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薇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贵州省2019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行为特点、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8月在2个国家级监测点,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梅毒、丙肝抗体,每个监测点完成250人的样本量。结果共调查51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6.5%;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使用安全套89.4%;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50.6%;与异性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样本来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梅毒、HC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3%、5.3%、1.8%。结论贵州省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亟需探讨有效的干预模式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阻断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 袁智张玉琼韦薇曹文杰张信辉郑敏姚永明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
- 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照报告地下载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人共7843例,平均年龄(48.27±16.85)岁,其中男性占70.3%;本省户籍占95.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0%;汉族占70.0%;农民与农民工占64.7%;异性性传播占90.6%;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71.5%。病例的晚发现比例为39.7%(3117/78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25岁年龄组、外省户籍、已婚有配偶、服务业人员、检测咨询及羁押人员检测来源病例晚发现比例较低。结论2017年贵州省晚发现比例较高。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积极推动医疗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工作,提升病例的尽早发现水平对贵州省降低艾滋病的晚发现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曹文杰袁智韦薇鲁俊端姚永明何纳
-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 贵州省2014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暗娼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也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重要桥梁人群[1]。目前经异性传播已成为贵州省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为了解我省暗娼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以及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建议,对2014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14个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袁智曹文杰姚永明鲁俊端韦薇申莉梅
-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
-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33 611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35.46%、34.49%、38.35%、39.74%和38.80%;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晚发现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χ~2=64.603,P<0.001);分析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发现医疗机构检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于通过检测咨询、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报告的病例(χ~2=276.033,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职业、民族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新报告病例发现晚的主要因素(均有P<0.05)。结论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另一方面,应继续在全省推进扩大检测,提高病例的早发现能力。
- 曹文杰袁智姚永明熊兵韦薇林锋鲁俊端
-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 2003-2018年贵州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03-2018年贵州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2018年"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贵州省且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相关信息;同时分析2010-2018年贵州省MSM哨点监测数据信息。结果 2003-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MSM HIV/AIDS病例4 244例,报告数从2004年的150例上升到2018年的545例;报告病例以贵阳市、遵义市报告为主,分别占40. 55%和20. 15%,但是其他市州的报告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8. 03,P <0. 01);MSM病例主要来源于检测咨询(39. 35%),专题调查(20. 88%)及医疗机构检测(32. 32%);≥45岁(χ2趋势=6. 49,P=0. 01)、少数民族(χ2趋势=13. 82,P <0. 01)、外省户籍(χ2趋势=9. 86,P <0. 01),农民、民工及学生(χ2趋势=29. 34,P <0. 01)病例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MSM哨点监测显示:2010-2018年贵州省HIV感染率在18%~23%之间波动。结论贵州省MSM的艾滋病防控形式较为严峻,应加强MSM的主动干预检测力度,提升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尤其是应注重对经济欠发达市州、农村地区及学校MSM群体的艾滋病防控。
