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福超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管外科手术
  • 1篇张量成像
  • 1篇神经瘤
  • 1篇手术
  • 1篇听神经
  • 1篇听神经瘤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微血管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面部
  • 1篇面部肌肉
  • 1篇面肌
  • 1篇面肌痉挛
  • 1篇面神经
  • 1篇描记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岳树源
  • 2篇苏少波
  • 2篇于福超
  • 1篇马峻
  • 1篇李勇刚
  • 1篇马俊
  • 1篇陈晓晨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异常肌反应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对判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改善预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34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结果患者均于麻醉前诱导刺激面神经颧支,并于面神经颏支记录到异常肌反应。与术前相比,术后异常肌反应潜伏期延长[(16.12±3.17)ms对(14.75±3.32)ms,P=0.015]、波幅降低[(0.11±0.03)m V对(0.13±0.03)m V,P=0.027]。32例(94.12%)分离责任血管后异常肌反应消失;1例(2.94%)切开硬脑膜后短暂性消失,至分离责任血管后完全消失;1例(2.94%)分离责任血管后仍存在。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30例,88.24%)、小脑后下动脉(3例,8.82%)和基底动脉(1例,2.94%),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22例(64.71%)、远端8例(23.53%)、同时压迫根部和远端4例(11.76%)。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至随访结束时,治愈31例、明显缓解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术中持续监测异常肌反应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更彻底地完成面神经减压、改善预后、减少迟发性愈合,同时可以提高术者信心,减少手术时间。
陈晓晨苏少波马峻于福超李勇刚岳树源
关键词:面部肌肉痉挛血管外科手术肌电描记术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重建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面神经在听神经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8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DTI扫描,利用3D—Slicer软件完成面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并重建肿瘤三维影像;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评价手术的切除程度及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2例(84.2%)术前DTI重建面神经成像良好,能清晰地显示面神经与肿瘤三维空间关系,均与术中验证相吻合;6例(15.8%)面神经未能通过DTI技术重建显示。DTI显示面神经位于肿瘤的腹侧前下10例(31.3%),腹侧居中16例(50.0%),腹侧前上5例(15.6%),肿瘤下极1例(3.1%)。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94.7%)。术后7d,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I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3例,Ⅳ一V级5例;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78.9%(30/38)。结论术前DTI下重建面神终技术可指导听神绎瘤患者术中肿瘤的切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面神经的损伤。
于福超苏少波马俊岳树源
关键词:神经瘤面神经弥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