重大计划观测数据,对比了考虑CO_2浓度和不考虑CO_2浓度对玉米冠层影响的冠层阻力模型,分别将其耦合到双源的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中,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时段对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半小时尺度上的ET进行模拟,利用涡度相关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分别对影响玉米冠层阻力的气象要素和影响ET的阻力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寻大气CO_2浓度改变条件下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农田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所修正的考虑CO_2浓度对玉米冠层影响的冠层阻力模型耦合到S-W模型后,能够较精准地模拟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同生长阶段半小时尺度上农田耗水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各生长阶段冠层阻力(r_s^c)和冠层面高度到参考面高度间的空气动力阻力(r_a^a)对ET的影响最为强烈,其他阻力参数对ET的影响不明显,ET的变化程度随着r_s^c和r_a^a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所修正的考虑CO_2浓度影响的分时段双源模型能够精准地模拟玉米整个生育期各生长阶段的ET,可为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以及CO_2浓度变化环境下的农田蒸散研究提供参考。
吴林闵雷雷沈彦俊周晓旭刘峰贵
关键词:蒸散发大气CO2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