- 曹文杰袁智姚永明熊兵韦薇林锋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 贵州省1995-2018年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1995-2018年贵州省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1995-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HIV/AIDS 53232例,死亡率为8.53/100人年(14210/166679.18);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20(95%CI:9.91~10.48)年,第1、5、10、2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85、0.68、0.51、0.36、0.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相比,aHR=0.757,95%CI:0.727~0.788)、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相比,aHR=0.173,95%CI:0.165~0.181)、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与首次CD4≥200个/μl者相比,aHR=0.410,95%CI:0.387~0.435)、≥45岁(与<45岁者相比,aHR=1.506,95%CI:1.193~1.901)、文盲(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相比,aHR=0.904,95%CI:0.832~0.982)、未婚(与离异或丧偶者相比,aHR=0.896,95%CI:0.848~0.946)、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者相比,aHR=0.555,95%CI:0.487~0.632)、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aHR=1.185,95%CI:1.114~1.262)、农民/民工(与家政/待业者相比,aHR=0.874,95%CI:0.834~0.916)均是影响病例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贵州省HIV/AIDS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45岁、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首次CD4检测<200个/μl等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因素。应该针对具有这些特征的病例加强治疗和随访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 曹文杰姚永明韦薇林锋鲁俊端袁智
- 关键词:死亡率影响因素
- 贵州某县中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信行及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贵州某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信行及感染情况,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对中低档场所中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暗娼132人(中、低档分别为32人、100人);中档暗娼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低档暗娼,分别为81.3%和61.0%;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档暗娼要高于低档暗娼,分别为68.8%、38.0%;HIV阳性检测率为4.5%,中档暗娼无阳性病例检出,全部在低档暗娼中发现。结论低档场所暗娼干预是今后工作重点,应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服务,提高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对阳性暗娼要加强管理,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 袁智曹文杰姚永明张晓萍鲁俊端韦薇申莉梅
- 关键词:艾滋病知信行
- 贵州省2012-2018年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新发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2018年贵州省MSM哨点监测的对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及新发感染检测。估算该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IV感染及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2-2018年,贵州省MSM哨点共调查3449人,HIV感染率均在18%以上;HIV新发感染率除2013年(1.3%)、2015年(4.7%)外,均在12%以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调整比值比(a OR)=1.488,95%可信区间(CI):1.049~2.110]、未婚(aOR=0.670,95%CI:0.492~0.912)、贵阳(a OR=0.521,95%CI:0.374~0.727)、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未每次都使用安全套(aOR=0.541,95%CI:0.445~0.656)、近一年被诊断患过性病(a OR=2.489,95%CI:1.701~3.643)及近一年未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aOR=0.714,95%CI:0.565~0.902)MSM的HIV感染率更高;年龄≤20岁(aOR=0.476,95%CI:0.296~0.767)、贵阳(aOR=0.286,95%CI:0.156~0.526)、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未每次都使用安全套(aOR=0.471,95%CI:0.313~0.708)MSM的HIV新发感染率更高。结论贵州省MSM中的HIV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有高估的可能性,建议针对该群体的艾滋病流行状况开展专题调查。
- 曹文杰袁智熊兵韦薇林锋姚永明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 1995-2017年贵州省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1995-2017年贵州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的死亡分布情况。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HIV/AIDS病例报告卡(现住址为贵州省、截止时间至2017年12月31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17年共报告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 43 794例,死亡11 527例,排除失访及查无此人病例,全省HIV/AIDS死亡率为29.8%;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病例数、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95-2017年均呈现出由低到高(χ■=139.5,P<0.001;χ■=109.1,P<0.001)再降低(χ■=28.2,P<0.001;χ■=57.2,P<0.001),最终逐渐趋于平稳(χ■=0.056,P=0.812;χ■=0.720,P=0.396)的变化趋势;分析死亡病例的检测史,辅助T淋巴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检测比例(χ■=367.4,P<0.001)及抗病毒治疗比例(χ■=319.8,P<0.001)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因分析发现,死因为艾滋病所占的比例呈现出先上升(χ■=78.5,P<0.001)后下降(χ■=1 667.5,P<0.001)的趋势;而死因为吸毒过量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χ■=14.4,P<0.001)的趋势。结论近年来贵州省HIV/AIDS的死亡率依然较高、下降速度缓慢,继续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广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免费抗病毒治疗以降低HIV/AIDS的死亡率仍是今后一段时间贵州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在的重点之一。
- 曹文杰袁智郑敏韦薇鲁俊端姚永明何纳
-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率抗病毒治疗
- 2011-2016年贵州省少数民族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1-2016年贵州省主要少数民族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少数民族新报告HIV/AIDS病人7 773例,男女比例为2∶1,20~49岁组占62.6%;初中和小学文化分别占35.4%和34.6%;农民占61.4%;异性性传播占89.2%,同性性传播占6.7%,异性性传播构成比从2011年的78.8%上升至2016年的92.8%。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8.2%。结论少数民族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并以异性性传播为主,部分少数民族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 范家诚姚永明郑敏袁智韦薇
- 关键词:艾滋病少数民族